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风筝的历史.ppt

12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76744945
  • 上传时间:2024-08-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2M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风筝的历史组长:卓承祥组员:阳晴 路雅雯 王子明 李梓辰 江忠镇 风筝简史: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北方多称“纸鸢”,南方则称“鹞子”由于风筝像鹞鹰那样乎伸翅膀可以在天空盘旋,故以为名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风筝在中国就已出现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鲁班(公输般)因看到鹞鹰在天空盘旋飞翔受到启迪,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和他几乎同时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墨翟(di)也曾用3年时间,制成木鸢,能在天空飞翔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时,李邺加以改进,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周而得名“风筝”  唐代著名诗人高骈(pian)在《风筝》一诗中描述说,“夜静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宋代,放风筝已成为城乡居民普遍的娱乐活动,不仅市井小儿、布衣平民喜爱,甚至帝王将相、王公贵胄(yao)也乐此不疲及至明、清两代,放风筝则达到了鼎盛时期,明代著名才子徐渭常以风筝作为绘画:写诗的题材,留下37首咏风筝的题画诗,形象地反映了明代民间放风筝的盛况。

      •曹雪芹是制作风筝的高匠巧手他于1750年蛰居北京西山时,撰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集中国古代风筝扎、糊、绘、放四艺之大成,对南北各地风筝绘以彩图,并配有歌谣曹氏这部著作成为京津地区制作风筝的范本,对风筝的普及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风筝,中国城乡各地几乎都会扎制,但作为风筝荟萃之地当推北京、天津和潍坊它们被称为“中国风筝三大产地”这些地方扎制的风筝,自成一派,各具特色,并有各自代表的名师高手 北京风筝继承曹雪芹的遗风,各种传统风筝都采用曹氏风筝的图样著名凤筝大师有两家:一家是金福忠他们扎制的风筝以造型雄伟、画工粗犷、飞行能力强等特点为人称道几十年来,兄妹俩扎制了数百种风筝,其中令人叫绝的有12节的带毛大娱蚣、活腿的白仙鹤、软翅的绿靖蜒等;另一家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风筝哈”风筝哈”如今已传到第四代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

      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 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风筝的图片  谢谢观赏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