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526编号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整理.ppt

36页
  • 卖家[上传人]:玩***
  • 文档编号:145013005
  • 上传时间:2020-09-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3.50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近代史总结,中国近现代史,,英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林则徐、魏源海国图志,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垄断,,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大大,瓜分狂潮,,租借地、势力范围、“门户开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维新派:公车上书、时务报、天演论,,维新派: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清末新政,,革命派:兴中会、同盟会,,革命派:辛亥革命,,社会习俗变革、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军阀混战,中国近现代史,,一战、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工人阶级、新民主主义开端,,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三大,,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标志、北伐战争、结束标志,,中共:反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苏维埃政权,经济危机,,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蒋:攘外必先安内,,中共:反蒋抗日,长征、一二九运动,,中共:逼蒋抗日,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中共:联蒋抗日,国共合作宣言、改编军队、第二次合作,,八一三事变 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根据地、百团大战、入缅作战、七大、胜利,,标志,,解放战争,,新中国诞生1949,人民政协、共同纲领、开国大典,巩固革命成果,土地革命1950-195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基础 :一化三改造1953-1956,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共的主要矛盾和任务1956,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左倾)1958,文化大革命1966-1976,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转变政治理念: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伟大转折) 十二大1982、十三大1987(初级阶段理论),,开展经济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1979,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对外开放格局,浦东开发开放:1990,一国两制构想:内涵、港澳回归,中国走向世界:,,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1955,70年代: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中美关系正 常化1979、中日建交1972,90年代以后:加入APEC1991、入世2001,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新增B),2、虎门销烟(A)直接原因:,3、爆发(A):,4、南京条约(1842,中英),内容(B):割地(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埠(广厦福宁上);关税,中国:衰弱,盲目自大,闭关锁国,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世界:欧美发展迅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强国,为了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在全球进行扩张,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主要原因,原因:鸦片泛滥,摧残身心健康,白银外流,造成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简介:1839,林则徐,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1840,英国,影响(B C):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社会矛盾:最主要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思想文化领域:爱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如: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火烧圆明园(A),2、天津条约1858(B),3、北京条约(B),1860,英法联军,咸丰,赔款;开埠(汉口、南京等10处);进入内地(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内河权(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进入北京(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开埠(天津);割地(九龙司);赔款; 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新增A),1、洪秀全成立拜上帝教,2、洋枪队,3、湘军与淮军,两次鸦片战争以后,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组织群众,1851年,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先后击溃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东征进逼上海,上海地方官与英、法侵略者组织“洋枪队”,进行抵抗。

      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相继覆灭之后,清政府重用曾国藩,主要依靠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湘军与李鸿章的新编淮军一起,分兵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1864年,天京陷落,天平天国运动失败洋务运动1861-1895,1、代表人物(A):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2、总理衙门(A),3、洋务运动的内容(B),4、洋务运动的影响(B),1861年,由奕担任总理大臣,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1)“自强”(军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李鸿章,上海,国内最大) (2)“求富”(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1873年,李鸿章,第一家) (3)编练海军:70年代起,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三支海军,后又建立了 北洋舰队 (4)培养人才:同文馆(1862年,奕主持,第一所新式学堂); 幼童赴美(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1、通商口岸与近代民族企业的产生(A),2、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发昌机器厂(A),3、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A):办学兴教、翻译西书,1869年,方举赞,上海,率先使用车床进行生产,规模最大,鸦片战争之后,外商在通商口岸陆续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影响,沿海地区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近代工业,采用机器进行生产。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1、简介(A):1894年,日本挑起1895年,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2、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内容(A): 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 开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设厂(通商口岸);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影响(B):对中国: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对国际局势:改变了列强在远东的原有均势,引起俄、德、法不满,三 国干涉还辽日本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赎辽费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A),1、序幕:公车上书,2、宣传维新思想:时务报和天演论,3、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4、失败:戊戌政变,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时务报:1896年创刊,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以“变法图存”为宗旨,鼓吹维新 天演论:严复,介绍进化论,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维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瓜分狂潮(A),3、义和团运动兴起(A),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德国(最早) 俄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租借地 胶州湾 旅顺、大连 威海卫、新界 广州湾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 长江流域 广西广东云南 福建,,2、门户开放政策(A),,,,,,,,,背景:瓜分不成?,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 内容:承认在华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所有既得利益,主张在华“机会均等” 评价:扩大美国在华利益,强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1899,瓜分危机,农民阶级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进行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八国?;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1国?,5、辛丑条约(B),内容:赔款(4.5亿两,最多);划定使馆区(北京东交民巷,各国派兵常驻);拆除炮台(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各国驻兵);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末新政,1、清末新政的举措(A),2、“预备仿行宪政”(新增A),3、“皇族内阁”(新增A),1901年1905年 内容: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各个方面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1906年,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预备仿行宪法”,作为实行宪政的“预备”1911年,组建所谓的“责任内阁”,在内阁13名成员中,其中皇族又占7人这一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的成立,严重违背了宪政精神,专制集权的目的完全暴露,辛亥革命,1、准备:,2、爆发:,3、结果:,4、影响(B):,(1)兴中会(A):1894年,孙中山,檀香山,第一个革命团体 (2)同盟会(B):1905年,孙中山,东京,颁布三民主义(16字+6字) (3)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

      “三民主义”纲领是当时(20世纪初)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起义取得胜利史称“辛亥革命”1)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A):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1912年3月,孙中山,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3)清帝退位(A):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 (4)袁世凯就任总统(A):1912年3月,袁世凯,北京,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使有识之士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民之路中国近代史专题归类,一、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史 1、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中日甲午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开始---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2)进一步加深---二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3)大大加深---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 (4)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3、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标志性不平等条约 (1)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赔款最多的------------辛丑条约 (3)开放通商口岸最多---天津条约 (4)割地、赔款、开埠---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4、列强割占领土的不平等条约 (1)英国:南京条约割香港岛;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展拓香港界址条约割新界 (2)日本: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后用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二、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史,1、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1)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主要活动:A:公车上书 B:办学会、办学堂、办报 C:百日维新 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2)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为首) 主要活动:A:建立革命团体 B:建立革命政党C:制订革命纲领 D:发动武装起义 E:成立中华民国 F:颁布临时约法 G:推翻君主专制H:反对北洋军阀“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2、无产阶级领导的斗争 (1)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 (2)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 3、学生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 (2)一二九运动 4、农民阶级领导的斗争 (1)太平天国运动 (2)义和团运动,5、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 (1)地主阶级进步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农民阶级: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资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