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doc
2页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成不同的种类一)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人文资源和活动资源校内硬件资源包括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实验实习园地等;校内人文资源包括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校内活动资源包括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资源;学生与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学方式、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二)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按存在方式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又称显形资源和隐形资源有形资源指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能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图书馆、实验室等。
无形资源指附着于一定的物理形体,不能被看得见、摸得着,却以潜在的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施加影响的资源,包括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态度、教师人格魅力等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按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所谓素材性资源,是指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从哪里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活动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等因素所谓条件性资源是指那些并不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包括场地、仪器、设备、工具、设施、环境等因素四)自然课程资源和人文课程资源按生成背景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人文课程资源自然课程资源包括水土、气候、植被、综合环境、特色现象等人文课程资源包括风景名胜、传统文化、文娱生活、民俗文化等五)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按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文字资源包括教科书、课外书籍、图书资料、报纸杂志等各种印刷品实物资源包括为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模型、标本、挂图、仪器等活动资源包括班级集体和学生社团的活动、各种集会和文艺演出、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等。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等特点,其优势是其他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的,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势在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分类多种多样,但分类不是目的课程资源的分类在于开拓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视野,展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阔前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2008年9月启动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把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古迹,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影剧院、文化馆等各类单位在内的481家社会单位纳入管理体系这些单位正在从自身的资源特点出发,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完善课程资源内容开发,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并有效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服务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校教师来说,应该把握好可供借鉴的已有资源,并进行课程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