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学发展史.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27684492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学发展史一 中医学术体系形成时期(先秦两汉)二 实用经验发展时期(晋南北朝隋唐)三 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宋金元)四 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明清)五 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清末民国建国后)一 中医学术体系形成时期标志:四大经典的产生《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作者待考内容:丰富成就:总结秦汉以来的医学成就;形成中医理论的范式《黄帝八十一难经》作者待考内容:81个问题 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成就:中医理论和诊断学《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成书:大约东汉时期流传:唐代失传内容:365种药物(植物252;动物67;矿物46)成就:东汉之前药物学之集大成;系统的总结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用药的经验,疗效确实可靠.《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内容:《伤寒论》六经论治,113方《金匮要略》脏腑论治,262方(214味药)成就:确立辨证论治的原则;方剂之祖《中藏经》作者:华佗内容:《中藏经》禀承了《内经》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以阴阳为总纲的思想,发展了阴阳学说,倡导重阳论。

      《中藏经》较早地将脏腑学说的理论系统化,提出了以形色脉证相结合、以脉证为中心分述五脏六腑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 实用经验发展时期发展实用经验,以荟萃实用方药为主要内容临床医学日趋专科化 《经效产宝》、《颅囟经》、《刘涓子鬼遗方》(南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骨伤科(唐)葛洪(284~364)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肘后备急方》成就:1、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的认识:最早的记载天花的危险性、传染性;最早发现恙虫病;最早发现疥虫2、“以毒攻毒”防治疾病:还记载了被疯狗咬过后用疯狗的脑子涂在伤口上治疗的方法,3、所载方子“简便廉验”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以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以治寒热诸疟”陶弘景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神农本草经》之后的另一部重要文献,是《本草经集注》内容: 1、载药730味,《神农本草经》365味,名医别录365味2、创科学分类法:自然属性: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等七类进行划分的 ;按药效:第一次提出了“诸病通用药”的概念,驱风药,利水药孙思邈孙思邈(541或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

      被人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成就:1、重视医德修养、详述医德规范《千金要方 总论》“大医精诚”“大医习业”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载方6500首重视妇儿疾病诊治,《妇女方》三卷、《少小婴孺方》强调综合治疗,辨证用药对药物深入研究,《千金翼方》载药800味重视养生保健王焘成书:公元752年篇幅:30卷,1104门成就:1、整理大量古代医学文献2、收集整理大量民间单验方三 、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刘完素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元处士,约生活于1110-1209年是金时的河间人,“寒凉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 他还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都可以化生火热病邪代表著作: 《素问玄机原病式》后世影响: 刘完素在治疗热性病方面的完整理论和对“五运六气”的独到见解,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甚至对于温病学派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李东垣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主要思想: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代表著作: 《脾胃论》后世影响: 其著作《脾胃论》对后世医家关于脾胃病及以脾胃为主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起到了指导作用。

      张子和张从正,字 子 和,号戴人(1156-1228),睢(suī)州考城人,是金代的著名医家“攻下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 他认为治病应着重祛邪; 因而创立了独特的“汗、吐、下”攻下法代表著作: 《儒门事亲》后世影响:病邪理论不但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朱丹溪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后尊称他“丹溪翁”,是元代婺州羲乌(今浙江义乌)人,“滋阴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 他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代表著作:《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局方发挥》主要影响:主要是“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滋阴降火”的治则,倡导滋阴学说及《局方发挥》一书,对杂病创气、血、痰、郁的辨证方面四、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中医学依传统不断发展,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产生,本草学的进步中医药学的革新趋势(传染病学出现近代科学思想;解剖生理学表现新的方向)张景岳明代医家张景岳(1563—1640)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 《类经》《景岳全书》 影响:阴阳学说、命门学说对丰富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1518-1593代表著作:《本草纲目》,成书时间-1578篇幅:52卷,16部,60类,1892种药,一千余图,一万余方编写:以《类证本草》为蓝本成就:1、总结16世纪前我国的药物学2、纠正以往本草书的错误3、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叶桂,字天士,号秀岩,江苏吴县人(1667-1746)主要思想: 他将使用了千余年的以“六经辨证”为主的外感病诊断方法,进一步发展为以“卫、气、营、血”四个层次为主体,由表及里的辨证方法,代表著作: 《温热论》、 《临证指南医案》后世影响:叶天士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

      吴有性1580-1660,江苏吴县学术成就:创立“戾气”说代表著作:《温疫论》疫病是由“戾气”所引起;口鼻而入; 影响:科学创见;奠定温病学系统发展的基础王清任主要思想: “瘀血说”,倡导“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两大法则代表著作:《医林改错》后世影响:瘀血证的立法及方剂的创立上,其发扬和革新有着很大的学术价值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中医学发展缓慢中西医汇通思潮和学派的形成中医科学化思潮的形成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废除中医的论争唐容川——提倡中西医汇通(1846一1897)四川彭县主要思想:中西医汇通代表著作: 《血证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后世影响:虽然限于历史条件、科学水平,未有成就,但其革新、发展的思想是可贵的其血证治疗的经验和原则,至今仍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 张锡纯——提倡衷中参西1860-1933,河北盐县主要思想:中医包括西医之理;中西药并用;重实验、重实效(阿司匹林石膏汤)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后世影响: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为后世在药物应用上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陆渊雷——提倡中医科学化1894-1955年江苏川沙县人主要思想:1、用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实效2、中医科学化必须吸取其它科学知识3、主张中医科学化应从研究证侯入手废除中医的论争第一次论争:中医告负 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第二次论争:中医获胜 1929年的“废除旧医案”第三次论争: “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 文革时期,中医倍受摧残第四次论争:2006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小结阳 —— 阴伤寒派 ——温热派温补派 ——滋阴派寒凉派 ——火神派西医 —— 中医 当代中医学的展望展望:道路曲折普及性差——传统文化的缺失后继乏人—— “弃中学西”异化培养中医学生缺乏创新——中医创新严重不足成致命弱点前景光明1、西方医学的发展遇到瓶颈2 、中医简、便、廉、效3、国家大力支持4、传统文化逐渐复兴5、中医在国内外发展势头良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