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光学信息储存.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54468673
  • 上传时间:2023-11-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7.7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实验十四光学信息储存1. 引言全息术一一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 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再现,形成原物体逼真的立体像由于记 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振幅和相位),因此称为全息术或全息照相英国科学家丹尼斯•加伯(Dennis Gabor)在1948年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 辨率,在布喇格(Bragg)和泽尼克(Zernike)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全息术全息术需要 高度相干性和高强度的光源,所以,直到I960年激光出现,以及1962年利思 (Leith )和厄帕特尼克斯(Vptnieks )提出离轴全息图以后,全息术的研究才进 入一个新的阶段,相继出现了多种全息方法,开辟了全息应用的新领域,成为光 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全息术发展到现在可以分为四代:第一代是用水银灯记录同轴全息图,这是 全息术的萌芽时期,其主要问题是再现像和共轭像不能分离,以及没有好的相十 光源;第二代是用激光记录、激光再现,以及离轴全息图,把原始像和共轭像 分离;第三代是激光记录白光再现的全息术,主要有反射全息、象全息、彩虹全 息及合成全息,使全息术在显示方面显出其优越性;第四代即当前所致力的方向, 是企图利用白光记录全息图,已初步作了一些工作。

      2. 实验目的1、 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2、 初步掌握全息照相的方法,拍摄一幅漫反射三维全息照片;3、 学会全息片的再现观察,了解全息像的特点3. 实验原理全息照相分两步:波前记录和波前再现波前记录是将物体出射的光波(物 光)与另一光束(参考光)相干涉,用照相的方法将干涉条纹记录下来,称为全 息图或全息照片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成像使全息图具有光栅状结构,当用原参 考光照射全息图时,光通过全息图后发生衍射,其衍射光波能重建原物体光波,在照片后面原物体放置的位置上将有物体的再现三维像,即像与物有相同的景 深1. 全息图的记录拍摄全息图必须建立干涉光路,以图 1为例激光器输出的光束用分束器(1) 分为两束,反射的一束经全反镜(6)反射 到全息底片(5)上作为参考光;透射的一 束经全反镜(2)反射到物体上,再经物体 表面漫反射,作为物光入射到全息底片上设X-Y平面为干涉场中照相底版所在E = E (x, y) = e (x, y)exp 麻 (x, y)](1)(2)平面,物光波O和参考光波R均为平面波,它们的复振幅(复矢量)分布为:oE = E (x, y) = e (x, y)exp 品 (x, y)]Eo、E干涉叠加后的合振幅分布为E = E (x, y) = E。

      x, y) + E, (x, y) ( 3)合振动的强度分布为I = I (x, y) = |E (x, y )|2 = EE * (4)上式中E与£*量是共轭复数,所以I (x, y) = EE * + EE * + E * E + EE * (5)o o r r o r o r(6)为了便于分析,上式可改写成光强形式I (x, y) = e 2 + e 2 + 2e e cos(甲一甲)o r o r o r由此式可知,e:+ e「是基本恒定的,它是xy平面上的平均光强,是“直流”项; "cos(g-%)是随坐标变化的,是“交流”项后者携带着O光和R光的振 幅和位相信息,因而是信息项,它的光强在xy平面上按坐标周期性地变化,形 成干涉条纹在参考光与物光的干涉场中的全息底片经曝光、显影和定影处理以后,就将物光的全部信息(振幅和相位)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波前记录过 程2. 记录介质及曝光条件(1) 负性十版的^8曲线记录介质有银盐乳胶、光致腐蚀剂等多种记录介质,比较常用的是负性乳胶 十版,其振幅透过率1与曝光量£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大致是线性关系的,如图2, 可表达为(7)图2 乳胶的丁口8特性曲线T =T + p8其中,T , P是常数,P V0是负片。

      可见在一一 定范围内,振幅透过率和曝光量是线性关系将感光干版放在xy平面上,它的感光量 8= I(兀y)t落性区如式(7),再经显影定影 处理后,xy平面上的光强分布I(x, y)就转变成 了十版上的振幅透过率分布t (x, y),从而得到物 体光波的全息图将8= I (x, y )t代入式(7)中,则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分布为t(x,y) = k + PtE E* + PtE *E (8)式中 k =T +P t|E |2 + P t|E|2=T +P te 2 + P te2,可知 k 近似为常数则(8)式 r o o r改写为t(x,y)= k + 23 te e cosp(-中 ) (9)可见,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也是按坐标周期性变化的,即全息图就是一块刻 纹光栅当物体有一定大小时,底片处的光强分布极其复杂,它是一系列空间频 率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强度也不同的干涉条纹的叠加,所得到的全息图实际是 一种较复杂的光栅结构2) 底片的曝光量引起全息十版曝光的光强Ie可表示为(10)I = I +1 + 2 ;TTcos(8 -)E o r o r o r式中I和I分别代表入射到十版上的物光束与参考光束的强度,(q -气)为两光 束的位相差。

      当的项为0或n时,七取极值七=I +1 ± 2^TT (11)每种全息十版都有自己的^8曲线,根据式(11)可以估计I/1的值,对 于我们所使用的底片来说,I/1的值一般为1/3〜1/6在拍摄反射全息图的光路设计中,应考虑到物体漫反射造成的光损失,所以 物体应放置在靠近底片的位置上,获得较集中的光束3) 物光束与参考光束的夹角干涉条纹的间距为10-3mm数量级或更小,每毫米将有上千条干涉条纹普 通感光十版几十条至几百条记录条纹的质量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所以,全息照相 只能使用特制的高分辨率感光版十版的分辨率将决定物光束与参考光束之间夹角的极限值,因为条纹密度是 此夹角的函数干涉条纹间距可用布喇格衍射公式决定2d sin0 = X (12)其中d是衍射条纹间隔,0是入射角十版的分辨率所允许的物光束与参考光束 夹角的极限值为20 幻人/d = XN (13)式中,N = 1/ d是每毫米内的条纹数,称为空间频率据式(13),若20 = 30时, 误差约为2%如果夹角大,条纹间距就小,成像不易,这就对工作台的稳定性要较高 但是夹角大时也有优势:再现视野较大,从不同角度可看到被摄物体的各个侧面, 较能体现全息照相的特点。

      我们实验中使用的是天津全息I型十版,其灵敏波长峰值是6300A通常取 物光与参考光夹角为30O能得到满意的结果i.(4) 光程差与稳定性条件在拍摄全息图时,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差A等于零最理想当物光和参考光在底片上任一点相遇时,光强度I仅依赖于两束光的光程差 △当△=d -d = & (式中的k为整数)时,光强度I最大,得亮条纹;当2 11△ = d -d = (k + -)人时,光强度I最小,得暗条纹而干涉条纹的调制度定义为2 12M =- max min (14)max min当M = 1时,调制度最好举一个简单的理想化的例子说:当10 =匕时,据(10) 式可得1 max = 410,1 min = °,^U(14)式得M = 1,此时干涉条纹最清晰,再现时 衍射效果最好而M与光程差△以及激光管模数n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若激光管长为L, 而L在200-300 mm之间时可以认为是单纵模,n =1因此计算出△ =0时,干涉 条纹在奇数或偶数时M都为1,调制度最好当然△ =2kL时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但在光路调节中,后者较麻烦,一般不用所以,我们采用△ =0这个光程差 实际上,在调节光路中,不能严格达到光程差为零,只要^ V1cm时,即可拍出 很好的全息照片。

      ii. 对稳定性的要求全息片所记录的是参考光束和物光束之间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十分细 密,拍摄全息照片时,极小的扰动都会导致干涉模糊,甚至使干涉条纹完全不能 记录下来简单的理论推导和实验证明,景物在曝光时间内移动力/8就足以使十 涉条纹模糊不清所以,为了成功地记录干涉条纹,曝光期间,元件之间的相对 位移应小于条纹间距的几分之一为此,在照相过程中,光源、光路中各光学元 件和底片都必须固定在一个性能良好的隔震台上,称为全息台此外,空间、声 波和温度的变化也会引起元件的震动,或者使空气的流动密度不均匀而导致光程 变化,因此,曝光期间应避免大声喧哗、敲门、吹风等,更不能碰到隔震台缩短曝光时间也有利于减少外界震动的影响使用脉冲激光器甚至可以拍摄 运动物体的全息照片但是减少曝光时间往往受到光源强度和底片灵敏度的限 制,同时需要考虑被摄物体的反射率、相对距离和几何位置等等因素3. 全息图的再现拍摄好的全息底片放回原光路中,用参考光放照射全息片时,经过底片衍射后得到零级光波,从底片透射而出;另外在两侧有 正一级衍射和负一级衍射光波存在人眼迎着正一 级衍射光看去,可看到一个与被拍物体完全一样的 立体的无失真的虚像。

      在负一级位置上,可用屏接 收到一个实像,称为共轭象如图3所示4. 全息图的特点全息照相有以下几个特点:(1)三维立体像——记录的是光波的全部信息, 即振幅与相位同时记录在全息片上;(2)全息照片可以分割一一因为任一小部分 全息图记录的干涉图象是由物体所有点漫射来的光与参考光相干涉而成的,所以 打碎的全息照片仍能再现出原被摄物体的全部形象3)全息图的亮度随入射 光强弱而变化一一再现光愈强,像的亮度愈大,反之就暗4) 一张全息片可以 多次曝光一一可以转动底片角度拍摄多次,再现时作同样转动,不同角度会出现 不同图像,也可以不转动底片而改变被拍物的状态进行多次曝光,再现时可观察 到状态的变化情况4 .实验仪器:激光器、分束器、凸透镜、反射镜、白屏、物体、底片,以及相关的支撑调 整架5 .实验内容1、 准备好物体,按照图1搭建光路(能力强的同学也可自行设计光路)2、 调节光路,向教师展示光路并听取意见,如有不合理处及时调整3、 拍摄全息照片并再现4、 根据照片质量评价实验效果及分析原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