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docx
18页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1 考核参数 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含水率、吸水率、立方体抗压强度、干体积密度、抗冻性、干燥收缩、导热系 数(干态)1.2 理论知识要求1.2.1 了解1、现行技术标准及规范:《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11968-2006;《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GB/T11969~11975-1997;2、 导热系数(干态)、干燥收缩的检测原理1.2.2 熟悉1、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的检测方法1.2.3 掌握1、 砌块试验结果的计算和判定依据1.3 操作考核要求1.3.1 了解1 、各项检测项目对温度、湿度的要求1.3.2 熟悉1 、各种试验所需的样品数量和制备方法;2、 含水率、吸水率的检测程序;3、抗冻性试验的检测程序1.3.3 掌握1 、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试验步骤;2、干体积密度的试验步骤;3、 干燥收缩的试验步骤2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1.1 考核参数 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立方体抗压强度、干体积密度、板的抗弯性能和挠度、防锈材料的防锈性能 干燥收缩、导热系数(干态)1.2 理论知识要求1.2.1 了解1、 现行技术标准及规范:《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GB15762-1995《轻量气泡混凝土板(ALC)板》JIS A 5416:20072、 导热系数(干态)、干燥收缩的检测原理。
1.2.2 熟悉1 、板的抗弯性能和挠度的检测方法1.2.3 掌握1、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试验结果的计算和判定依据1.3 操作考核要求1.3.1 了解1 、各项检测项目对温度、湿度的要求1.3.2 熟悉1、 各种试验所需的样品数量和制备方法;2、 防锈材料的防锈性能1.3.3 掌握1、 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试验步骤;2、 板的抗弯性能和挠度的试验步骤第一节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一、概念 以钙质材料和硅质材料为基本原料(如水泥、硅砂、粉煤灰、石灰、石膏等),经磨细,以铝粉为发 气材料(发气剂),按一定比例配合,再经过料浆浇注,发气成型,坯体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制成的一 种轻质、多孔、块状墙体材料称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按使用原材料不同分为粉煤灰砌块和硅砂砌块, 按用途 可分为承重,非承重和保温砌块二、检测依据及技术指标1. 标准名称及代号《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2006《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GB/T 11969~11975-19972. 技术指标(1) 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 的规定表 1 尺寸偏差和外观项目指标优等品(A)合格品(B)尺寸允许偏差/mm长度L±3±4宽度B±1±2高度H±1±2缺棱掉角最小尺寸不得大于/mm030最大尺寸不得大于/mm070大于以上尺寸的缺棱掉角个数,不多于/个02裂纹长度贯穿一棱二面的裂纹长度不得大于裂纹所在面的裂 纹方向尺寸总和的01/3任一面上的裂纹长度不得大于裂纹方向尺寸的01/2大于以上尺寸的裂纹条数,不多于/条02爆裂、粘模和损坏深度不得大于/mm1020平面弯曲不允许表面疏松、层裂不允许表面油污不允许2) 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 2 砌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单位为兆帕斯卡强度级别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单组最小值不小于A1.01.00.8A2.02.01.6A2.52.52.0A3.53.52.8A5.05.04.0A7.57.56.0A10.010.08.0精品文档(3) 砌块的干密度应符合表3 的规定表 3 砌块的干密度 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干密度级别B03B04B05B06B07B08干密度优等品(A) <300400500600700800合格品(B) <3254255256257258254) 砌块的强度级别应符合表4 的规定表 4 砌块的强度级别干密度级别B03B04B05B06B07B08强度级别优等品(A)A1.0A2.0A3.5A5.0A7.5A10.0合格品(B)A2.5A3.5A5.0A7.55) 砌块的干燥收缩、抗冻性和导热系数(干态)应符合表5 的规定表 5 干燥收缩、抗冻性和导热系数干密度级别B03B04B05B06B07B08干燥收缩值a标准法/(mm/m) <0.50快速法/(mm/m) <0.80抗冻性质量损失/% <5.0冻后强度/MPa >优等品(A)0.81.62.84.06.08.0合格品(B)2.02.84.06.0导热系数(干态)/[W/ (m・K)] <0.100.120.140.160.180.20a规定采用标准法、快速法测定砌块干燥收缩值,若测定结果发生矛盾不能判定时,则以标准法测定的 结果为准。
三、试验方法1. 试件准备(1) 试件的制作,采用机锯或刀锯2) 体积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抗冻性、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件,沿制品膨胀 方向中心部分上、中、下顺序锯取一组,“上”块上表面距离制品顶面30mm,“中”块在制品正中处,“下” 块下表面离制品底面30mm制品的高度不同,试件间隔略有不同(见图1和图2)3) 干湿循环和碳化性能试件均分别在同一块制品中心部分,沿制品膨胀方向中心部分的上、中、 下顺序相邻部位锯取两组试件(见图 3)4) 干燥收缩试件从当天出釜的制品中部锯取,试件长度方向平行于制品的膨胀方向,锯好后立即 将试件密封,以防碳化(见图 4)5) 抗折强度试件在制品中心部分平行于制品膨胀方向锯取见图5)(6) 导热系数试件在制品中心部分锯取,试件长度方向平行于制品的膨胀方向(见图6)7) 试件必须逐块加以编号,并标明锯取部位和膨胀方向 8) 立方体试件外形必须是正立方体棱柱体试件外形必须是矩形六面体9) 干燥收缩试件尺寸允许偏差为o mm,其他性能试件允许偏差为±2mm1(10) 试件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裂缝或明显缺陷试件承压面的不平度应为每100mm不超过0.1mm, 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1 。
11 ) 试件尺寸和数量抗压强度:100mmx100mmx100mm立方体试件一组3块;劈裂抗拉强度:100mmx100mmx100mm立方体试件一组3块;抗折强度:100mmx100mmx400mm棱柱体试件一组3块;轴心抗压强度:100mmx100mmx300mm棱柱体试件一组3块;静力受压弹性模数:100mmx100mmx300mm棱柱体试件二组6块;精品文档(12)试件根据试验要求,可分阶段升温烘至恒质,在烘干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裂缝13)恒质,指在烘干过程中间隔4h,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试件质量的0.5% 14 ) 试件含水状态: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件在质量含水率为25%~45%下进行试验 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受压弹性模数试件在质量含水率为8%~12%下进行试验如果质量含水率超过上述规定范围,则在(60±5)°C下烘至所要求的含水率其他情况下,可将试件浸水6h,从水中取出,用干布抹去表面水分,在60±5)C下烘至所要求的含 水率2. 尺寸、外观试验(1) 仪器设备钢直尺、钢卷尺,最小刻度为 1mm2) 试验方法① 尺寸测量:长度、高度、宽度分别在两个对应面的端部测量,各测量两个尺寸。
② 缺棱掉角:缺棱或掉角个数,目测;测量砌块破坏部分对砌块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投影尺寸③ 平面弯曲:测量弯曲面的最大缝隙尺寸④ 裂纹:裂纹条数,目测;长度以所在面最大的投影为准,若裂纹从一面延伸到另一面,则以两个 面上的投影尺寸之和为准⑤ 爆裂、粘模和损坏深度:将钢直尺平放在砌块表面,用钢卷尺垂直于钢直尺,测量其最大深度⑥ 砌块表面油污、表面疏松、层裂:目测3. 抗压强度试验(1) 仪器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 200C;托盘天平或磅秤:称量2000g,感量lg;钢直尺:规格为300mm,分度值为0.5mm;材料试验机:精度(示值的相对误差)不应低于±2%,其量程的选择应能使试件的预期最大破坏荷载 处在全量程的 20%~80%范围内2) 试验方法检查试件外观测量试件的尺寸,精确至1mm,并计算试件的受压面积A]将试件放在材料试验机 的下压板的中心位置,试件的受压方向应垂直于制品的膨胀方向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 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以(2.0±0.5) kN/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匕 将试验后的试件全部或部分立即称质量,然后在(105±5)C下烘至恒质,计算其含水率。
3) 结果计算和评定 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f 吕cc A1式中:fee——试件的抗压强度(MPa);P] 破坏荷载(N);A1 试件受压面积(mm2)结果按同组上、中、下3块试件试验值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定,精确至0. 1MPa4. 劈裂抗拉强度(劈裂法)(1) 仪器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 200C;托盘天平或磅秤:称量2000g,感量1g;钢直尺:规格为300mm,分度值为0.5mm;材料试验机:精度(示值的相对误差)不应低于±2%,其量程的选择应能使试件的预期最大破坏荷载 处在全量程的 20%~80%范围内2) 试验方法检查试件外观在试件中部划线定出劈裂面的位置,劈裂面垂直于制品膨胀方向,测量尺寸,精确至 1mm,计算劈裂面面积A2将试件放在试验机下压板的中心位置,在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垫以劈裂抗拉 钢垫条及垫层各一条钢垫条与试件中心线重合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 触均衡以(2.0±0.5) kN/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P将试验后的试件 全部或部分立即称质量,然后在(105±5)°C下烘至恒质,计算其含水率结果按同组上、中、下3块试件试验值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定,精确至0.1MPa。
5. 抗折强度(1) 仪器设备电热鼓风干燥箱:最高温度 200C;托盘天平或磅秤:称量2000g,感量1g;钢直尺:规格为300mm,分度值为0.5mm;材料试验机:精度(示值的相对误差)不应低于±2%,其量程的选择应能使试件的预期最大破坏荷载 处在全量程的 20%~80%范围内 2) 试验方法检查试件外观在试件中部测量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1mm将试件放在抗弯支座辊轮上,支点间距 为300mm,开动试验机,当加压辊轮与试件快接近时,调整加压辊轮及支座辊轮,使接触均衡,其所有间 距的尺寸偏差不应大于±1mm试验机与试件接触的两个支座辊轮和两个加压辊轮应具有直径为30mm的 弧形顶面,并应至少比试件的宽度长10mm其中3个(一个支座辊轮及两个加压辊轮)尽量做到能滚动 并前后倾斜以(2.0±0.5) kN/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p及破坏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