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导学案赵少静.docx
52页1.《云南的歌会》新授课导学案编写者:日庄镇院里学校刘玉山【学习目标】L知识目标:(1)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铁箍”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2 2) 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概况3 .能力目标:(1)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文章结构,领会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4 .情感目标: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感受云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学习重难点】.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德差异1 .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2 .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课前预习区】【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T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 派小说代表人物,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 如《边城》、《长河》等他的故乡,凤凰县也因他成为有名的旅游胜地二、相关知识(-)民歌 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大多不知作者姓名每个民族、每个地区, 他们的民歌都不相同)云南少数民族代表民歌阿诗玛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我陪阿诗玛回家乡(我跟阿黑哥回家乡)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从此妈妈不忧伤不忧伤 蜜蜂儿不落刺蓬棵蜜蜂落在鲜花上笛子吹来口弦响我织布来你放羊(你织布来我放羊)彝族 电影《阿诗玛》》①“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②“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J③“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J④“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
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⑤“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 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一一装鸭蛋一一挂鸭 蛋一一吃鸭蛋一一玩蛋壳,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透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那么,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赞美,自豪)明确:从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另外从其他语句 中也能体会出浓浓的爱乡之情如: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J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 赞美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 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 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J 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那么写出了作者的 自豪之情④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与众不同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 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 美和自豪。
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探究活动二】作探讨,议主旨课件显示)文章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分小组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 位谈谈你们这一小组成员的看法,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好明确:本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想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的 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怀念)探究活动三】找句子,品语言课件显示)汪曾祺曾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他的语言一方面追求生活语言的色、香、味、活、鲜,令人感到清新自然; 另一方面又讲究文学语言的绝、妙、精、洁、雅,令人读来韵味悠长请朗读课文2、3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一品,读一读明确:含英咀华品语言课件显示)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 本文语言上的特色1 ."平淡而有味”例:“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一要挑淡青 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 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 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 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 突出贡献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 明的地方特色3 .“有淡淡的幽默”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 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J这一 “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 趣味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 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小结: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拓展延伸区】一、话佳节课件显示)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传统节日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积淀,我们应好好保护传统节日二、资料链接课件显示)资料链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于巴黎时间2005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 韩国的胜利而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的反思……当今社会,人们似乎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 “感恩节”等都被炒得如火如荼,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日益遭受冷遇,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过渡:我们知道,作者把这平淡无奇的生活写得感人至深,除了他本身的才气能力外,还和 他对祖国对家乡对传统习俗的热爱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不得不痛心地看到,我国的许多传统 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已经逐日淡化,甚至濒临 消亡,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如果有一天端午节变成 了洋节日,我们还能留住什么?同学们这不是老师的危言耸听请看下面一那么材料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
在进行 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 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韩国方面对 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 9 6 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 3号,并于2 0 0 5 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过渡:端午节在我中华大地上已经根植了 2 0 0 0年之久在端午节吃粽子,吃鸭蛋, 赛龙舟……这些曾经深入人心的节日表现形式韩国却要将它据为己有,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办?拿什么来拯救你,我们的端午 节?过渡: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谁是谁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越来越认识到 拯救传统节日的重要性那么人们在为拯救端午节作些什么呢?提案要案:全国人大呼吁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 夕节、重阳节)申请世界遗产:中韩专家讨论两国联合申报端午成为世界遗产民间行动:湖南恢复举行龙舟赛,六月龙舟竞渡再现龙之魂政府行动:岳阳注册端午节网址,政府将其当作系统工程作业超市】用你的笔,为你家乡的风俗文化赞扬一番,写出自豪,语言生动传神,有文化气息3.《吆喝》新授课导学案,编写者:马连庄中学张永武【学习目标】1 .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学习本文结构安排上的独到之处;品味京味语言特色,感 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 .通过模仿京味吆喝的朗读,体味京味语言的魅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感受民俗文化特色,体会作者的感情3,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学会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学习重难点】L作者有关吆喝的介绍3 .本文结构安排上的独到之处4 .品味京味语言特色5 .体会作者感情课前预习区】【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 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兼旅行记 者1939至1942年,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2至1944 年为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生1944年后任《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记者1951年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3至1955年任《译文》编委,1985年1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 馆副馆长,1989年4月任馆长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 第五、六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委,民盟中央第五、六届常委,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 副主任等1989年4月,为美国伊斯塔德“国际文学奖”第十届评奖会评审委员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唯一的战地记者。
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 “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1990年,80高龄的萧乾和夫人文洁假设着手翻译了英国著名意 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二、相关知识:广告,可以说是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这一切 都源于高速兴旺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不兴旺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 呢?那就是口耳相传的口头广告,其中之一就是卖货人的吆喝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 要形式,又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萧乾的《吆喝》,听听那五花八门的吆喝声吧基础知识梳理】一、.给划线字注音囿()隔阂()商贩()招徒()悖()支棱()芟齐()合撤()钺()蘸()押韵()殖枉()秫()二、解释以下字词招徒:秫秸:隔阂:吆喝:囿于:吹嘘: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互动探究区】【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读一读1 .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2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 怎样的?3 .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探究活动二】研读赏析,品一品.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试找几例, 仔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味1 .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任意选例品评)2 .品味作者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情感(任意选例品评)3 .从本文来看如何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的事物?【探究活动三】质疑问难,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还有疑难问题悬而未决?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 论解决拓展延伸区】小贩(节选)孙犁我们的村子是个小村,只有100来户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