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五年级数学说课稿_3.docx
37页2022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静默奉献的教化工作者,就不得不须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老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实力说课稿应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义务教化课程试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其次节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驾驭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如求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已学过的图形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探讨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主动探究探讨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干脆把公式告知学生这样既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驾驭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又培育了学生的思维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渗透了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相识,根据新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探究并驾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实力目标 使学生经验操作、视察、探讨、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实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培育实践实力,培育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并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和胜利体验 三、说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打算采纳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拼摆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实行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来源的体验和理解 本节课在学习方法上我侧重以下几点: 1、学会以旧引新,驾驭运用学问迁移、学法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2、操作试验法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出自己学过的图形,弄清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 3、学习探讨法在操作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上述内容的须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嬉戏好吗?(好)。
请大家拿出信封内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听好了,既然是嬉戏当然就有嬉戏规则,请想一想,如何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态、大小完全一样,先思索或探讨有几种折法,再起先折,并用彩色笔画出折痕 2、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 3、师依据汇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贴出以下四种折法: 4、让学生视察后提问 师: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态、大小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 生: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态,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假如我们知道长方形长为30厘米,宽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从而引导学生可以先求长方形面积,再算它的一半就可以 那么假如有一块花坛形态是这样一般的三角形,面积怎么计算呢?我们今日一起来探讨,大家有爱好吗?(老师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1、拿出信封里面的学具,从中找出两个形态、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能发觉了什么?同时在拼时要思索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以下问题) A、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B、拼成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c、拼成的图形与原来每一个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并相互沟通以上问题) 2、操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操作 (2)小组沟通学生主动踊跃的动手动脑,老师融入其中并适当给以启发) 3、展示沟通 师:同学们,方法找到了吗?哪个小组上来汇报? 生:好,我们拿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我们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进行旋转,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发觉这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锐角三角形的底高等于这个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这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检测导结 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课堂小结 通过分层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应用,又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变形应用,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平安教化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75至78页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第八册相识了三角形,第九册会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与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联系在一起,为以后学习圆面积和复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起到铺垫作用教材先从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起先,再运用拼摆、旋转、平移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分别变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然后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我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目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精品优秀篇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使学生驾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图形的割补,剪拼,渗透图形变换等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操作实力,空间想象实力和逻辑思维实力 教学重点:驾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除以2的意义 本节课,我依据五年级学生的学问面较广,学习自觉性较强的特点,采纳尝试教学法、试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旧学问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课本,利用学具独立 /soft/作业,相互探讨和巩固练习,去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再依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加以讲解和点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操作实力教学时,我按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推导公式、实际应用、巩固练习、课堂总结这六个环节进行 一、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为了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学生的思维我采纳实物直观法导入新课,先引导学生视察少先队大队旗,说出大队旗的长是120厘米,宽是90厘米,让学生利用旧学问计算大队旗的面积和归纳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出示红领巾,引导学生说出要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就是求三角形面积,从而发挥学问的迁移作用,激发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望和深厚的学习爱好,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建良好的开端 二、揭示课题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了激趣法揭示课题,以引起学生的留意和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承上启下、开宗明义的作用我先干脆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再提出问题“这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让学生相互探讨,说出三个问题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3)怎样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奇妙地让学生自己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把目标变成自身学习的须要,使学生由“要我学数学”变成“我要学数学” 三、推导公式 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问的形成过程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动眼视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动口讲解并描述,以试验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时,分四步进行1)引导猜想:我让学生根据课本75页的方法,用方格纸数出三角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视察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底和高的长度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通过视察分析,得出三角形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图1), 底6厘米高4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 图1 接着引导学生猜想三角形面积是底和高乘积的一半 (2)尝试操作:当学生心理上产生疑问,迫切地须要老师的讲解和验证时,老师要求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学生一边说,我一边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推导方法演示出来(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出一个三角形,把剪下的三角形拼到另一边,变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 图2 以唤起学生的回忆,促进学问的迁移然后再要求学生仿照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换成其他图形,并拿出课前打算的长方形学具,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多少?(长10厘米,宽6厘米),计算出它的面积是10×6=60平方厘米,再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大小形态相同的三角形,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6÷2=30平方厘米(如下图)学生清晰地看 出这个三角形是原来长方形的一半。
使学生沿着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规律去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接着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纸片,量出它的底和高分别是10厘米、6厘米,用10×6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然后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开,可以分成两个大小形态相同的三角形,用10×6÷2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0厘米学生再一次看出这个三角形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而且视察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剪开的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样的,攻破教学的难点3)归纳公式:通过两个试验,学生纷纷探讨,并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2,用字母表示写作S=ah÷2,并点明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需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能遗忘除以2,让学生的学问更系统完善4) 看书质疑:学生通过自己试验操作已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后,我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75页至77页的内容,比较与自己推导的方法有什么异同,突出说明课本是用“合”的方法验证公式,而我们是用“分”的方法来验证公式的,两种方法均把三角形变换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来推导,都能尝试胜利之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提出疑问,我再进行针对性的释疑,创建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疑敢问,进一步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实际应用 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便出示一道同课本例题相仿的尝试题:一条红领巾的底是100厘米,高是3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解答,分别叫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我进行巡堂检查,了解信息反馈,去发觉所估计出现的两种状况:(1)100×32÷2=1600平方厘米;(2)100×32=3200平方厘米,并按反馈信息组织学生探讨和讲解,强调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把底和高相乘后不要遗忘除以2,否则会计算了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确保学生系统地驾驭学问 五、巩固练习 练习是学生驾驭学问,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状况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我合理地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1题: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这是课本77页做一做的题目,属单一性练习,用于巩固新学问 第2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2平方厘米,求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这是课本78页练习十八的题目,属综合性练习,既复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关系,又进一步巩固三角形面积计算 ,防止学生照样画葫芦 第3题:计算少先队中队旗的面积,看谁的解法最简便?这题属创建性练习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又能促进学生的散发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