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组织双元性研究综述.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6755105
  • 上传时间:2022-06-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3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组织双元性研究综述    ●李忆 司有和 苑贤德Reference:组织双元性的研究正处于范式形成阶段,大量的理论基础构建工作有待进行.文章综述了组织双元性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组织双元性的前因和后果等方面的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Keys:组织双元性:双元型组织;理论框架;前因;后果一、引言组织双元性(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或双元型组织(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是指一个组织致力于两类相异甚至相互矛盾的目标该议题发源于管理研究中各种“二元悖论”的探讨.例如: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研究中的探索(Exploration)与利用(Exploitation)悖论、战略管理研究中的求稳与求变悖论、组织设计研究中的效率与柔性悖论等.后逐渐发展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其中,“探索——利用”的二元悖论是最受关注的主题近年来.组织双元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据该领域权威学者Raisch等(2009)的统计,在国际顶尖管理学期刊中明确提及“组织双元性”概念的论文,至2004年尚不足10篇.而至2009年已有80余篇权威期刊如Academyof Management Joumal,Organization Science等先后出版“组织双元性”专刊,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该领域的多位权威学者均指出:组织双元性研究正处于范式形成阶段,大量的理论基础构建工作有待进行本文对组织双元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二、组织双元性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Duncan (1976)最早使用组织双元性的概念March(1991)、Levinthal&March (1993)、Tushman&O-Reilly(1996)等的早期文献激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6,Vol.49,No.4)的“组织双元性”专刊中,Gupta等(2006)对组织双元性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从定义与内涵、正交与连续、并行式平衡与间续式平衡、二元化与专业化等方面归纳了已有成果、争议焦点和未来研究方向同期,张玉利等(2006)也总结了现有文献的研究视角和解决双元悖论的途径随后几年,组织双元性领域的文献激增Raisch和Birkinshaw(2008)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一个包含前因、后果和调节变量的基本理论框架Simsek(2009)进而发展出一个包含多层次互动关系的复杂理论框架同期,周俊和薛求知(2009)基于文献回顾提出了双元型组织建构过程的框架。

      在Orgaruzation Science(2009,Vol,20,No,4)的“组织双元性”专刊中.Raisch等(2009)领军学者归纳了该领域的研究范式和焦点问题,包括差异化与整合、个人层面与组织层面、静态观点与动态观点、内部视角与外部视角等方面,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指引其他值得关注的理论构建工作包括:O´Reilly&Tushman (2008)、王敏和陈继祥(2008)等将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双元性理论进行整合的工作;Simsek等(2009)构建双元型组织分类体系的工作综上所述.组织双元性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仍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该领域的研究范式尚未形成,尝试从多种研究视角进行基础理论探索仍有较大创新空间三、组织双元性的前因现有文献从领导行为、内控机制、战略导向、组织资源、知识管理等方面研究了组织双元性的前因,主要围绕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中的“探索——利用”悖论进行探讨领导行为方面:学者主要关注领导风格(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与探索和利用行为的关系,研究了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和组织学习的中[来自Www.L]介作用(Jansen et al.,2009:陈建勋等.2008)。

      内控机制方面:Ettlie等(1984)发现积极进取的技术政策和集权于技术专家能促进激进(探索式)创新,大型、复杂和分权化的组织更有利于渐进(利用式)创新Dewar&Dutton (1986)发现具有宽广知识背景的技术专家对企业采用激进和渐进创新都有帮助Cardinal(2001)发现输入、行为和输出控制能促进激进创新,输入和输出控制能促进渐进创新Benner&Tushman (2002)发现过程管理活动能促进利用式创新,但是利用式创新的增加会“挤出”探索式创新Benner&Tushman(2003)分析了过程管理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权变的理论框架Siggelkow&Levinthal(2003)运用计算机仿真模型分析了三种组织结构——集权、分权和临时分权结构对探索行为和利用行为的影响,发现临时分权结构更有利于组织双元性的实现,并能产生更高的长期绩效Jansen等(2005)的实证研究发现分权化和组织沟通能促进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平衡发展,环境动态性和竞争性对组织双元性也有正向影响Jansen等(2006)的实证研究发现集权化抑制探索式创新.正规化促进利用式创新,而组织沟通对两类创新行为均有促进作用。

      孙爱英等(2004)从理论上分析了官僚型文化、支撑型文化、创新型文化对渐进创新、突变创新的不同影响任峰等(2004)从理论上分析了动态环境中不同控制方式对创新选择的影响.认为环境的稳定性有利于组织通过正式控制的方式促进渐进创新,而环境的可预测性有利于组织通过非正式控制的方式促进突变创新赵永彬等(2006)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内部战略控制、财务控制与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之间的关系刘新民等(2006)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战略控制与企业的突变创新正相关.与渐进创新负相关,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突变创新负相关,与渐进创新正相关孙永风和李垣(2007)的实证研究分析了环境变化和组织结构特点对企业创新选择行为(突变创新与渐进创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发现环境与组织结构不但直接影响企业创新选择行为.还通过内部控制机制间接影响了企业的创新选择战略导向方面:Atuahene -Gima( 2005)针对中国广东省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消费者导向和竞争者导向能促进探索行为和利用行为,而市场机会感知和跨职能合作会调节战略导向与创新行为的关系,蒋春燕和赵曙明(2006)的实证研究发现激进式企业家精神推动探索式学习渐进式企业家精神推动利用式学习,弱关系有利于探索式学习,强关系有利于利用式学习。

      杨建君和王龙伟(2007)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市场导向(主动型市场导向和被动型市场导向)、管理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与创新方式(渐进创新和突变创新)之间的联系孙永风等(2007)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导向更加注重突破式创新并通过战略控制对其进行管理,而市场导向更加注重渐进创新并通过财务控制对其进行管理,企业家导向虽与渐进创新没有直接关系,但却可以通过财务控制方式鼓励企业中渐进创新的出现组织资源方面:Subramaniam&Youndt (2005)研究了知识资本(人力、组织和社会资本)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组织资本对渐进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交互作用对激进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自身对激进创新能力有负向影响,社会资本自身则对两类创新能力都有正向影响Geiger&Makri(2006)研究了技术密集型企业中组织冗余资源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组织冗余资源(可利用的和可重获的)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影响不同,而且企业的研发强度会调节冗余资源与创新之间的关系Atuahene-Gima&Murray(2007)以中国广东省技术创业型企业为样本研究了社会资本与探索和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对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影响不同。

      Y alcinkaya等(2007)研究了企业资源与探索和利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营销资源影响利用能力,技术资源影响探索能力Voss等(2008)研究了冗余资源及环境威胁对探索行为和利用行为的影响.发现可吸收的普通资源能强化利用行为并削弱探索行为.不可吸收的资源(不论是否稀缺)则只在环境威胁性较高的情况下强化探索行为并削弱利用行为周玉泉和李垣(2006)分析了合作学习对组织的资源柔性、能力柔性的影响.并对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如何影响创新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张炜(2007)用实证数据检验了浙江省中小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与组织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智力资本对组织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但只是显著影响渐进创新能力,对根本创新能力没有显著效应知识管理方面:学者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March,1991;Miller et a1..2006)和实证研究(李忆、司有和,2009)探讨了知识管理策略(编码化与人际化)与探索和利用行为的关系发现知识管理战略对探索和利用行为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其影响过程受到企业战略类型等因素的调节综上所述.关于组织双元性的前因变量有较丰富的文献积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

      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在理论的深化和细化方面例如,在研究中区分不同的管理层次,或探讨前因变量间的交互作用,都有望取得进一步的成果四、组织双元性的后果现有文献主要研究探索和利用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战略和环境因素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He和Wong(2004)的实证研究发现,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交互作用与销售增长率正相关,而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不平衡程度与销售增长率负相关.这些结果支持了组织双元性的正向影响Kyriakopoulos&Moor-man(2004)则发现,在强市场导向的企业中,探索和利用的交互作用(即组织双元性)能提升新产品财务绩效.而在弱市场导向的企业中,探索和利用的交互作用却会降低新产品财务绩效Atuahene-Gima( 2005)针对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显示,跨部门合作能力可以调节探索和利用行为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Auh&Menguc (2005)研究了环境竞争性对探索和利用行为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在不同业务战略类型的企业(防守者和前瞻者)中,这种调节作用是不同的Jansen等(2006)的实证研究发现,环境动态性对探索式创新与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对利用式创新与绩效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环境竞争性对利用式创新与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Atuahene-Gima&Murray(2007)针对中国技术创业型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利用式学习与新产品绩效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探索式学习与新产品绩效之间呈曲线增长关系.其增速超过线性增长关系Yalcinkaya等(2007)的实证研究显示,利用能力是探索能力的基础.探索能力对产品创新程度和市场绩效均有正向影响,而利用能力对产品创新程度有负向影响Menguc&Auh(2008)的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导向对组织双元性(探索和利用的交互作用)与绩效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不过,在不同业务战[来自WwW.L]略类型的企业(防守者和前瞻者)中,这种调节作用是有区别的钟竞和陈松(2007)的实证研究发现,双元创新(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多方面的绩效都有正向影响综上所述,关于组织双元性的后果有一定数量的文献积累.国内外学者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但尚未取得一致结论组织双元性与绩效的关系仍较为含混,有待后续研究提供更为清晰的理论解释五、结语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与分析表明,组织双元性的研究正在兴起,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构建尚未完成,组织双元性的前因和后果也有待进一步探索,该领域仍有较大的理论创新空间.值得关注。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企业创新平衡性的影响因素研究”(K2009-98).作者简介:司有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