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豫剧唱词的语音修辞特色.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2422931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69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豫剧唱词的语音修辞特色摘 要:豫剧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唱词在 方言语音的调配、押韵方式的选择以及拟声词的使用 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戏曲特色方言陈述,直白易懂; 一韵到底,韵情相连;摹音贴切,旋律生动这些丰 富的语音表达手段是豫剧流传三百多年、经久不衰的 艺术源泉关键词:豫剧 河南方言语音 押韵方式 拟声词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产生于乾隆初年,是我国 最大的地方性剧种,其剧目有一千余种,包括传统剧 目、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目豫剧不仅在河南省内普 遍流行,而且在山东、河北、安徽、山西、陕西等地 也广受百姓喜爱,究其原因,是因其唱腔优美,唱词 在方言语音调配、押韵方式的选择以及拟声词的使用 等方面独具语音修辞特色,演唱起来琅琅上口,节奏 鲜明,和谐悦耳,且唱词兼具叙事与抒情,极具艺术 感染力和生命力一、方言陈述,简白易懂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提到:每一种语言本身都 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 语音的、节奏的、象征、形态 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艺术家必须利用自己本土 语言的美的资源①汪如东在此基础上指出:“汉语 方言的语音差异必然会影响到修辞,导致修辞手段、 修辞效果的不同。

      ②豫剧起源于河南开封,唱词以郑 开片(河南方言的次方言片)方言为基础,具有郑开 方言的语音特色由表1、2、3可知,郑开片方言的声母与普通话 发音基本一致,但在韵母和声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在韵母方面,果摄合口一等见系字今读合口,例如割 [uo]>棵[U0]等;古入声曾摄开口 一等、三等庄组字和 梗摄开口二等字郑开方言区大都读[?]韵③,例如百柏 伯[?],德得[?],贝IJ[?],肋勒[?],拆测侧策册[?],客刻 克⑺等以上韵母在豫剧唱词中保留方言读音,可作 为同辙押韵例如《金鸡引凤》盼来客选段:(1) 君梅已走二天多,我心思半空难落窝[uo](2) 不知她如何做工作,婆婆的话儿可好说? [uo](3) 昨夜晚君梅捎口信,说俺家今天要来客[uo]在调值方面,郑开方言的阴平为低升调13;阳平 为半高降调42;上声为高平调55;去声为中降调31 这与普通话四声的调值55、35、214和51相比,显得 更加低平,这样演唱出来的豫剧节奏上较为舒缓,旋 律上更加符合中原文化低沉稳重的特色例如《朝阳 沟》咱们说说知心话选段:(4)(二白)老嫂子,来了不是,还认识我不认 识啦?(妈白)认识,认识,咱老姊妹还抬了两句扛 哩嘛。

      二白)咳,我早就忘光啦想闺女哩吧?(妈 白)我来看看她娘白)亲家母,快坐呀,快坐同 白)坐,坐,坐娘唱)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 知心话妈唱)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拉一拉二唱)老嫂子你到俺家,尝尝俺山沟里大西瓜娘 唱)自从银环离开家,知道你心里常牵挂……(《朝阳 沟》选段:咱们说说知心话)豫剧中有很多类似上述例子的陈述与演唱结合的 选段,这样郑开方言的声调在豫剧中体现出的作用就 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一句唱词 的尾部,常常出现与节奏一致的句尾延长音,这有利 于人物尽情地抒发情感例如“(娘唱)自从银环离开 家,知道你心里常牵挂”中的尾音“挂”,利用方言调 值31,拉长尾音为1的部分,与唱腔节奏相结合,用 语音描绘出亲家母思念女儿悠长缠绵的情感第二, 在陈述唱词的部分,豫剧表演中的人物用接近自然语 言的节奏,直接而清楚的叙事或表达心中所想例如“(妈白)认识,认识,咱老姊妹还抬了两句扛哩嘛 方言陈述直白易懂,语音与唱词部分和谐统一因此, 豫剧演唱时咏叹感情的自由延长音与唱词陈述时密集 而又规律性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由于二者的 交替频繁多样,丰富了整段唱词的节奏,有利于表现 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以及普通百姓的淳朴情感。

      二、一韵到底,韵情相连押韵,“就是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 音节,利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则的回环往复④ 押韵的实现,主要靠句子末尾音节的韵腹或者韵腹和 韵尾豫剧作为地方戏曲,在用韵方面极为讲究,不 仅所有唱段合辙押韵,而且为配合所表达感情的不同, 韵脚使用十分妥帖语言符号由音义组成,义是表达的内容,音是义 的载体及表达手段进入文学作品后,音不仅仅是形 式,更具有内容上的联想审美意味例如长音有广大、 宽阔等韵味和情趣,短音有急促狭小等韵味和情趣 不同的韵与人们的不同情感相联系周济早在《介存 斋论词杂著》说过:"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 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各具声响,莫草草乱 用⑤豫剧在用韵方面不仅与情感紧密联系,而且有 自己的鲜明特色我们随机对豫剧100首唱段(包括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目)的韵脚进行分析 统计,发现其韵脚分布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豫剧中阳声韵比阴声韵使用广 泛这是因为豫剧作为北方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 整体气场特点是粗犷、豪迈的,阳声韵这种带鼻音韵 尾的韵,在音高上相对低沉,适宜表达沉稳、激昂的 情绪,与豫剧整体风格较为适应除此以外,豫剧中 也有一些较为伤感或比较委婉、含蓄的唱词,用阴声 韵这种只含元音且音高较高的韵更符合情感表达需 要。

      另外,豫剧押韵还考虑韵的响亮度韵的响亮度 由口腔、鼻腔共鸣腔大小决定豫剧中响亮韵a、ai、 ao> an、 ang> ?n/in> ?ng/ing 等比 u、 ou> -i/y 等柔和 韵使用率高得多响亮韵适合用来表达雄壮、阔达的 情绪,柔和韵适合用来表达细腻、忧郁的情感例如 《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5)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pian]谁说女子享清闲 [ian]男子打仗到边关,[an]女子纺织在家园[yan]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ian]]不分昼夜辛勤把 活干[an]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啊,请往那身上看[an] 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an]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褪[lian]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ian]为国杀敌是代 代出英贤[ian]]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an]这是豫剧中传唱最广的唱段之一,它不仅句句押 韵琅琅上口,而且还以阳声韵[an]为韵脚,表现花木 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豪迈,并且反驳刘大哥对女子 的偏见,用[an]这个响亮度大的韵,使得整个唱词掷 地有声、不容争辩另外,在表达情感不很激烈的唱 词中,韵脚字的选用则截然不同例如《朝阳沟》祖 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6) 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看不完致不尽胜利 的消息。

      []农村是青年人广阔天地,千条路我不走选定山区o []离城市到农村接受教育,同学们走了一批又一批 毫不犹豫[y]妈呀妈,你何时同意让我去,恨不能括上翅膀飞 []⑥你呀你,我写信催你不见你,难道说你县里没有 邮局?[]桃花谢梨花开杨柳吐絮,一转眼又半年我又愁又 急[这是高中毕业的银环响应党的号召想到朝阳沟去 支援建设,苦等母亲的来信却不得果的唱词全段以/ 押韵正合银环焦急等待的心情这与用响亮韵押韵所 表达的感情截然不同豫剧在《花木兰》《大祭桩》《五 世请缨》《三哭殿》《秦香莲》《穆桂英挂帅》《刘胡兰》 等剧目中,多用阳声韵及响亮韵来表达激昂澎湃的情 感,而在《断桥》《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双双》《五姑 娘》等剧目中多用阴声韵或柔和韵来表达细腻的男女 之情或委婉的相思之情总的来说,豫剧同大多数文学作品一样,押韵不 仅仅是它的形式,也是它的内容,与情感意义以及心 理联想意义紧密相连三、摹音贴切,旋律生动拟声词又称摹音词,是指对客观世界的声音模仿 而产生的词语摹音是传统的辞格,陈望道说:“摹声 格所用的摹声辞,概取其声音,不问意义⑦豫剧唱 词中的拟声词,不单是客观世界声音的简单再现,而 且还是根据河南方言语音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声音进行 一番改造的结果,不但音节分明,而且还有自己的声、 韵、调。

      豫剧拟声词的使用,能使人感受到事物的生 动性和内在的旋律,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能引起读者 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7) 按上一个小马达,得儿喔把套拉,得儿得儿 喔喔把套拉叫它拉犁又拉耙,叫它摇楼把种撒,拉 起磨来赛牛马,拉起水车哗哗哗啦啦啦,庄稼人有了 它,可是真得法《李双双》选段:洼洼地里头好庄 稼)(8) 府门外三声炮啊花啊花花轿起动啊呀那哈咿 呀咳,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周风莲坐轿内喜气盈 盈众执事鸣锣开道摆列齐整,那么鼓乐吹嘀嘀嘀嘀 嘀,哒哒哒哒嘀嘀嘀哒哒悦耳动听《抬花轿》选 段: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例(7)中,“得儿喔”模拟电动小马达工作的声 音,使观众同表演者一同感受到小马达给新农村建设 带来的便利"哗哗哗啦啦啦”仿拟水在水车晃动的响 声,如身临其境一般例(8)中,“呀那哈咿呀咳” 是对抬花轿喊号子声的仿拟,“嘀嘀嘀嘀嘀,哒哒哒哒” 是模拟鼓乐声,两处拟声词的接连使用,将结婚喜庆 热闹的画面异常鲜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另外,这些拟声词的使用不但是对客观世界声音 的仿拟,而且是与唱词的节奏、格律相协调的,形式 上也完美统一,不会让观众感到突兀例(7)中“按 上/一个/小马达,得儿喔/把套拉,得儿得儿/喔喔/把套 拉”,与整段唱词2+2+3的音步节奏一致。

      全段韵脚 字分别为“达” “拉”“耙”“撒”“马”“它”"法”,押[A]韵,“啦”与全段韵脚押韵一致,保证了一韵到底, 使唱词更加流畅自然例(8)中,全段唱词仄起平收, 拟声词所在句“众执事鸣锣开道摆列齐整,那么鼓乐 吹嘀嘀嘀嘀嘀,哒哒哒哒”同全段平仄格式一致,保 证了整段唱词韵律节奏的整齐划一豫剧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唱词在方言语音的调配、押韵方式的选择以及拟声词的使用方面具有 地方戏曲的鲜明特色,这为豫剧增添了丰富的表达手 段,也是豫剧流传三百多年的源泉正因如此,蕴含 在唱词背后的叙事、情感的展现才会更加流畅自然 对豫剧中的语音修辞进行剖析,可以对豫剧新剧的创 作有所帮助注释: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第137页汪如东《汉语方言修辞学》,学林出版社,2004 年版,第46页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方言》2005年,第 2期王希杰《汉语修辞学》(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2014年版,第190页周济著,顾学颉校点,《介存斋论词杂著》,人 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河南方言中,i能与舌根后音g> k、h直接拼合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年版,第95页。

      参考文献:[1] 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87.[3] 黎蕴涵,盛永生.汉语修辞学(修订版)[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4] 庞无比.豫剧小戏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 社,1987.[5] 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 社,2000.[6]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第三版)[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14.⑺汪如东•汉语方言修辞学[M]・上海:学林出版 社,2004.[8]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59.[9]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 (2).[10] 郭克俭•豫剧唱词语言艺术特征[J].中国音乐 学,2010, (10).(王娟浙江宁波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王苹浙江宁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31521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