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57741896
  • 上传时间:2024-0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3.1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有三种基本的信号接地方式:浮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1浮地 目的:使电路或设备与公共地线可能引起环流的公共导线隔离起来,浮地还使不同 电位的电路之间配合变得容易 缺点:容易出现静电积累引起强烈的静电放电 折衷方案:接入泄放电阻2单点接地 方式:线路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 凡需要接地均接于此 缺点:不适宜用于高频场合3多点接地 方式:凡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连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以便使接地线长度 为最短 缺点:维护较麻烦4混合接地 按需要选用单点及多点接地PCB中的大面积敷铜接地 其实就是多点接地 所以单面Pcb也可以实现多点接地多层PC队多为高速电路地层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 PCB勺电磁兼容性是提高信号抗干扰的基本手段,同样由于电源层和底层和不同信号层的相互隔离 减轻了 PCB的布通率也增加了信号间的干扰单点接地并点接地优晶无公共殂抗耗合缺瘾接触过多在大功率和小功率电路混合的系统中,切忌使用,因为大功率电路中的地线电流会影响小功率电路的正常工作另外,最敏感的电路要放在 A点,这点电 位是最稳定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并联单点接地 但是,并联单点接地需要 较多的导线,实践中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混合接地。

      4串联单点、并联单点混合接地将电路按照特性分组,相互之间不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在同一组,相互之间容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在不同的组 每个组内采用串联单点接地,获得最简单的 地线结构,不同组的接地采用并联单点接地,避免相互之间干扰这个方法的关键:绝不要使功率相差很大的电路或噪声电平 相差很大的电路 共用一段地线线路板上的地线模拟丽1数十11s多点接地电路1 ——电路2 电路3U R1 口均 U &打 $2 於镀银阚俵面mis) 循魏小.为了减小地线电感,在高频电路和数字电路中经常使用多点接地在多点接 地系统中,每个电路就近接到低阻抗的地线面上, 如机箱电路的接地线要尽量 短,以减小电感在频率很高的系统中,通常接地线要控制在几毫米的范围内多点接地时容易产生公共阻抗耦合问题在低频的场合,通过单点接地可以 解决这个问题但在高频时,只能通过减小地线阻抗(减小公共阻抗)来解决 由于趋肤效应,电流仅在导体表面流动,因此增加导体的厚度并不能减小导体的 电阻在导体表面镀银能够降低导体的电阻通常1MHz以下时,可以用单点接地;10MHz以上时,可以用多点接地,在 1MHz和10MHz之间时,可如果最长的接地线不超过波长的 1/20,可以用单点 接地,否则用多点接地。

      混合接地地电流安全接地安全接地i?i接地电容的容量一般在10nF以下,取决于需要接地的频率如果将设备的安全地断开,地环路就被切断,可以解决地环路电流干扰但 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机箱必须接到安全地上图中所示的接地系统解决了这个问 题,对于频率较高的地环路电流,地线是断开的,而对于 50Hz的交流电,机箱 都是可靠接地的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接地策略单点地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公共地阻抗耦合”和“低频地环路” , 多点地是针对“高频所容易通过长地走线产生的共模干扰” ^低频电路中,信号白工作频率小于 1MHz,它的布线和器件间的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一点接地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 10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用 就近多点接地当工作频率在1〜10MHz时,如果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 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数字地与模拟地之间单点接地,数字地之内多点接 地线干扰与地线设计地线设计是电磁兼容设计中大家都很注意, 却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的一个问题 了解了地 线造成干扰问题的机理之后, 在设计和实施地线时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

      本期从介绍地线造成干扰的原理入手,使读者了解设计地线的关键和原则 1.什么是地线?地线有安全地和信号地两种前者是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而设置的地线,后者是 为了保证电路正确工作所设置的地线 造成电路干扰现象的主要是信号地, 因此这里仅讨论信号地的问题 信号地的一般定义是:电路的电位参考点更恰当地说,这个定义是我们设计电路时的一个假设从这个定义是无法分析和理解一些地线干扰问题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在分析电磁兼容问题时,使用下面的定义 地线是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地阻抗路径既然地线是电流的一个路径, 那么根据欧姆定律, 地线上是有电压的; 既然地线上有电压,说明地线不是一个等电位体 这样,我们在设计电路时, 关于地线电位一定的假设就不再成立,因此电路会出现各种错误这就是地线干扰的实质 2.地线的阻抗有多大?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是,我们在设计地线时,都使地线的电阻很小,那么地线上的电位差 怎么会大到导致电路出错的程度理解这个问题,要理解地线阻抗的组成 地线的阻抗Z由电阻部分和感抗部分两部分组成,即: Z = RAC + j co Lo电阻成分:导体的电阻分为直流电阻 RDC和交流电阻RAC对于交流电流,由于趋肤效应,电流集中在导体的表面,导致实际电流截面减小,电阻增加, 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关系如下: RAC= 0.076rf1/2RDC 式中:片导线的半径,单位cm, £=流过导线的电流频率, 单位Hz, RDC=导线的直流电阻, 单位Qo 电感成分:任何导体都有内电感(这区别于通常讲的外电感,外电感是导体所包围的面积的函数),内电感与导体所包围的面积无关。

      对于圆截面导体如 下: L=0.2S[ln(4.5/d)-1] ( ^H) 式中 $=导体长度(m), ~=导体直径(m)表1说明了直流电阻与交流阻抗的巨大差异频率很低时的阻抗可以认为是导体的电阻,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频率升高,阻抗增加很快,当频率达到100MHz以上时,直径6.5mm 长度仅为10cm的导线也有数十欧姆的阻抗3地环路干扰及对策地环路干扰是一种较常见的干扰现象 ,常常发生在通过较长电缆连接的相距较远的设备之间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是设备之间的地线电位差 地线电压导致了地环路电流, 由于电路的非平衡性,地环路电流导致对电路造成影响的差模干扰电压(图 1)由于地环路干扰是由地环路电流导致的,因此在实践中,有时会发现,当将一个设备的地 线断开时,干扰现象消失,这是因为地线断开时, 切断了地环路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干扰频率较低的场合,当干扰频率高时,短开地线与否关系不大地环路干扰形成的原因 1:两个设备的地电位不同, 形成地电压,在这个电压的驱动下,“设 备1-互联电缆-设备2-地”形成的环路之间有电流流动由于电路的不平衡性,每根导线上 的电流不同,因此会产生差模电压, 对电路造成干扰。

      地线上的电压是由于其他功率较大的 设备也用这段地线,在地线中引起较强电流,而地线又有较大阻抗产生的地环路干扰形成的原因 2:由于互联设备处在较强的电磁场中,电磁场在“设备 1 -互联电 缆-设备2 -地”形成的环路中感应出环路电流,与原因 1的过程一样导致干扰解决地环路干扰的方法:解决地环路干扰的基本思路有三个:一个是减小地线的阻抗,从而减小干扰电压,但是这对第二种原因导致的地环路没有效果 另一个是增加地环路的阻抗,从而减小地环路电流当阻抗无限大时, 实际是将地环路切断,即消除了地环路 例如将一端的设备浮地、或将线路板与机箱断开等是直接的方法 但出于静电防护或安全的考虑, 这种直接的方法在实践中往往是不允许的 更实用的方法是使用隔离变压器、 光耦合器件、共模扼流圈、平衡电路等方法第三个方法是改变接地结构,将一个机箱的地线连接到另一个 机箱上,通过另一个机箱接地,这就是单点接地的概念4公共阻抗耦合及对策当两个电路的地电流流过一个公共阻抗时,就发生了公共阻抗耦合,如图 2(a)所示一个电路的地电位会受到另一个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即一个电路的地电位受另一个电路 的地电流的调制,另一个电路的信号就耦合进了前一个电路。

      放大器级间公共地线耦合问题:图 2(a)中的放大器,由于前置放大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共用一段地线,功率放大电路的地线电流很大, 因此在地线上产生了较大的地线电压 V这个电压正好在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中, 如果满足一定的相位关系,就形成了正反馈,造成放大器自激 解决办法:可以有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将电源的位置改变一下,使它 *近功率放大电路,这样,就不会有较大的地线电压落在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中了,如图2 (b)所示另一个办法是功率放大电路单独通过一根地线连接到电源,这实际是改成了并 联单点接地结构,如图 2 (d)所示5接地策略信号地有图3所示的几种方式单点接地:所有电路的地线接到公共地线的同一点,进一步可分为串联单点接地和并联单 点接地最大好处是没有地环路,相对简单但地线往往过长,导致地线阻抗过大多点接地:所有电路的地线就近接地,地线很短,适合高频接地问题是存在地环路混合接地:在地线系统内使用电感、 电容连接,利用电感、电容器件在不同频率下有不同阻 抗的特性,使地线系统在不同的频率具有不同的接地结构串联单点接地容易产生公共阻抗耦合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采用并联单点接地但是并联单点接地往往由于地线过多,而没有可实现性。

      因此,灵活的方案是, 将电路按照信号特性分组,相互不会产生干扰的电路放在一组, 一组内的电路采用串联单点接地, 不同组的电路 采用并联单点接地 如图4所示这样,既解决了公共阻抗耦合的问题, 又避免了地线过多 的问题接地的方法很多,具体使用那一种方法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接地”的概念首次应用在的设计开发中从 1881年初开始采用单根电缆为信号通道,大地为公共回路这就 是第一个接地问题 但是用大地作为信号回路会导致地回路中的过量噪声和大气干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增加了信号回路线现在存在的许多接地方法都是来源于过去成功的经验, 这些方法包括:1)单点接地:如图1所示,单点接地是为许多在一起的电路提供公共电位参考点的方法, 这样信号就可以在不同的电路之间传输 若没有公共参考点,就会出现错误信号传输 单点接地要求每个电路只接地一次, 并且接在同一点该点常常一地球为参考 由于只存在一个参考点,因此可以相信没有地回路存在,因而也就没有干扰问题2)多点接地:如图 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设备内电路都以机壳为参考点,而各个设 备的机壳又都以地为参考点 这种接地结构能够提供较低的接地阻抗, 这是因为多点接地时,每条地线可以很短;并且多根导线并联能够降低接地导体的总电感。

      在高频电路中必须使用多点接地,并且要求每根接地线的长度小于信号波长的 1/203)混合接地:混合接地既包含了单点接地的特性,又包含了多点接地的特性例如,系统内的电源需要单点接地, 而射频信号又要求多点接地, 这时就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混合接地对于直流,电容是开路的,电路是单点接地,对于射频,电容是导通的,电路是多点接 地当许多相互连接的设备体积很大 (设备的物理尺寸和连接电缆与任何存在的干扰信号的波长相比很大)时,就存在通过机壳和电缆的作用产生干扰的可能性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干扰电流的路径通常存在于系统的地回路中在考虑接地问题时,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系统的自兼容问题,另一个是外部干 扰耦合进地回路,导致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