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衰竭护理治疗病例PPT课件.pptx
42页呼吸衰竭病例,预防呼吸衰竭急救措施,宣讲人:XXX 时间:XXX.XX,Input the title contentInput the title contentInput the title contentInput the title contentInput the title contentInput the title contentInput the title contentInput the title contentInput the title contentInput the title contentInput the title contentInput the title content,目录/CONTENT,病例介绍,输入你的标题文字,治疗原则,护理诊断,健康指导,1,2,3,4,输入你的标题文字,输入你的标题文字,输入你的标题文字,病例介绍,病历汇报,患者张新财,男,69岁,以“反复咳嗽、咳痰10年,气短3年,加重1周”之主诉于2018年3月28日入住呼吸内科 患者10年前因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近3年来,咳嗽咳痰症状发作频繁,且伴有胸闷、气短,以活动及咳嗽后为著,偶有呼吸困难,曾多次住院治疗。
1周前再次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不易咳出,静息时感胸闷、气短,夜间侧卧休息,伴头痛、头晕,无畏寒、发热,在社区医院输液治疗后症状无缓解 为进一步诊治,急来我院,门诊以“1、型呼吸衰竭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收入院否认“糖尿病、高血压” 等慢性病病史入院时患者测生命体征:T:36.8,P:114次/分,R:26次/分,BP:130/80mmHg.平车推入病房,患者神志清,精神差,口唇及甲床紫绀,双下肢水肿,遵医嘱给予级护理,报病重,氧气吸入2升/分,心电监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治疗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入院后患者咳嗽、气短症状较前减轻,病例介绍,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气分析:pH:7.37,PCO2:70mmHg,PO2:35mmHg,HCO3-:39.5mmol/L,BE:-8.5mmol/L,SPO2:62.5,常量元素: K:3.8mmol/L,Na:140.3mmol/L,Ca:2.04mmol/L,Cl:93.3mmol/L,肝功:总蛋白:57.9g/L,白蛋白:37.2g/L,球蛋白:20.7g/L,总胆红素:20.2umol/L,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15.3秒,凝血酶原时间比值:1.28,凝血酶时间:15.5秒,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0.5秒,胸部CT示:胸廓对称,肺窗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呈“网格状”改变,部分支气管壁增厚,呈“双轨状”。
双肺上叶可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透亮区,边界清楚左肺上叶尖后段可见点状高密度钙化影纵膈内未见肿块及肿大淋巴结,病例介绍,CT照片,疾病相关知识,一、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疾病相关知识,疾病相关知识,二、分类,疾病相关知识,气道阻塞性病变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严重哮喘,肺血管病变 (肺栓塞,神经肌肉病变 (重症肌无力,肺组织疾病 (肺结核、肺水肿,胸廓与胸膜病变 (气胸、胸廓畸形,疾病相关知识,病因图,疾病相关知识,四、发病机制,1.肺通气功能障碍,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3.肺动-静脉样分流增加,5.氧耗量增加,疾病相关知识,1.肺通气功能障碍,在静息呼吸空气时,总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才能维持正常肺泡氧和二氧化碳分压,肺通气功能障碍肺泡通气量不足、肺泡氧分压、肺泡二氧化碳型呼吸衰竭,PACO2=0.863VCO2/VA,VCO2(CO2产生量)、VA肺泡通气量,疾病相关知识,V/Q(4L/5L) = 0.8 V/Q0.8时无效腔通气。
V/Q0.8时肺动-静脉样分流 V/Q失调仅产生缺氧 严重V/Q失调也可导致CO2潴留,肺动-静脉样分流增加使静脉血没有接触肺泡气体进行到气体交换的机会,直接流入肺静脉 肺动-静脉样分流增加引起的低氧血症不能用吸入高浓度氧解决 肺泡萎陷、肺不张、肺水肿、肺实变等可引起肺动-静脉样分流增加,疾病相关知识,4.弥散障碍,肺内气体交换是通过弥散过程实现 影响弥散的因素:1.弥散面积2.肺泡膜的厚度和通透性3.气体和血液的接触时间4.气体弥散能力5.气体分压差6.其他:心排血量、血红蛋白含量、V/Q比值 CO2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的弥散速率力为氧的21倍,弥散障碍主要是影响氧的交换,以低氧为主 吸入高浓度的氧可以纠正弥散障碍引起的低氧血症,5.氧耗量增加,氧耗量增加是加重低氧血症的原因之一 发热、寒战、呼吸困难、抽搐可增加氧耗量 氧耗量增加可使肺泡氧分压下降 氧耗量增多的病人同时伴有通气功能障碍,则会出现严重的缺氧,疾病相关知识,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2.发绀,3.精神、神经症状,4.血液循环系统,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6. 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疾病相关知识,疾病相关知识,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迅速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
慢性缺氧多表现为智力或定向力障碍 CO2潴留常表现先兴奋后抑制,失眠、烦躁不安、甚至谵语 肺性脑病表现为表情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嗜睡、甚至昏迷等,4.血液循环系统,CO2潴留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水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脑血管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 严重缺氧、酸中毒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慢性缺氧和CO2潴留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疾病相关知识,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1.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3.肾功能不全尿素氮升高,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和管型,4.上述症状均可随缺O2和CO2潴留的纠正而消失,01,02,04,03,6、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04.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05.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06.呼吸性碱中毒 07.三重酸碱失衡,疾病相关知识,01.呼吸性酸中毒 02.代谢性酸中毒 03.代谢性碱中毒,疾病相关知识,缺O2 、 CO2潴留对机体的影响,CO212%(Pa CO2 80mmHg)时呼吸中枢抑制 对肝肾和造血系统的影响 缺氧致组织损害 PaO2 、PaCO250mmHg时肾血管痉挛 低PaO2使肾EPO分泌增多,继发RBC增加,增加循环血粘度 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 常引起代酸和高血钾症 慢性呼衰常伴低氯血症 血气分析可确定电解质酸碱失衡类型,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缺氧:反应迟钝烦躁意识障碍脑水肿 CO2潴留:失眠、烦躁 CO2麻醉 对心脏、循环的影响 使HRBp ,心脑血管舒张,肺小动脉收缩 对呼吸的影响 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通气量 CO2潴留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急性CO2潴留出现Kusmaul呼吸,治疗原则,5、积极处理原发病或诱因 6、保护脑细胞功能 7、并发症的防治 如休克、上消化道岀血等并发症行相应处理 8、休息、营养支持 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碳水化合物饮食,1、保持气道通畅 吸痰、气道湿化、支气管解痉、人工气道 2、氧疗(FiO2=21+4吸入氧流量(L/min) 型呼衰予较高浓度氧疗(35%45%)可面罩给氧; 型呼衰持续低浓度鼻导管给氧(35%) 3、增加通气量,减少CO2潴留 呼吸中枢兴奋剂、必要时机械通气 4、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呼酸:增加通气量(慎用碱剂!) 呼酸并代酸:增加通气量并纠治病因,治疗原则,氧疗的护理,合理应用氧疗 1.氧疗有效指标:病人烦躁不安转为安静、心率变慢、血压上升、呼吸平稳、皮肤红润湿暖、发绀消失,3.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可能出现氧疗的副作用: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呼吸抑制,2.对 型呼吸衰竭 病人应给予 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 ,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呼吸中枢抑制。
如配合使用呼吸器和呼吸中枢兴奋剂 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给氧过程中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发绀减轻,表示氧疗有效;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深,须警惕二氧化碳潴留,护理诊断及措施,气体交换受损: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无力有关 营养失调:与食欲下降、胃肠道淤血有关 焦虑:与环境改变、疾病预后不佳有关 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的病程和治疗不了解、文化层次低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护理诊断及措施,八、护理目标,1)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症状得到改善,2)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呼吸形态得到纠正,3)患者的情感得到交流,焦虑情绪减轻,4)患者将能保证摄入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5)患者能认识增加营养物质摄入的重要性,护理诊断及措施,一)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泡通气不足,呼吸肌疲劳、肺泡弥散功能减退有关,护理措施: 1 、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舒适体位,如坐位或半坐卧位,以利呼吸 2、 遵医嘱吸氧,给氧过程中观察氧疗效果,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下降,紫绀减轻,面色红润表示给氧有效。
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重,提示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应通知医生,并准备呼吸兴奋剂和辅助呼吸器 3 、严密监测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等 4 、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感染、化痰、止喘药,以及超声雾化,促进痰液排出 6 、通气不足者给予人工辅助呼吸,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护理诊断及措施,二)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无力有关,护理措施: 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病室内通风1-2次,每次15-30min. 2、 指导并协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如端坐卧位、半卧位并定时更换,以利排痰 3 、给病人吸入湿化氧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湿润呼吸道,促使痰液排出 4、 对于神志清醒者,鼓励其有效咳嗽排痰 5、 对于身体虚弱而无咳嗽排痰者,宜助其定时翻身,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6、 对于痰多昏迷者,宜用鼻导管吸痰,一般将导管插至咽部送到气管内进行吸痰若痰液粘稠、量多,则宜尽早施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7、 嘱病人多饮水,每日保持摄入量在2000ml 以上,护理诊断及措施,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护理诊断及措施,四)、焦虑:与环境改变、疾病预后不佳有关,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给病人关心体贴,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呼吸衰竭的特点,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2、缓解焦虑:听音乐、看电视、看书等休闲活动 3、家庭支持:指导病人家属了解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护理诊断及措施,五)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的病程和治疗不了解、文化层次低有关,护理措施: 1、 向病人讲述和解释疾病的起因、经过及主要治疗和护理方法 2 、指导病人如何预防和促使疾病早日康复,进行肺功能锻炼等 3 、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和护理,如饮食、活动对疾病的影响等 4、 通过交谈确认病人对疾病和未来生活方式的顾虑,针对病人的顾虑,给予解释和指导 5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和咳嗽技巧 6 、操作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并说明其目的和意义,以及注意事项 7 、向病人讲解氧疗的注意事项及氧疗对疾病的作用,护理诊断及措施,六)活动无耐力:与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有关,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在能耐受的活动范围内,坚持身体活动,2、根据病情或病人的需要协助其日常生活活动,以减少能量消耗,3、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4、对于虚弱和疲乏的病人: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与病人共同商量制定活动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