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带一路中亚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92480803
  • 上传时间:2022-05-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4.38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带一路”中亚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姜安印 刘博Summary:深入研究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特征对促进能源合作具有积极意义运用1990—2016年中亚五国面板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亚国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双向动态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中亚地区GDP增长与电力消费在整体上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与石油消费呈现单向促进关系,天然气消费与GDP增长不存在显著的相互关系从中亚区域整体这一关系特征出发,加强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终端产品合作和电力互联互通合作是未来提升“一带一路”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重要路径Key:“一带一路”;中亚;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一、引言中亚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能源合作作为“一带一路”中国中亚合作的重要内容,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取得重要进展,双边在油气资源贸易、油气管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硕果累累,也为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在全球能源资源消费不断增加的今天,加强能源资源合作成为一个重要的举措(陈文玲,2017)[1]中亚地区作为区域影响力的油气资源富集区,在全球油气资源价格和能源利益格局方面具有影响力。

      因此,上关注和聚焦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供需问题对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中亚国家形成了依托油气资源禀赋实现经济增长的成熟模式,使外界对中亚地区问题的研究大多以能源输出国的角色进行对待,围绕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供需平衡、油气资源贸易和油气资源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研究不绝如缕但必须明确两个学术问题,一是长期依赖油气资源的输出会对中亚国家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存在所谓的“资源诅咒”问题吗?这一问题在近期的研究中已得到一定解决二是中亚地区自身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特征能为进一步的合作揭示什么?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中亚国家自身发展角度认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必要意义实际上,研究中亚国家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旨在对中亚国家内部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直接的特征进行挖掘,借此对中亚国家能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趋势性特征、挑战与机遇等进行揭示,进而对未来的能源合作提供理论依据正是基于此,笔者通过引进多变量PVAR模型,通过实证方法研究石油消费、天然气消费和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有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能源消费与中亚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提供参考。

      二、文献梳理与理论探讨(一)文献梳理目前研究“一带一路”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文献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关系进行研究石泽(2015)认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涵盖中国大周边地区,以和平、合作、发展为主流的国际形势是推进地区“能资”合作的重要机遇[2]李闻芝(2015)、林伯强(2015)、周章贵(2016)、刘昌明等(2018)分别从“一带一路”对石化产业、煤炭、小水电、能源互联网建设带来的机遇进行分析研究[3-6]其次是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能源安全、法律风险、大国因素等相继成为主要研究内容[7-9],同时对于合作路径的探讨也有文献关注如加强中国油气企业竞争力、开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合作等相继提出[10-12]最后是制度层面的探究这方面的研究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从全球能源秩序构建方面,学者们基于能源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概念下,对国际能源秩序规则的完善和创新予以探究[13-14]二是基于大国因素,对构建“一带一路”中国中亚能源合作中的美国因素、俄罗斯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制度分析[15-16]上述文献为全面揭示“一带一路”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外部环境、合作风险与应对以及合作趋势提供了多维认知参考。

      略显不足的是,目前的文献缺乏从中亚国家内部分析进而为能源合作提供理论支点的研究揭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规律,源于能源消费在一国或者地区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地位,并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或者某个地区制定能源政策的重要因素在传统意义上,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密切关联,国内外学者予以大量实证研究从国外学者研究方面来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研究不仅涉及二者之间相互因果关系的探讨[17-18],也从能源消费结构、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等因素考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文献的梳理可参考张华等(2014)的研究[19]在国内学术研究方面,学者一方面对全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和揭示,如宋峰华等(2016)借助我国1978—2014数据实证发现,能源消费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20];徐祎(2017)利用1991—2017年的数据实证发现,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促进作用[21]另一方面,研究从区域层面特别是省(区)层面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视,并同时探索相应的能源政策朱天星等(2015)、马莉等(2016)、张传平等(2014)从东北三省,陕西、山东等区域省区层面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揭示[22-24]。

      在研究方法上,面板数据分析和协整分析、灰色关联分析、自向量回归模型是实证分析的主要工具总体而言,研究“一带一路”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文献偏于定性和外部环境分析,缺乏对中亚国家内部發展规律的揭示同时,已有文献相对忽略实证研究对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具体支撑为此,笔者基于上述原因作进一步探究二)理论探讨1. “互补说”不是合作的必然结果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建立在分析中国中亚能源资源互补基础上的能源分析论调一直持续,以至于提及中国中亚能源合作问题时先入为主的思维就是双方能源互补发展的需要实际上,中国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互补是客观存在,这也是双边合作的根本基础尽管如此,至于能否在互补性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合作需要视外在环境和中亚国家内在经济情况特别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实际情况而定中亚地区作为全球和区域性能源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区,其与中国在能源方面的互补是局部的因为在当前的全球能源格局中,中亚地区作为所谓的能源互补性至少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存在一方面,在供需方面,有关数据显示除俄罗斯外的其他独联体国家(包括中亚国家)输往俄罗斯、欧洲、印度和中国的石油量依次为66.4百万吨、0.6百万吨、3.8百万吨、3.2百万吨①,从中亚地区(主要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流向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管道天然气也相对均衡。

      从当前石油和管道天然气的贸易流向来看,中国与中亚地区能源互补性是局部的,而且不占主导进一步分析俄罗斯、欧洲、印度和中国的天然气贸易需求和消费需求,可以发现中亚与上述地区同时存在能源供需互补的潜力,中国和中亚地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的能源合作,能源互补是前提,并不一定具有因果必然联系另一方面,域外国家与中亚地区能源的互补性实质上在加剧竞争而非促进合作以上述四个国家地区为例,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在供需层面与印度、中国、欧盟至少三个国家和组织存在互补性,在产业配套性层次上至少与俄罗斯、欧盟两个国家和组织存在互补性,在未来供给和消费潜力方面至少与印度、中国两个国家存在互补性正是存在多层次的互补性,使围绕着中亚地区能源资源开展的合作竞争性和挑战性加剧(见图1)因此,无论是基于现状互补还是潜力互补的研究思维需要调整,“一带一路”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研究思维应从互补分析思维转向深入探索能源合作规律2. 资源型国家的能源供给和消费特征是开展能源合作的依据由于能源资源的重要性日渐突出,长期以来,资源型国家在区域和全球能源供需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上升,其作为重要能源供给方的角色也不断突出,以至于在分析全球能源合作以及全球能源治理时把资源型国家作为独立供给主体的思维比较常见。

      中亚地区具有较为丰沛的油气资源禀赋,是具有区域一定影响力的资源型国家集体,关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已经根据中亚国家能源供给的特征给予广泛关注和研究正是因为这样,地缘政治因素也渗透到相应的研究之中实际上,中亚国家不仅在全球范围内以独立供给主体的角色存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也以一个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共同驱动的经济体存在基于这样的思维,加强区域能源合作或者说进行区域能源治理更需要深入到中亚国家内部,探究能源生产和消费对整个经济体增长的贡献及其作用机理,从中寻找合作的可能点应该说,弄清楚中亚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揭示中亚资源型国家能源供需现状,对深入进行能源合作具有积极作用一般地,能源生产和消费特征是影响甚至决定一国(地区)能源产业、能源贸易政策的主要依据就产消结构现状而言,最近五年中亚国家石油、天然气、煤炭在整体上呈现生产大于消费,也存在略微国别差异(见图2)这样一种产消结果除在根本上与中亚地区的能源禀赋有关外,还与能源生产和消费长期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关已有的研究已经揭示,中亚国家长期依赖能源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具有持续性,甚至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25]作为能源生产的一个对立面,能源消费对中亚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到底如何,值得我们探究。

      在一定程度上,中亚国家的能源生产集中表现为贸易问题,其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贸易环境等密切相关中亚国家的能源消费更能揭示中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结构,其与中亚国家拥有的资本、人力资本、技术、产业结构等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相关因此,应从能源消费的角度探索中亚地区未来能源合作的路径深入到中亚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层面,我们不难发现,从能源资源禀赋到能源生产再到经济增长,中亚地区长期依托于这种模式获得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围绕着能源消费的几条线索关系能得到大致的判断(见图3),中亚国家资源禀赋基础、能源生产、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关系如何,需要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正是基于带着这样的问题,实证揭示中亚国家地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特征三、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一)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面板自回归向量模型(PVAR)是可兼顾多元回归模型和相关变量滞后影响动态关系的非结构化模型分析方法笔者参考Holtz-Eakin等(1988)、Stern(2001)、Apergis(2009)的研究[26-28]构建以下初步函数关系式(1):为考察中亚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笔者拟选取石油消费(OC)、天然气(GC)消费和电力消费(EC)三个变量作为能源消费的代理变量。

      同时为了避免异方差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对关系式中的原始变量取对数得到关系方程(2)在(2)式中资本和劳动数据预处理为占比数据,因此暂不作对数处理笔者在依托式(2)基本函数关系的基础上构建PVAR模型(3),将中亚国家GOP增长率看作相应变量,将历年固定资本形成率、劳动参与率、石油消费、天然气消费和电力消费作为冲击变量,重点考察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式(3)中,yit为内涵六个内生变量的列向量(Kit,Lit,OCit,GCit,ECit,GDPit)T,i代表样本,t代表1990—2016各年,p为滞后阶数,β0和βj代表截距项向量和参数矩阵,εit代表噪声干扰项二)数据选取和方法设定笔者选取中亚五国1990—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形成(K)、人力资本投入(L)、石油消费总量(OC)、天然气消费总量(GC)、电力消费总量(EC)作为面板数据样本,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WDI)和IEA数据库具体地:Yit采用世界银行数据库1990—2016年的统计数据,单位为百亿美元Kit选取世界银行数据总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以百分比形式呈现Lit选取世界银行数据库1990—2016年15岁(含)以上总就业人口比率(模拟劳工組织估计)数据,以百分比形式呈现。

      OCit、GCit、ECit选取国际能源署数据库1990—2016年中亚五国的统计数据,相应的单位统一为千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