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高三语文主章节教师王艳.ppt
32页文言断句文言断句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主讲教师:王艳主讲教师:王艳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o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一、什么叫断句一、什么叫断句 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察北京卷的《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04年北京高考11题得分统计: 难度0.61,区分度0.57全市84531考生,平均得分3.04分,满分15216人,占18%0分的4044,占5%海淀区一类校平均分4.2分,满分1380人(一类校共2864人),占全区考生的48.2%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做好这道5分的题,对我们语文总分的得分是很重要的二、考点解析二、考点解析 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马无无故故亡亡而而入入胡胡人人皆皆吊吊之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其马马将将胡胡骏骏马马而而归归人人皆皆贺贺之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家富富良良马马其其子子好好骑骑堕堕而而折折其其髀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丁壮壮者者引引弦弦而而战战近近塞塞之之人人死死者者十十九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故福福之之为为祸祸祸祸之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04年北京卷考题年北京卷考题 ① 马无故亡亡而而入胡\人皆吊之(亡,走失)② 其马将将胡骏马而而归\人皆贺之(将,动词,带领)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而折其髀④ 丁壮者引弦而而战\近塞之之人死者十九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了解实词“亡”“将”的词义,掌握虚词“而”的用法,注意到前后有相同的句式,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断句:断句: 做断句的做断句的三个步骤三个步骤是:先是:先读读后后断断再检再检查查 (一)读懂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一)读懂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 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
例如: 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十则) (“焉”字在这里是疑问副词,当“如何”讲,应属下误以为它是句末语气词而属上,就断错了) 三、对策三、对策 2、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垓下之战》) (“辟易”是连绵词,当退避讲,不能拆开这里却误为单音词,将其理解为受惊逃避的意思,并把“易”字属下就错了)3、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例如:例如: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能不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例如,语气词“乎”“也”“矣”等常在句末,“盖”“夫”“凡”等常在句首,“于”“以”“而”等常在句中。
二二)、利用虚词,帮助断句、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人之生斯世也也,但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无知无觉的样子)泥土者者,则则其人虽生,与与死之鬼何何异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也,特一间耳1、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例例1 1:: 客有为齐王画者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也,旦暮罄(qi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2、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例例2::例例3::3、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害》) 虎豹之为害也也,则则焚山,不顾野人(农民)之菽(豆类)粟;蛟蜃之为害也,则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
其所全者大,而而所去(损失)者小也 关关于于利利用用虚虚词词断断句句,,这这里里有有一一个个口口诀诀,,或或许许对对同同学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曰””后后冒冒(:)(:),,““哉哉””后后叹叹(!)(!),,““夫夫”“”“盖盖””大大都都在在句前于于”“”“而而””一般在句中,一般在句中,““矣矣”“”“耳耳””后面画圆圈(后面画圆圈(耶耶”“”“乎乎””经常表疑问经常表疑问(?)(?),,““也也”“”“者者””作用要停顿作用要停顿或句或句( () )或逗或逗( (,,) )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断句口诀:断句口诀: 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关注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 (三三) )、观察句式,准确断句、观察句式,准确断句例例1::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04海淀二模)答案:答案:君子之学也也,入于于耳,藏于于心,行之之以身;君子之治也也,始于始于不足见,终于终于不可及也。
本题2分,断对3处给1分) 2、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百喻经》) 答案:答案:① 至 于 他 家 \主 人 与 食② 主 人 闻 已 \更 为 益 盐 \既 得 盐 美③ 所 以 美 者 \缘 有 盐 故 \少 有 尚 尔 (句式工整,均为四字句)例例2:: 3、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答案:答案: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践)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乎?披(翻阅)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走一步);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通“贾”,来往于海上的商人)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例例3 3::此外此外,先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先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1、相如度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佯为予赵城2、请用“/”点断画线句(2分)(04海淀一模) 答答案案::(2分)今谓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知高,高高几何?皆曰曰不知也,是以知知仲尼之贤而而不知不知其奚若。
共有四处应该停顿的地方,断对2-3处给1分,4处都对给2分)例例2::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例例3 3::答案: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料想)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3、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再再有有,,可可以以利利用用上上下下文文内内容容的的关关连连、、呼呼应应断断句句,, 这其实还属于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这其实还属于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1) 给给叙叙事事的的文文段段断断句句,,一一定定要要先先把把握握事事件件的的梗梗概概::有有哪哪些些人人,,他他们们之之间间的的关关系系怎怎样样,,事事件件的的中中心环节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过程。
心环节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过程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魏征)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指政府官署唐朝京城长安各官署在南城,故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隋唐嘉话》)例如:例如: 太太宗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宇文文士士及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魏征)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指政府官署唐朝京城长安各官署在南城,故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隋唐嘉话》)答案:答案: (2)议议论论性性的的文文段段,,要要注注意意上上下下文文的的逻逻辑辑关关系,尤其是一些关联词语例如:系,尤其是一些关联词语例如:1、阅读下面文段,为划线句点断海淀三模) 答答案案::(2分)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
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共有五处应该停顿的地方,点断对2-3处给1分,5处都对给2分)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墨子·亲士》)例例1 1:: 答案:答案:读书,始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其次则渐渐有疑,中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过了这一番,疑渐渐渐渐释,以至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2、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例例2::((3)问话和引语是很容易看出的,这样可以准)问话和引语是很容易看出的,这样可以准确地加上冒号、引号和问号但要注意区分确地加上冒号、引号和问号但要注意区分叙事叙事语言语言和人物的和人物的对话语言对话语言,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例如:例如: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dai)曰:“左,左左!”乃陷大泽中(《垓下之战》)答案:答案:其中第二个“左”字应该放在引号外面。
2、 鲁有执竹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答答案案::鲁有有执竹竿入城门者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老父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例例2:: 可可以以用用翻翻译译和和语语法法分分析析或或凭凭借借语语感感来来检检验验断断句句是是否否正确合理正确合理1、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本草纲目》) 龙者,鳞虫之长王府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通读之后,会感到,冒号应加在“有九似”后) (六)、通读一遍,检查断句是否合理(六)、通读一遍,检查断句是否合理 2、选出划线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选出划线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 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文公以晋国霸,而厉公以见弑于匠丽之宫;威王以齐强于天下,而愍王以弑死于庙梁;穆公以秦显名尊号,而二世以劫于望夷。
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尊贤》)短文阅读:短文阅读: A.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B.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 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 C.阖庐以吴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而夫差以以见禽于越, 其所以君王者同,而而功迹不等者者,所任异也也! D.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禽于越, 其所以君王者,同而功迹不等者,所任异也! 选择答案:选择答案: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而准确地断句比如行政事务、名物制度等 总之,这道题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文言知识的能力,如果我们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辅以必要的训练,相信在高考中取得满分是完全可能的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