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特征分析.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2663371
  • 上传时间:2022-06-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5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特征分析    邱 茗泰山经石峪石刻,在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上刻[来自w]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故俗称“晒经石”《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属于北朝摩崖刻石,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经石峪花岗岩溪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泰山金刚经》与其它摩崖刻石不同的是,既无题记和刊刻年月,也无经主和书丹者姓名,后人或以唐邑所书;又有推测为王子椿所书后经过金石专家考证认为,应该是北齐书家僧安道一的书法杰作一、《泰山石峪金刚经》的特色《泰山石峪金刚经》 该刻石,南北长五十六米,东西宽三十六米,约计两千多平方米,是汉字刊刻面积最大的作品经文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原经文分上下两卷,三十二篇,5198字《泰山经石峪》镌刻了第一篇至第十六篇,计3017字因年月久远,加之溪水冲刷,沙石磨损,现仅存一千余字,四十行《泰山金刚经》字径多在50-60厘米之间,最小的也有30厘米,最大的是第六行第15字“今”,高49厘米,宽75.5厘米对于《泰山金刚经》而言,可谓深居山中,字径较大,不容易拓摹因之,被人们认识较晚,直到清中叶,随着碑学理论的兴起,《泰山金刚经》才逐渐为书家所推崇。

      二、《泰山金刚经》书作内容与形式说《泰山金刚经》是书作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妙品之一主要是其即无拔剑弩张之霸气,也无雍容[来自wwW.lw5u.cOm]华贵之媚态,掰窠大字静气凝神,行草之情,篆籀之韵一体,如佛家长者静观人世,体察物情,风神谈泊,体态安详,颇具有容乃大细品《泰山金刚经》风格的形成,是以隶书的形态,兼用楷书的一些特点,初看笔法简单,横平竖直,形态憨拙,但细加分析,会发现其用笔幻化无穷,入笔之藏露、行笔之中侧以及提按顿挫和收笔之回放,形态各异《泰山金刚经》里面所体现的,既是雄强的又是平和的,既是博大的又是含蓄的,既是伟岸的同时又是简静的,把这个非常多的审美因素能够巧妙地柔和在一起,形成一种容纳诸美的一种书法形式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泰山金刚经》的字里行间,能够透视出当时作者以超凡的心境,宁静舒缓的节凑,如古刹里悠悠的钟声,深山中涓涓溪流,书写着不见方、不见折、不张扬的书法语言,字字如修炼的高僧,雍容大度,气宇非凡身临其境,面对摩崖刻经,身心都将被它的博大精深所震撼折服在现在看来,确实是为书法审美情趣,提供了一种用书法心迹来表现书者精神的一种重要的参照三、《泰山金刚经》结体空灵上的变化《泰山金刚经》在结体空灵上更是变化无穷。

      诸如一、二、三、人、入、等简单笔划的单字,亦或是左右上下结构组成的,所存残字无一相同可谓书法历史上的绝作具体表现为, 一是书体上缩、中涨、下敛,显得饱满书体上方的点或竖,只稍为露头,毫不张扬,如“常”、“宁”等字书体底部的笔画,分外收敛,如“妄”字和“能”字的左旁能”字中的“月”,第二横画几乎触底由于上缩下敛,字的中心部分显得格外宽松,比如“宁”字,中间部分十分宽松有人曾把该刻石书体比拟为一座座慈眉善目、稳重安静的佛像,上缩、中涨、下敛的结体方法,无疑发生关键的作用二是点画边置,为书体囊括更多的空间四、《泰山金刚经》的书法特征虽说《泰山金刚经》书法不具有“蚕头燕尾“的特征,但波磔分展,字形以宽扁为主,隶意突出,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皇皇千字巨制中,字形较扁的单字占了绝大多数,且这些单字,其主体部分多符合黄金分割法,因之看上去稳如泰山寿”字方正中,点横变化又如“给”字,整个左部绞丝是右倾斜的,但下三点支撑得比较稳固,通篇“口”部的左倾、右斜、开合,使整个字复归平正又如“但”字“日”部右上斜置,而通过短撇和一横的左置,使得该字有惊无险所以说,《泰山金刚经》有典型的隶书构字技巧:一字当中,突出主笔,主横偏长,波、磔、钩等笔画多作纵放处理,其他则处于辅助地位。

      所以尽管它横平竖直、点画疏阔,但由于主笔张扬,点画富有变化,虽长篇巨制,字多重复,却字字神采飞扬例如,一个“人”字,一撇一奈,变奈为主,气象万千总的来讲,在《泰山金刚经》个别字中,主要还是少笔画的带横、捺的字,偶尔出现重按的精重之笔,极富视觉冲击力这些数量不多的有着特殊意味的字,在整部刻石中不但没有不和谐之感,反倒颇具装饰效果最突出的如“人“的奈笔,尤如人脚板如“受”字也有的单字,关键是从章法需要出发,极力重按或放纵,在整篇布局中十分醒目如“一”、“世”、“不”、“也”、“心”、等字最难得的是,《泰山金刚经》吸收了行草书的结体技巧,在单字的点画和结构处理上较多地表现为开合聚散与俯仰向背,这使得它在庄严肃穆中又不乏灵动飘逸如“德”、“福”、“以”、“非”等字,左右部分的安排总体上是相背与相向结合的所以我说,《泰山金刚经》的结体用笔虚实结合、变化无穷,更多地融入了《石门颂》的放纵和行草书的浓淡枯湿,强化了提按,动势更强烈,实为不多见的书法历史上的绝作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