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基于环境科学学科特点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编.doc
5页基于环境科学学科特点的高校生创新力量培育 摘要:作为培育社会经济进展急需人才的高等院校担负着重大历史责任进一步落实科学进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力量的优秀人才,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和传统思想的束缚,当前的教学模式远不能适应时代进展的需要因此,加快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提高高校生创新力量势在必行结合环境科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进行了以提高同学创新力量为核心的教改试验,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熬炼和完善同学评价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评价 我国教育工作者对高校生创新教育也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进行了探讨(1-3),提出了创新教育的原则、方法与路径(3,4)我们在吸取中外教育理论与创新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以高校生创新力量培育为基础,面对就业、面对社会需求、面对基础争辩的环境科学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 1.创新力量的培育在于创新型教师的引导示范 培育同学的创新力量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性思维,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引导示范假如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作例行公事,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就没有工作热忱,就无法完成创新教育的任务,所以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队伍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国外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培育高校生的创新力量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5)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环境科学领域的教师首先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我党有关创新教育的理念,本着对同学负责,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英勇尝试,努力走出一条创新教育实践的新路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创新思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则认为,同学有了爱好,就会全身心地投人其中,进行发觉、探究与创新而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则认为,人的爱好具有主动性、多方面性和统一性,必需在和谐、平衡的爱好中才能激发出同学的“制造性思维”,从而在猛烈的爱好指引下产生制造性行为(6) 高校生当然属于成人,具有肯定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但是,假如教师忽视同学作为有情感有思想的教育对象,仅把他们当作被动接受学问的贮罐的教学肯定是失败的教学在环境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出同学肯定的时间,让他们全面阅读教材,从中选择出至少一个章节的他们感爱好的内容,由同学干部负责统计,依据统计的结果,把选同一章内容的同学编成一个学习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争辩本章和各节的重难点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对具体问题作深化分析和争辩。
经过教师的指导,做成PPT在课堂上讲授、争辩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每个同学至少有一次上台讲授的机会每个人都有熬炼的机会,这不仅是创新力量培育的良好途径,而且对其全面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教学形式,有些老师的教学运用教学投影仪,细心预备PPT,但时间一长,同学新颖感一过,对课堂教学的参与乐观性就会低落下去了这符合心理学规律,美酒佳肴当然受人喜爱,假如每餐都是一样的海参鲍鱼,几顿下来,食者不但不会食欲大振,而且还会望而生腻再好的教学形式,假如太模式化,没有变化,就无法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假如教学本身都没有创新,如何培育得出来具有创新力量的人才?例如,气候学讲到气候的变化,全球变暖已成共识,但2022年春节前南方的冰冻灾难,如何解释?把这个问题拿到课堂上开放谈论,或是让同学课堂外,搜集资料,进行分析争辩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报告,其效果是照本宣科远远不行比拟的 3.加强实践熬炼,开拓创新途径 宋代词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终知凡事需躬行实践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主要环节,学问与技能结合的最佳工具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无法实现创新力量的提高在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上都讲到光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的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很大作用,能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而使植物形成矮粗的形态,也是支配细胞分化的最重要的光线,还影响植物的向光性教师可以指导同学建立试验田进行对比试验,增加同学的感性生疏和动手力量,通过试验争辩,还可以进一步将这种生疏转变成现实生产力,这种实践环节就是同学创新力量培育的最佳途径 4.改进评价方式,实现创新成果 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同学的考核评价以考试为最主要形式,以分数作为同学优劣的唯一标准假如说这种评价对中学校生还有很多乐观意义的话,对高校生的培育确定是弊大于利这种评价体系下,很多同学平常根本不听课,不学习,更妄谈思考创新了大量的时间都用去上网谈天,打玩耍,把最贵重的时间虚掷于无所事事中而到了考试时间,要么熬几个通宵,要么预备作弊小抄,以蒙混过关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组织教师和同学进行座谈,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对同学进行全面的评价,如何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导同学进行以实践为中心环节、以学问运用为基础、以创新力量培育为目的创新实践依据调研和实践的总结,我们把同学在课堂上的讲演、报告、尖锐的质疑、新颖观点的提出、条理性的回答与辩论、参与各种争辩小组的状况、试验过程中的新结果新发觉、社会活动的参与、实践报告的编写以及论文发表状况等都列入同学评价指标体系,从目前看,同学的乐观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其结果有待进一步考察验证。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和动力,人类社会进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倦地探究和创新过程和成果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殊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创新力量的培育,成为国内外人才培育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优先进展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7)有名的制造学家韦斯伯格说:“实质上是环境真正制造了制造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是制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要培育创新型人才,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与成长供应良好环境,而教学改革与高校生创新力量培育的具体模式则需要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不断的探究 山东省软科学项目(2022RKA1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239,40901276)资助 参考文献: (1)刘志强,贺立军,魏进平,高校生创新力量培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中国教育导刊,2022,13:18-19) (2)刘小红,温辉.,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22,7:60-61) (3)代玉启,张翼,高校生成长、创新的主要障碍,人才开发,2022,7:34-35.) (4) 李龙强,高校创新教育的定位、导向及路径选择,中国成人教育,2022,10:21-22. ((5)常建坤 .创新教育 :高校教改的核心(J).山西财经高校学报(高等教育版),2022,(4).) (6)单中惠 西方教育思想史(M).太原:山西人 民出版社, l996.342. (7)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功而奋斗.2022年10月,人民出版社.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马上删除。
资料共共享,我们负责传递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