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民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贵州民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贵州民族大学(Guizhou Minzu University),简称:"民大',学校坐落在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毗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贵阳市花溪区"十里河滩',是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教导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进展的综合性大学以下是我 共享的贵州民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梦想能扶助到大家! 贵州民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贵州民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http://58.16.40.237:8013/ 学校概况 贵州民族大学创造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造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创办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教导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也是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贵安新区,占地面积共2825亩、校舍面积共77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87万册、电子图书103万册、数字资源27个TB、电子期刊1.5万种。
学校拥有一支布局合理、进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76人,其中专任教学科研人员1082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180人(其中二级教授11人),副高职称55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39人,硕士学位人员731人,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431人其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付出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导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近百人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371人,另有合作办学独立学院本科生9048人自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10万余各级各类人才,成为西南地区各行业和学科领域的骨干气力 经过65年的创办与进展,学校已经进展成为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工学为主要学科,经济学、法学、教导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进展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以本科教导为主体,研究生教导、预科教导、持续教导协调进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文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民族医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预科教导学院、持续教导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等21个学院;设有研究生院、国际教导学院等管理与教学机构;设有合作办学独立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建有信息与数据中心、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训练中心、图书馆、学报等教学辅佐单位。
学校目前设有78个普遍本科专业、28个本科专业方向,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1个学术型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研究生工作站国家级创办平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3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2个省级重点测验室,4个省级测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22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级研究生教导创新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有5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学校特别重视科研工作设有社会创办与反贫困研究院、贵州民族艺术研究院、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水书文化研究院、法学研究院、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院、民族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茅台镇酒文化研究院和民族文化产业进展研究中心另外,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贵州省苗学会、贵州省布依学会、贵州省侗学会、贵州省彝学会、贵州省土家学会、贵州省仡佬学会、贵州省水家学会、贵州回族学会等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机构均挂靠我校,形成了较强的民族民间文化与民族问题的研究矩阵。
近五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工程47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86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工程2项,教导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工程1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奖78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及核心期刊论文1100余篇,出版专著210余部 目前,学校已创办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贵州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基地、贵州少数民族预科教导基地、贵州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基地、贵州民族体育教学基地、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基地、法制与民族地区进展研究基地、贵州民族文化生态研究基地,成为贵州省经济社会进展重要智库我校积极开展并探索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和开放式办学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创办进展,为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展供给了有力支持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新加坡、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和港、台地区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合作办学、教师培训和科研合作现有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比利时、蒙古、巴基斯坦、泰国、马里、罗马尼亚、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亚、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20个国家留学生369人,其中学历生278人。
学校先后五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并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三五法制宣传教导先进单位、全国四五法制宣传教导先进单位、全国俭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教导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贵州省五五法制宣传教导先进单位、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贵州省精神文明创办先进集体、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美好校园、贵州省绿色大学,先后十五年被中宣部、团中央和国家教导部评为全国大学生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学校历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央有关部委、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切,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李瑞环等同志先后到我校视察江泽民同志来我校视察时,作了"进展民族教导、加强民族团结'的题词,并为我校题写校名;我校50华诞,江泽民同志又为我校在内的全国几所民族院校共同题写了"努力进展民族教导,促进各民族共同昌盛'的题词;胡锦涛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与我校师生在学校花溪校区共同植下"共青林' 历经65年创办,贵州民族大学已进展成为贵州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展新型智库。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导方针政策,始终秉承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办学宗旨,发扬"发愤蹈厉,庄敬自强'的民大精神,夯实根基、优化布局、突出特色,促进学校规模、布局、质量、效益协调进展,进一步提高教导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巩固办学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奋力向国内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迈进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