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宝剑与皇太极腰刀满清开国二帝的臣服与征服.docx
4页努尔哈赤宝剑与皇太极腰刀满清开国二帝的臣服与征服 /1/view-7019138.htm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创业,到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是清王朝早期在东北发展的奠基阶段,历史学家称这段时间为“清前史”沈阳故宫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历史遗迹,也是收藏清前期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2015年五一期间,来自沈阳故宫的122件清前文物首次组团来到北京颐和园,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3件看惯了清宫戏的你一定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清前文化,努尔哈赤宝剑、皇太极腰刀弓矢、大金天命云板,每一件文物的故事都比电视剧精彩象征臣服的努尔哈赤宝剑本次展览最值得一看的文物,首推努尔哈赤宝剑,这是已知存世的唯一一件努尔哈赤随身物品,然而宝剑象征的不是雄霸一方的傲气,而是黎明前最隐秘的臣服明代女真人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宁古塔部落是建州女真中一个较大的部落,意为六个居住地,由六个亲兄弟带领他们占据着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境内)附近二十里的地盘,比邻抚顺,接近汉族聚居地区,便于和汉族互市通商,输进铁制农具、耕牛和先进技术努尔哈赤生于1559年,祖父觉昌安是宁古塔部落六贝勒之一,时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十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塔克世又娶海西女真哈达万汗王台的养女肯姐。
肯姐嫁过来不久就鼓动塔克世将努尔哈赤送往外祖父处寄养这位草原英雄的童年并不幸福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25岁的努尔哈赤迎来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发兵攻打建州左卫古勒城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祖父觉昌安进入城内劝降不料古勒城投降后遭到大屠杀,觉昌安和塔克世也被明兵误杀明政府自觉理亏,遂将努尔哈赤祖、父遗体送还,并让他承袭祖父的都指挥使官职,明万历十七年,升任其为建州卫都督佥事、左都督明万历二十三年,努尔哈赤又因抗倭保边有功,晋升龙虎将军明代对官员有严格的等级管理左都督”是流官八等中的第一等,龙虎将军属于“武官”中的正二品按明朝的规定:武官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而努尔哈赤没有经过骠骑将军和金吾将军的阶梯,一下子就授龙虎将军,是一种破格的待遇在女真人中,只有他外祖父王杲曾得到过明政府这种最高褒奖努尔哈赤谦卑地从明帝手中接受了“龙虎将军宝剑”、冠带、敕书和其他赏物,成为大明的辽东守边之臣,统率女真族为明廷效力不过努尔哈赤晋封为龙虎将军一事,明朝官书却没有记载,只有同时期的私家记载颇多史学界在努尔哈赤晋升龙虎将军一事的时间上,多主张是在万历二十三年说。
展览中的这把龙虎宝剑是唯一发现的能证明此事的物证努尔哈赤龙虎将军宝剑为典型的明剑样式,剑通长80.5厘米,刃长58.3厘米,宽3.1厘米铜质花瓣形剑首,内錾有天官、神鹿、仙鹤等吉祥纹饰,寓意“天官赐福”“加官进禄”“玉兔呈祥”铜质剑挡,两端双龙相对木质剑鞘覆鲛鱼皮并以黄铜封边,外套数道铜箍并嵌龙虎纹饰剑身为钢制双刃,但剑刃未开,属于象征意义的职官佩剑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兵,用13年征服了建州八部,但如同这把未开刃的宝剑,他自知羽翼未满,始终臣服于强大的明朝为表“恭顺”,他还多次亲自进京朝贡蛰伏多年的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创立八旗制,第二年在诸贝勒的拥戴下登上汗位,建立大金国两年后,58岁的努尔哈赤踏着积雪迈上高高的赫图阿拉城墙,高声宣读“七大恨”,从此不承认与明朝的附属关系,发誓岁内必攻打明朝七大恨”是一份对明王朝的檄文,也是女真人的政治宣言大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获得丰饶的辽东之地,很快将国都迁往辽东重镇辽阳1644年,他的后人终率大军杀入天下第一雄关,进军中原腹地清乾隆时期,太祖努尔哈赤御用宝剑被附以一个约一尺长的白色鹿皮条,其上用满、汉两种文字楷书竖写太祖追谥之号及宝剑尊藏地点,满、汉对照文字为:“太祖高皇帝御用剑一把,原在盛京尊藏。
宝剑成为国内仅存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御用器物,当年他举旗反明后,不知会以何种心情看待这把“臣服”之剑实用兵器皇太极腰刀与努尔哈赤宝剑不同,展览中的皇太极腰刀是真正上过战场的随身兵器我们无法考证它曾跟随主人参加过哪些战争,但从其磨损程度和使用情况来看,必定经历过不少血战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在父亲去世后被推举承袭汗位他在位17年,一方面笼络汉族文人,一方面继承父亲遗志全力发动对明朝的战争,也曾两次出兵朝鲜,驰骋沙场,一生戎马皇太极随身腰刀全长约为1米,精钢打造,已经开刃,且十分锋利腰刀为雁翎刀型,总体呈细长的柳叶形状,前部略微加宽,向上呈现微弧形状刀身开双血槽,近刀尖四分之一处起脊反刃,上血槽至反刃处,下血槽直贯刀尖这种形制沿用至清中期,从皇帝随侍佩刀到清早期八旗兵丁佩刀均为此式样刀鞘的铜活均有一些磨损,外侧表面的鎏金有所脱落,露出内部银灰色的合金材质,表面的黑色鲨鱼皮基本呈平板状,应当是长期使用磨损所致清乾隆年间,太宗御用腰刀同样被配上鹿皮条,皮条约一尺余长,表面经过细致打磨和处理,再用满、汉两体文字书写:“太宗文皇帝御用腰刀一把,原在盛京尊藏展览中另一组重要文物也被策展人特别介绍,这组皇太极弓矢同样代表了主人的征战生涯。
弓面贴牛角、里用桦皮拼贴成云头、线纹、团寿、花卉等多种纹样,正中弓把上用鲨鱼皮贴有日、月图形,这些纹饰寓意富贵吉祥犹如日月般长久皇太极箭也称皇太极鸭嘴哨箭,箭长101.8厘米,箭头为铁质,箭翎残旧,彩绘已模糊不清 皇太极御用腰刀和弓矢是极少几件清初帝王实用兵器之一,是清初以武力开国的物化象征,1993年经专家鉴定,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除了兵器,展览中也不乏具有生活色彩的文物清代的冠服有选择地承袭了中华服饰文化,将传统的色彩、龙纹、品章以及吉祥纹样饰于袍服上以区别等级;同时在冠服制式上保留了如马蹄袖(箭袖)、披领等鲜明的满族特色在宫廷中,穿衣戴帽不同的等级有严格的花纹和质地限制,僭越者便是犯上皇太极“黄色团龙纹常服袍”是展览中的另一件皇太极随身物品这件常服样式为捻襟(大襟),圆领,箭袖(马蹄袖),主体由黄色织锦缎制成暗?d字锦地、团龙、云纹缎为面,月白色暗花丝绫为里,中间为薄棉缝制而成领、袖、襟为石青色地织金云龙纹,袖端熨褶用蓝素缎,大襟裙四开,有四枚小圆铜扣这件龙袍是典型的满族早期贵族男袍,对研究清前期宫廷服饰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原存放于实胜寺和长宁寺努尔哈赤宝剑和皇太极腰刀原藏地为沈阳实胜寺内的玛哈噶喇佛楼。
佛楼为清太宗天聪九年(1635年)敕建,修建目的是推崇喇嘛教,笼络蒙古各部史载后金天聪八年,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被清军追击途中死于大草滩,其国人纷纷归顺,内有一名叫墨尔根的喇嘛用白骆驼载着一尊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喇嘛帕斯八用千金铸护法嘛哈噶喇”金佛此佛是蒙古各部极为尊奉的偶像皇太极深知其在蒙古的影响当墨尔根喇嘛一行抵达盛京时,皇太极特派遣官员以礼相迎翌年为金佛建造专寺,即玛哈噶喇佛楼此后皇太极不仅亲自拜谒金佛,更登临玛哈噶喇佛楼向金佛敬献自己喜爱和具有纪念意义之物,以此表示敬重和虔诚努尔哈赤宝剑和皇太极腰刀便是其中的一部分皇太极龙袍和弓矢原来存放地为沈阳的长宁寺长宁寺原为皇太极的避痘所,顺治十三年(1656年)更名长宁寺,成为盛京著名的喇嘛寺院清初天花流行,民众十分恐慌,走死逃亡者十室九空为防止疫情蔓延,清政府颁布了许多禁令,违令者处罚严厉疫区内未染病者必须立即迁往偏远地区皇太极本人也畏惧痘症,或躲在深宫不出,或以狩猎为名带上眷属到深山老林躲避,为此他在盛京城西专门建造了避痘所,以便临时居住,这便是长宁寺的前身据朝鲜史料载,皇太极曾身患痘疫,“病重是如”寺中的老喇嘛也曾流传“这里是太宗‘出花’的地方。
长宁寺在清代十分受尊崇,寺中喇嘛皆有品级,官府也畏惧几分,民众更敬而远之因为是太宗生前经常御临之地,存放有大量供其日常起居、饮食、习武的物品,不仅有太宗龙袍、弓箭,还有“大小蟒缎枕头”等寝具乾隆皇帝先后四次到盛京,每次必到长宁寺瞻仰,并撰写诗文纪念1948年沈阳解放,东北人民政府指示将沈阳各寺庙的管辖权划归市建设局,但寺庙内古物归属并未明确东北文物管理处提请接收这批文物,获得批准1949年10月,建设局将长宁寺等寺庙中的共六百多件文物移交文物局,当时的清单册上就有保存于玛哈噶喇佛楼的(努尔哈赤)宝剑、(皇太极)宝刀和保存于长宁寺的(皇太极)龙袍、箭一套、箭三、弓一一个月后,这批文物由文管处划拨沈阳故宫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沈阳故宫根据上级指示,将一大批重要文物装箱疏散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遗物也在其中,1951年,疏散文物才被陆续调回如今在沈阳故宫,努尔哈赤宝剑属于收藏入库文物,平时也极少展出,能在遥远的北京一睹真容,也实属难得除了皇帝随身之物,展览中还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也值得注意努尔哈赤在进入辽东前后,仿照明军在两军防线上采用了云板报警云板是后金时期重要的实战器物,分置于八旗驻防军的各地台堡之内。
八旗军攻入辽沈地区后,曾在辽南的石城、牛庄城、沙井等地,利用汉人工匠进行冶铁和铸造云板努尔哈赤作出规定:若在白天看到敌人有一二百,就举一大旗、放一炮、打一次云板;如有一二千敌兵,举两个大旗、放两炮、适当快打云板;如在夜里有万余敌兵,要举起所有大旗、连续放炮、不停地打云板据《满文老档》记载,天命三年(1618年)九月初四凌晨,明军偷袭清营,被清兵发现,立即敲响云板报警云板警报从一个墩台传送到另一个墩台,最终传送到新宾的赫图阿拉努尔哈赤闻听云板报警后,立即率兵出击展览中的大金天命云板为铁质,全高55.5厘米,上部宽44.5厘米,厚1.2厘米,重12.5千克板身由生铁一次性浇铸而成,上下部分均呈云朵形状,板身为长条形,上部中间铸有一圆孔,为穿系挂绳所用板身正面上下另铸有凸起花卉纹,背面铸有凸起菊叶纹上铸楷书铭文“大金天命癸亥年铸牛庄城”十一字,左侧一行五字为双勾阴文,右侧及下部一行六字为凸起阳文由于这类云板都由生铁所铸,无法长久保存,传世的云板极为少见这块云板曾在牛庄边台上使用,到了清朝末年,被存放在牛庄巡检衙门里1949年以后,有人发现了该云板上的文字,证实它是清朝开国遗物,于是送交海城他山公园保管。
1955年,入藏沈阳故宫。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