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课教案)汉字的演变.ppt
19页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有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最重要的人物有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王铎、毛泽东等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书法四宝 笔:毛笔 墨:墨条 纸:宣纸 砚:砚台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由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迄今考古文物发掘的情况判断为始于八千年前的中华黄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再经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1、甲骨文(契文)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于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商晚期兽骨甲骨文殷墟甲骨文2 2、金文、金文古汉字书体之一种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于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于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存世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
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主要作品有:《石鼓文》、《峄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会稽石刻》等3 3、石刻文、石刻文(小篆)(小篆)4、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