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项练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1848.pdf
15页1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项练习《古诗词鉴赏》 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 ,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颔联写__________,尾联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 2.诗中划横线的两句是千古名句,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请你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路有此寄 李白 杨花满尽子规帝,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4.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词理解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领略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6.诗人在诗中借大海的雄伟壮丽之景,抒发了______ 欣赏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 7.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8.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三、四两句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文武双全,既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B. 《观沧海》是曹操征乌桓时期作,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C.诗人用饱蕴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D.诗人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气势,来表现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细腻委婉 10.下列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大海的景象,同时也赋予它性格,句句写景,又字字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B.诗中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 C.诗中描绘的大海开阔的景象,雄浑的气势,也正是诗人豪迈气魄、雄心壮志的表现 D.全诗直抒胸臆,诗人把眼前的实景和心中的想象,以及个人的志向巧妙地交融在一起 11.下列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全诗以“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在视觉上突出近处的景物,有动,有静,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是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谱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1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秋风/萧瑟,波涛/涌起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幸甚/至哉,歌以/永志 诗歌鉴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写“杨花落”“子规啼”的目的是什么? 18.“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的“过五溪”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 1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 21.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首小令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2.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4 2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 24.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 __________;“风正”,______________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理解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5. 有人说, 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 一语“三”关, 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26.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提到这些地点就勾起了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 B.“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C.诗歌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一改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喜情喷发,清新明快 D.诗中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抒发感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前两句 28.请说一说这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赏析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29.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______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_____ 30.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二月初惊见草芽”中的“惊”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生动传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赏析 阅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完成后面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2.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33.有人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4.请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这句诗 3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6.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意为“在杨花落完, 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 6 C.“潮平两岸阔”描写潮水平静, 波澜不惊的景象; “风正一帆悬”描写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 D.“海日生残夜, 江春人旧年”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 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37.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岭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一句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最后一句将月亮人格化,抒发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C. 《次北固山下》 尾联写出诗人渴望北归的大雁从洛阳捎来一封家信, 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 D.两首诗都将情感与景象相融合、寓情于景 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8.“枯藤”显示的是____(季节)之景;“昏鸦”是写____之鸦;“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____的气氛 39.小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作者在这首小令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 40.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4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中“若”字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4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逢李龟年 7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4.“寻常”“几度”各是什么意思? 4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6. “次北固山下”中的“次”的意思是______, “乡书何处达”中的“书”是______的意思 47.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 颈联通过景物描写暗示了______, 蕴含自然理趣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8.“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和“流”有什么表达效果? 49.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①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释)①律回:古人将十二个月与十二音律相对,立春是由“吕”到“律”,故称律回岁晚:指一年之末 50.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 51.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立春这一节气,描绘出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诗歌也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8 答案及解析 1.船上所见景色、思乡之情 2.这两句的象征意义是: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其内容,紧抓关键词语分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 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颔联中“平、阔、正、悬”四字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阔景色本句意思是: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可见船在江正中,写景的观察点又是在船上,写出了船上所见景色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要理解其意思,并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尾联的意思是: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 还是托雁捎个信吧: 雁儿啊, 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 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遥应首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此联的意思是: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可见船在江正中,而写景的观察点又是在船上,所以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给人一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充满期待,情绪饱满,心情乐观昂扬。
3.杨花,子规 4.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解析】 3.试题分析:考查提取意象的能力和对意象作用的把握意象主要是杨花和子规鸟作用是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此题要注意这两个意象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 4.试题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给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 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借明月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思念和祝福 5.C 6.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解析】 5.“通篇以写实的手法”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故选 C 6.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 7.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 8.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
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解析】 7.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赏析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9 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此外, “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 惊讶、 欣喜的心情 8.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 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 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 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 “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据此理解作答 9. D 10. D 11. B 12. C 【解析】 9.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常识和内容的理解D 项“感情细腻委婉”是错误的,应该是“慷慨豪放”。
故答案为 D 10.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诗人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气势,来表现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不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而是委婉含蓄的写出自己的志向据此,D 项“直抒胸臆”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 D 1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山岛竦峙”中所描写的“山岛”是远景,不是近景故 B 项中的“视觉上突出近处的景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12.试题分析:考查诗句的节奏划分C 项,“若出其中”的正确节奏是“若出/其中”据此,答案为 C 13.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14.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13.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展现的画面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解答这类题目,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此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意思是: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围绕该意思,展开想象,描绘画面即可 14.此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语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两句的话的意思是夜间乘船出发, 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其中表现出诗人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15.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 (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16.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解析】 15.此题考查理解诗句及描述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要从理解诗句大意入手,展开合理想象,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理解“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意思,抓住特征,生动描绘:柳条微曳,10 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 16.本题考查诗人情趣分析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后两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苑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后两句与前两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17.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烘托”)暮春环境 18.“过五溪”说明被贬之地的荒远、道路的艰难,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被贬遭遇的深切同情 19.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虑、关怀之情 【解析】 17.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18.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五溪指湖南西部的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龙标县当时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溪深涧险,“非人迹所履”,突出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19.考查对诗句的品析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20.不好因为“瘦马”是以马之瘦衬托人之瘦(衬托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骏马”则显现出马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 21.这句话表明作品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如这首小令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景语”,表达游子孤寂(凄苦、愁楚)的“情语” 【解析】 20.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语言的理解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相径庭 2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抒发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诗人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景语”表达游子孤寂的“情语” 22.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3. ①情景交融: 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②虚实结合: 写景为实,想象为虚。
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解析】 11 (1)要写出描写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怀 这四句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2)曹操是此气势恢宏往往运用:①情景交融;②虚实结合;③动静结合;④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24.(1)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2) 示例:诗人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 【解析】 【小题 1】试题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进行赏析 “潮平两岸阔”描写了由于春水上涨, 江水更加浩渺, 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所以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一帆悬”,“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写出了风的和,那帆就鼓成了弧形,所以写出了帆悬空的态势。
【小题 2】试题分析:此题是对诗词主旨的考查,要想正确把握主旨,必须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做此题首先要了解第三联的内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旧的一天消逝了,旧的一年也过去了,而诗人却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别说是回家,就是家书也要托付给春光中北归的大雁,由此可体会出作者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还有浓浓的乡愁 25.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色;国家的衰败:自己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26.C 【解析】 25.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思“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白首的流落艺人李龟年落花时节”,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故三层含义是: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色;国家的衰败:自己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26.C 项错误本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怀,但作者抒情时,却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用双关的手法隐晦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颠沛流离之感故选 C 27.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彷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 28. 传达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27.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根据注释,可以知道“平羌”是“青衣江”的意思在围绕“影、江水、流”等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即可,完成时,可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2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分析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此题由注释12 和诗句中的“思”字即可分析出诗人的情感 从“夜发”“下”等词中, 可见诗人的意气风发,从“思”可见诗人对家乡及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怀 29.寓情于景断肠 30.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意近即可) 【解析】 2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和主旨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采用的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其中“断肠”一词写出了游子的凄楚和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突出了诗歌的主旨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30.试题分析: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这首曲在描写秋天的景色的基础上, 运用“断肠人在天涯”一句, 强烈地表达了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31. (1)“惊”字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却嫌”“故穿”,把春雪拟成人,使雪花也仿佛具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 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以春的气息, 渲染出了热闹而喜悦的气氛 【解析】 【小题 1】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第二句诗的意思是: 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这句诗中“惊”字最值玩味, 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小题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三四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白雪本是无情之物,但这里却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据此可作答 32.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念 33.有自然的景色;国家的衰败;作者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 【解析】 3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一问,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你演出,在崔九堂多次欣赏你的艺术二问,实际上是杜甫在回忆当年与李龟年曾经相遇的情景,以此来寄寓杜甫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33. 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句多种内涵的把握 “落花时节又逢君”既是说明两人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而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更可悲的是两个人还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34.两只袖子都沾湿了,诗人的眼泪还没有擦干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为下文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35.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时的思乡怀亲之情 13 【解析】 34.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赏析 “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意思“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擦眼泪已经擦湿了双袖, 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 这种写法虽有夸张, 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5.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情感 全诗的意思是“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据此可得出: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时的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感 36.C 37.C 【解析】 3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C.“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此句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恢弘阔大的景色风正一帆悬”,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据此可知此项说法有误故选 C 3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C. 《次北固山下》尾联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据此可知此项“写出诗人渴望北归的大雁从洛阳捎来一封家信”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8. 秋末(或深秋) 黄昏归巢 悲凉 3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游子无限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解析】 38. 考查对元曲内容的理解 “枯藤”点名是枯萎的藤条, 所以显示的是秋天的景象; “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 因此“昏鸦”指的是黄昏归巢的乌鸦, 所以“枯藤老树昏鸦”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9.考查对元曲内容的理解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 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 牵着一匹瘦马, 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0.桂花、春山、月、山鸟、春涧 41.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40. 本题考查诗歌景物的描写 “人闲桂花落”写的是“桂花”, “夜静春山空”写的是“春山”,“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的有“明月”“山鸟”“春涧” 41.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答本题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作者表达的情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中的“闲”是清闲的意思,“静”是安静的意思,这两句写出14 环境的宁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句以动衬静,更显示出环境的静谧、幽美、空寂整首诗歌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通过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42. “若”字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 ,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3.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解析】 4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一诗句,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和运用夸张的手法,同时还是虚写,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抒发了作者的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据此理解作答 43.试题分析: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这首诗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又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和政治抱负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44.寻常:经常几度:多次 45.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解析】 44.考查对诗句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要根据句意去理解词语的含义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 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 所以“寻常”为“经常”之意几度”为“多次”之意 45.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 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表达的情感是:对时世凋零丧乱的感慨,人生凄凉飘零的叹息 46. (旅途中)停留书信,信件 47.思念家乡时光流逝 【解析】 46. 本题考查诗歌中字词的意思, 答题时注意结合整个句子或者整首诗歌的意思来理解 “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次”的意思是“(旅途中)停留”;“乡书何处达”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 “书”在这里是名词, “书信”的意思 47.本题考查诗歌中关键词句的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 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当旧年尚未逝去, 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和“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15 思乡之情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也体现了时序交替(季节变迁)的自然理趣 (1)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连用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夜行船,月映清江的美景 (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48.试题分析:“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9.试题分析: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从“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两句诗句内容来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50.A 51.D 【解析】 50.试题分析:“写实”指实写眼前所见,根据诗的内容判断即可根据题目可知作者写的是“立春”之时,此时还在冬末,真正的春天还没来到,所以“冰霜少”是实写,后三句是作者想象春天来到以后的样子 51.试题分析:读懂诗的内容,根据各项表述的要点一一判断全诗都是表现作者对春天来到的喜悦之情,有“盼春”之意,并无“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的心情,故 D 错。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