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饲料原料的储藏.pdf

14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44386451
  • 上传时间:2018-06-0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80.69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饲料原料的贮藏饲料原料的贮藏 饲料原料成本约占(混)配合饲料成本的 90%左右因此,研究饲料原料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影响因素和 贮藏方法,对保证饲料品质、提高配(混)合饲料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饲料原料种类较多,下面仅以植物性饲料为例,简述其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影响因素和贮藏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谷物谷物饲料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饲料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一、一、 呼吸作用及其不良后果呼吸作用及其不良后果 谷物籽实由胚和胚乳组成,胚在完全丧失生命之前时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结果是将营养物质转 化成水、二氧化碳和热量,由此可见,谷物籽实在贮藏期间呼吸作用越大,营养物质损失就越大,营养价值也就越 低 (一)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 水分与环境湿度 水分是谷实生命活动的介质一般情况下,饲料水分含量越高,呼吸作用越强为此,饲料原料入库前, 首先要注意贮料的水分含量,并坚持贮存期越长,水分含量要求越低这一原则 表 10-1-1 不同贮存期几种主要谷实的安全含水量(%) 种类 稻谷 小麦 大麦 玉米 高粱 燕麦 黑麦 贮存期 1 年 12-14 13-14 13 13 11-12 14 13 贮存期 5 年 10-12 11-12 11 10-11 10-11 10-11 11 贮料种类、状态、贮期不同,安全含水量要求不同。

      一般料实类要求 12%;油饼类要求 8%~11%;糠麸类 11%~12%; 鱼粉等动物饲料要求控制在 9%~10%以下 此外,谷实含水量还受环境湿度的影响环境湿度越大,空气中水分便会渗入谷实,提高谷实的含水量,反之, 谷实中的水分也可通过蒸发释放到空气中据此,为了保证所贮原料中适宜水分,一般要求料仓中相对湿度保持在 65%以下 2、 温度 温度高低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温度高,呼吸旺盛;温度低,呼吸微弱一般温度达到 15~18℃时,谷实呼 吸作用开始加强,故谷实类贮藏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 15~18℃以下这样不仅可抑制其生理变化,而且可以预防 虫蛀实验表明,温度与贮藏原料水分有关当谷实类水分≤20%时,只要贮藏温度低于 10℃,其安全贮藏期仍可 达 2 周左右当温度达 30℃时,不仅谷实饲料无法贮藏,而且由于微生物繁殖与酶活性的增强,反使所贮谷实养分 蒙受巨大损失因此,低温低水分是安全贮藏饲料的重要条件 表 10-1-2 饲料谷实安全贮藏天数与水分\温度的关系 含水量(%) 温度(℃) 14 15.5 17 18.5 20 10 256 128 64 32 16 15 128 64 32 16 8 21 64 32 16 8 4 27 32 16 8 4 2 32 16 8 4 2 1 38 8 4 2 1 0 3、 氧气 谷实类饲料呼吸需要氧气,氧气越多呼吸越旺盛。

      故饲用谷实等宜贮藏在低氧环境中此点尤其对含脂较高的 油料饼粕更为重要,以防脂肪氧化酸败,使贮料品质降低 (二)(二) 呼吸作用的不良后果呼吸作用的不良后果 1、 造成营养物质大量损失 贮藏原料呼吸的实质是贮备物质的消耗,故贮存期越长,营养物质损失越多 2、 料堆发热 呼吸作用产热,热量散失不良都会导致料堆发热特别当所贮谷物含水较高时,一夜之间料堆的温度即可升高到烫手的程度严重时,还会由于水分转移,产生结霜现象,使发热谷物的质量显著下降 3、 引起害虫、霉变危害 呼吸的结果可使原干燥、低温的料堆变得高温、潮湿该条件正好适于害虫和霉菌滋生繁殖 二二 、陈、陈 化化 作作 用用 陈化作用是指饲料原料在贮藏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特性的变化,该变化过程称陈化作用陈化的 谷实虽未达到腐败的程度,但却出现粘性降低、脂肪酸败、变味等品质降低后果研究表明,陈化速度除与品种、 贮藏时间有关外,尚与贮藏条件有关,即温度、湿度高,氧气充足的比低温度低湿度,氧气不充足的陈化速度快; 相同条件,粉碎料比籽实料陈化快;贮藏条件差的比贮藏条件好的陈化快可见,饲料原料的贮藏,除特殊需要外, 应以不粉碎贮藏为宜,并要求贮期不宜过长,以确保贮藏饲料品质。

      三、三、 发发 热热 与与 霉霉 变变 (一) 饲料的发热 发热是指贮料在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分解而引起的一种非正常的升温现象产生发热的原因有 2 个方面,一 是呼吸作用放热;二是微生物繁殖产热当这些热量在料堆孔隙越积越多时便可引起整个料堆发热 1、、 发热类型发热类型 (1) 上层发热是指料堆上层 16—33cm 处的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主要是料堆内潮湿空气上升,引起库温 升高库内湿度过大及结露(出汗)所致 (2) 下层发热主要因库房地面潮湿,高温料入库后铺垫层过薄,地面与底层料温温差较大,而使贮料结 露、返潮造成 (3) 垂直发热主要因库壁潮湿,库壁与贮料温差过大或库顶漏雨所致 (4) 局部发热局部料粒潮湿或杂质过多引起库壁渗水、局部虫害大量繁殖也是造成局部发热的一个主 要原因 (5) 全仓发热上述四种发热未及时处理即会产生全仓发热 2、 发热的一般规律 料堆湿度增大、返潮是贮料发热的先兆若温度继续上升,就会产生出汗(结露)现象出汗后的料粒散落 性降低,手插入料堆内潮湿感增强当料温达 50℃时,就会散发出一种强烈的霉烂味,60~70℃时料粒形成焦块 随后料温虽然降低,但品质破坏,完全丧失饲用价值。

      3、 发热的鉴别 发热鉴别一般多采用库温与料温对比法即春、夏气温上升时,若料温上升速度超过库温或与库温相等,说明 贮料发热冬、秋气温下降时,若料温不降反而上升,说明贮料发热同库贮料,若某部分料温升高,又无阳光直 射等因素影响,则说明这部分贮料发热 4、 发热的预防 贮料含水低、杂质少、料库干燥、低温是防止贮料发热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检修料库,做到上不漏下不潮 (2) 加强放热防潮工作,如加厚垫层,注意通风,密闭等 (3) 对贮料做到“四”分开,即新陈料分开、虫料与无虫料分开、含水高的料与含水低的料分开、好 料与坏料分开 (4) 对贮料始终坚持“推陈贮新”的保存方法 (5) 经常检查料温与水分变化 5、 发热料的处理 (1) 曝晒或摊晾 (2) 翻仓,即倒换料仓或料堆 (3) 辟库或打井,即将料堆从中间扒开或从发热部位用摺条打一圆井 (4) 改变堆型或降低料堆高度,对袋装料可采用“非”字型、 “井”字型或“半非”型堆放 (5) 用烘干机或鼓风机处理发热料 (二)(二) 霉变原因及其预防霉变原因及其预防 微生物活动是导致贮料霉变的主要原因,微生物个体极小,在其未大量繁殖前,常不容易被发现。

      当发现霉 变颜色时,说明微生物生长已处于旺盛阶段,饲料品质已受到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微生物不仅存在于空气中,而且存在于加工、贮藏、包装等多个环节当环境条件变化,贮藏时 间延长或贮料新鲜度下降时,都可为微生物繁殖创造条件,所以对贮料霉变应以预防为主 1、、微生物种类及其危害微生物种类及其危害 (1) 微生物种类:侵害饲料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等,其中最常见的真菌据研究,真菌有 20 多万种,其 中 50 多种可对人畜造成危害,而危害饲料最为严重是曲霉属(包括白曲霉、黄曲霉、土曲霉、灰绿曲霉及 烟曲霉等)和青霉属(包括黄青霉、黄绿青霉、紫青霉、赤青霉、桔青霉、岛青霉等) ,即人们经常称谓的 霉菌次为细菌,细菌为单细胞生物,比真菌小,其菌株除对人畜产生致命毒素外,尚因大量繁殖、产热, 导致饲料变质据研究,污染饲料的细菌株以沙门氏杆菌为主由于该菌株污染的饲料在外观、气味等方 面无特异表现,因此更应引起人们警惕我国饲料卫生标准中就明文规定,鱼粉中不得有沙门氏杆菌或志 贺氏杆菌属 为确保饲料品质,一般在饲料中添加 2.5%~3.0%的丙酸,即可达到控制沙门氏杆菌的目的因丙酸 可阻碍沙门氏杆菌细胞内糖代谢酶活性,破坏微生物细胞壁,从而抑制或杀死沙门氏杆菌。

      2、、霉菌对饲料的危害霉菌对饲料的危害 (1)造成大量营养物质损失据研究,导致饲料霉变的孢霉菌,属一种腐生微生物该微生物自身不仅 不制造营养,而且常可通过分泌多种酶分解饲料养分,供其生长繁殖因此,凡被霉菌污染的饲料,营养物质 大大降低,并且散发出一种难闻的霉味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世界每年被真菌污染的谷物、油料种子和饲料, 约占总量的 10%左右可见,霉菌是影响全世界农业,饲料业的和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危害,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2)引起发热,使贮料发生质变霉菌在消耗饲料营养物质的同时,还释放出热量一般是霉菌繁殖越 多,生长越快,释放出的热量就越多,料堆的温度也就越高如曲霉属中的黄曲霉、烟曲霉,可使含水 18%的 小麦、大麦、燕麦料温迅速从 17℃上升到 43℃料温越高的结果,使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发生变 化变化情况是: A、首先使饲料蛋白质发生质变,出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纯蛋白减少、氨态氮增加、蛋白质利用率和氨 基酸含量下降等产生上述质变的原因在于“棕色反应” ,即饲料蛋白质在过热条件下,可使功能性游离氨基酸和 苯、糖类、氧化脂肪及有机酸中的羟基(-OH)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化学键,该键无法被蛋白酶分解所致。

      此外, “棕色反应”也常常发生在贮藏不当或调制不良的饲料中,如堆压结块的鱼粉、饼粕、谷物和调制不但的青贮料、 干草等 表现为饲料颜色越深 (褐或黑色) , 蛋白质消化率越低 如正常干草蛋白质消化率为 67%, 变褐时, 为 17%, 而变黑时仅 13%总之,饲料温度越高,湿度越大,pH 值上升得越高,棕色反应进行得越快 至于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可用表 10-1-3 中 170 种不同贮藏精料、干草、青贮料和多汁料蛋白质中 氨基酸总量变化和贮藏时间相关关系说明 表表 10-1-3 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A)和粗蛋白中)和粗蛋白中必必需需和非必和非必需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B)与饲料贮藏)与饲料贮藏期期的相关性(的相关性(%)) 饲料种类 开始贮藏期 经 2 个月贮藏 经 4 个月贮藏 经 6 个月贮藏 A B A B A B A B 青贮料 11.902 41.59 11.652 39.40 11.233 36.99 10.821 34.11 碎草饼 8.494 61.97 8.315 55.04 7.913 52.19 7.643 49.11 草粉 10.778 57.29 10.584 53.48 10.292 48.97 9.922 46.53 颗 粒 状 草 籽 12.385 55.46 12.150 52.79 11.958 49.74 11.521 47.71 半 干 青 贮 料 10.976 46.80 10.517 44.26 10.132 40.76 9.723 38.33 干草 10.124 54.02 9.766 50.64 9.364 46.63 9.057 43.83 芜菁 8.218 52.00 7.823 46.33 7.314 40.86 6.942 37.39 饲用甜菜 8.392 34.31 7.968 31.93 7.548 32.19 7.194 29.17 大麦 13.222 65.96 13.025 42.46 12.726 58.70 12.360 54.47 燕麦 13.560 65.96 13.403 64.99 13.119 60.95 12.797 57.22 玉米 9.636 74.95 9.137 70.82 8.804 65.81 8.331 60.72 小麦 13.182 71.05 12.986 67.52 12.719 62.71 12.225 59.70 配合饲料 16.183 68.68 1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