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城关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0页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城关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右图为天气系统示意图(气压值P1>P2>P3),读图回答20-22题20.该天气系统是( )A.北半球气旋,甲为冷锋 B.北半球反气旋,乙为暖锋C.南半球气旋,甲为冷锋 D.南半球反气旋,乙为暖锋21.受气压中心和锋面的共同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空气下沉运动特别强烈 B.③、④两地可能是阴雨天气C.①地受冷气团控制,②地受暖气团控制 D.①地风力大于②地22.图中箭头表示①地空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其中表示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是( )A. a B. b C.c D. d参考答案:A B A2. 以下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参考答案:B3. 下列哪些现象不属于太阳活动的影响A. 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短暂中断 B. 两极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C. 气温异常升高 D. 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参考答案:C4.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及两幅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属于沉积岩的是A. a B. b C. c D. d5. 形成甲图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波浪的侵蚀作用 B. 流水的堆积作用C. 风力的侵蚀作用 D. 流水的侵蚀作用6.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乙图中岩石形成过程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参考答案:4. C 5. D 6. A4.据图可知,指向c的箭头表示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只能转化为沉积岩故图中属于沉积岩的是c,故C正确5.A.波浪的侵蚀作用是波浪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故A错误B.据图可知,图中乌江峡谷呈“V”型,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与流水堆积无关,B错误;C.图示为乌江峡谷,处于湿润地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而风力侵蚀地貌多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故C错误;D.读图可知,图中乌江峡谷呈“V”型,是流水下蚀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6.读图可知,乙图为六合桂子山石柱林,为火山喷出形成的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乙图中岩石形成过程的是①因为图中a为岩浆,b为岩浆岩①代表的作用为上升冷却凝固。
A.①代表的作用为上升冷却凝固,乙图为六合桂子山石柱林,为火山喷出形成的岩浆岩,故A正确;B.②为外力作用,在其作用下形成沉积物,故B错误;C.③为变质作用,在其作用下形成变质岩,故C错误;D.④为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故D错误故选A【点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过程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再到新岩浆的产生的过程河流水流有破坏地表并掀起地表物质的作用水流破坏地表有三种方式,即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5.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参考答案:D略6. 谚语说“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指大雾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因为A. 晴天时大气中水汽多 B. 晴天时尘埃多C. 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D. 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7. 右图是某类工业“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图,企业收益等于企业产品收入减去成本费用据此回答15~16题15.适合该工业布局的区位空间范围是 A.a-c B.c-d C.d-b D.a-b16.为了提高企业利润,企业不断加强技术投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e点所在区域差额扩大 B.企业利润增多,但分布范围减小 C.产品收入的最高值会降低 D.图中a点与b点间的距离会增加 参考答案:D D8. 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的是A. 煤炭 B. 石油 C. 风能 D. 地热参考答案:D【详解】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是由于地球物质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而煤炭、石油、风能均有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故D正确,A、B、C错误9. 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 B.科技水平 C.人口文化素质 D.生活消费水平参考答案:A10. 读下图,回答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 白昼时间长 B. 自转速度慢 C. 自转周期长 D. 正午太阳高度大参考答案:D11. 下列节日中,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但仍在南半球”的是( )A.儿童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D.圣诞节参考答案:D12. “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而有证据表明,与之相伴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1. 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 ① B. ②C. ③ D. ④12. 图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 ① B. ②C. ③ D. ④13. 共同抑制“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最有效的措施是A. 大力退耕还湖 B. 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C. 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D. 回收和综合利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参考答案:11. D 12. B 13. B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
11.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全球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增多,而导致了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升高故D正确12.图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B正确13.根据题中材料可知,引起全球变暗的因素主要是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而使用矿物燃料可能产生大量悬浮颗粒物,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是人为因素为使用矿物燃料通过分析可知,要抑制“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必须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B正确,其余选项可错误13. 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A.a B. b C.c D.d参考答案:B14. 航海家迪亚士1487年从葡萄牙探险至非洲最南端,航行路线如图所示,途经①②③④四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5. 从①地至④地的航行过程中A. 一直顺水 B. 一直逆水 C. 先逆水后顺水 D. 先顺水后逆水16. 气候形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共同影响的地点是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参考答案:15. D 16. A15. 结合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是寒流,流向较低纬度。
从①地至④地的航行过程中,先顺水后逆水,D对A、B、C错16. 气候形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共同影响的地点是①地,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对②地是热带雨林气候,③地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④地是地中海气候,B、C、D错15. 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D16. 读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该湖泊面积变化的情况,最快捷的途径是( )A.利用RS技术 B.利用GPS技术C.利用GIS技术 D.实地考察30.图中乙、丙、丁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参考答案:AC17.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2. 降水较多的气压带或风带是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3.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与下列哪两种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有关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14. ④纬度带内的盛行风向为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15. 此时南半球处于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参考答案:12. B 13. A 14. A 15. D【12题详解】降水较多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风带是盛行西风带。
图中①是赤道低压带,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是盛行西风带,④是东北信风带,故选B13题详解】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与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有关,选A14题详解】④纬度带内的盛行风向为东北风,选A15题详解】由于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此时是北半球的 夏季,因此南半球是冬季18. 维持地表温度,促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 大气辐射能 B. 太阳辐射能 C. 地面辐射能 D. 重力能参考答案:B19. 下表为中国河川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20--22题 20.表中A、D河川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流水利用、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21.与表中B、C河川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 A.荒漠 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针叶林 C.温带草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