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和大道跨线桥施工图说明.doc
17页说明目录第一章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设计内容 11.3 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规范 11.4 对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执行情况 11.5 设计标准 3第二章 工程建设条件 42.1 场地区域气象 42.2 水文地质 42.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2.4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62.5 地震效应与场地类别划分 6第三章 道路工程 73.1 平面 73.2 纵断面 73.3 横断面 73.4 路基处理 83.5 路面结构 83.6 路缘石及人行道铺装处理 93.7 人行过街系统及道路无障碍设计 93.8 沥青材料参数要求 9第四章 施工注意事项 12研究.第一章 概述1.1 工程概况区域位置图永和大道位于永和经济区内,属于区内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它南起开创大道,北接永安大道,线路全长约9.35公里;线路大致呈南北走向,沿线分别与东西向的开创大道、田园路、永顺大道、摇田河大街、来安四街、布岭路、斗塘路、九岭路、禾丰路、新业路、华峰路等道路相交,道路断面为两块板双向六车道断面,为城市主干道Ⅰ级,设计车速为50km/h永和大道跨线桥工程位于永和大道和永顺大道交叉口,设计起点桩号为K5+200,终点桩号为K6+055,路线全长约855米。
1.2 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共九册内容:(1)道路工程(2)桥梁工程(3)交通工程、交通疏解(4)给水工程(5)排水工程(6)电力管沟工程(7)通信管道工程(8)照明工程(9)绿化工程1.3 设计依据及主要技术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1:500实测地形图8)《永和大道交通完善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广州市政设计院)9)永和大道改造工程之跨线桥部分初步设计评审专家组意见10)永和大道改造工程之跨线桥部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11)自行收集的摇田河桥竣工图纸及其他资料1.4 对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执行情况一、关于初步设计的总体评价设计文件组成、内容、深度满足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要求,参照专家和职能部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作为下一阶段设计的依据二、关于技术标准和立交规模设计标准基本合适,但行车速度建议由50km/h改为60km/h,桥下辅道可按城市次干道I级40km/h。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合未来的发展,跨线桥取双向六车道是合适的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三、关于桥梁工程方案(一)桥型选择与桥梁跨径布置较为合理,为了地面交通左转弯行车轨迹顺畅,永顺大道行车视觉效果更好,主桥分左右两幅错墩布置合理执行情况:按照初步设计方案开展下阶段设计二)同意设计单位推荐满堂(贝雷)支架施工方案,但应考虑满堂支架的水平推力对既有桥梁的影响,需要时可在施工期间对既有桥进行加固处理执行情况:下阶段设计中细化施工方案设计三)引桥连续梁梁高1.4m与主桥边孔端部梁高1.5m不一致,外观上不协调,建议将引桥梁高改为1.5m,与主桥相协调执行情况:引桥梁高改为1.5m,与主桥便跨梁高保持一致四)下部结构花瓶墩扩头高1m,显得较为笨拙,建议对其进行优化执行情况:优化扩大头高度,改为80cm四、关于排水工程及管线综合方案(一)建议摇田河南岸及北岸分别增加设置雨水排出口,以利雨水排放执行情况:经雨水水力核算,为利于雨水排放,已在南岸增加一个雨水排出口,北岸通过改造现状雨水排出口可以满足排水要求二)注意管线平衡节点设计执行情况:同意,按意见执行五、关于照明工程方案(一)补充LED灯的广东省地方标准;(二)照明照度满足要求,布灯合理;(三)LED护栏灯,诱导好景观好,但在试用期间应做好测试,解决好眩光频闪等问题。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另本设计护栏灯光源长度大于灯具间空档距离(即一个灯具末端与下一个灯具起始之间的距离小于灯具照射的长度),视为连续光源,不存在频闪问题六、交通工程(一)永和永顺大道的掉头位置离路口较近,易受左转弯车道的影响,建议往后移,若受净空高度限制,可考虑于路口划左转待转区,并完善左转区的控制设备执行情况:同意增设左转待转区并完善左转区的控制设备二)部分分车道线建议进一步优化,例如路口直行与右转的分车道线建议采用适当的实线而不是虚线执行情况:同意修改三)部分人行道上做机动车的指示标牌,建议设置于边缘上,防止设置于人行道中间,防止占用本来就不宽的人行道执行情况:同意修改四)建议补做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方案执行情况:同意修改七、景观绿化(一)勒杜鹃不宜配置在中央分隔带,因其枝条蔓延横展,影响行车,管理不便,建议更换品种执行情况:根据设计要求中央绿化带已取消二)散尾葵是阳性植物,用于桥底生长不良,建议更换品种执行情况:根据桥梁设计高度只在光照条件较好处种植部分散尾葵三)补充设计依据,相关规范等内容执行情况:同意并修改四)补充桥上花槽的植物配置及相关的滴灌、排水设施设计执行情况:同意并修改。
八、概算编制(一)补充工程造价汇总表执行情况:按意见已补充工程造价汇总表(二)个别子项费用不应该计入,下阶段设计中应加强控制执行情况:按意见已补充工程造价汇总表1.5 设计标准本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如下:跨线桥序号指标名称单位采用值1地形类别平原微丘2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3计算行车速度km/h604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M11005最大纵坡%3.56最短坡长M171.6487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8008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40010行车道宽度M单向12=0.5+3.5+3.75*2+0.511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12高程系统广州城建高程系统13坐标系统广州城建坐标系统14行车净空不小于5m辅道序号指标名称单位采用值1地形类别平原微丘2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3计算行车速度km/h404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M11005最大纵坡%1.2466最短坡长M141.9907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20008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80010行车道宽度M单向8=0.5+3.5*2+0.512高程系统广州城建高程系统13坐标系统广州城建坐标系统14行车净空不小于5m第二章 工程建设条件2.1 场地区域气象广州市受季风环流所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接地带,气象要素变化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因而摆脱了回归干燥带及信风带的影响,而表现出季风气候的特色。
受低纬海洋湿润气候的调节,夏季不像中国内陆长江流域一些盆地那样酷热广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自然区划属东南湿热区之华南台风区,台风、暴雨、春夏季由东南季风造成的梅雨对施工不利摇田河桥永和大道与永顺大道交叉口永和大道与永顺大道交叉口永和大道与永顺大道交叉口2.2 水文地质1、地表水勘察区内有河流摇田河通过,地表水较发育,摇田河河宽15米左右,平时水深1米左右,暴雨时水深可达3-4米2、地下水勘察期间,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侧向径流补给,水位变化因气候、季节而异,丰水季节,地下水位上升,第四系地层多处于饱水状态冲沟处及冲洪积平原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层的中砂及砾砂层中的孔隙水,属潜水性质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场地下伏基岩各风化带中,且强风化带是主要储水层段基岩裂隙水的分布受赋存岩体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明显的各向异性特点,在节理裂隙较发育的地段,裂隙水赋存丰富,且透水性较强本次勘察测得沿线场地地下水稳定水面埋藏深度介于1.30~6.80m,标高介于32.58~41.10m3、水质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在本区段钻孔QL3ZQ-7号内各采取了2件地下水试样,在摇田河中采取1件地表水试样,进行了室内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详见《水质分析报告》。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有关标准进行水质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判定,其判定结果见下表:孔号分 析项 目指 标分解类腐蚀性结晶类腐蚀性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对砼结构中钢筋腐蚀性单位含量强透水性弱透水性Ⅱ类环境Ⅱ类环境干湿交替钻孔QL3ZQ-7号SO42-mg/L32.9//无//pH值5.95中等弱///侵蚀性CO2mg/L14.0无无///HCO3-me/L0.952无////Mg2+ + NH4+mg/L0///无/Cl-mg/L10.20微Cl-+ SO42- +NO3- mg/L43.1///无/综合评价为:本区段拟筑道路沿线场地属Ⅱ类环境,地下水水质在强透水性地层中对混凝土具中等分解类腐蚀性,在弱透水性地层中对混凝土具弱分解类腐蚀性;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不具结晶类及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判定:场地内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在干湿交替情况下,对钢筋砼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2.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3.1 地形地貌条件拟建桥场地位于广州市永和开发区永和大道与永顺大道相交处,跨越永顺大道、摇田河及摇田河大街,原始地貌单元为山前冲洪积平地、河流、河漫滩,现场地为道路及道路绿化带。
本次勘察区内场地地形起伏不大,钻孔孔口高程介于35.58~38.81m之间2.3.2 地层岩性根据钻孔揭露的岩性,上部为第四系填筑土层、冲洪积层和残积土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现将各地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填筑土(Qme)1(1为地层编号,下同):褐灰、褐黄等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不均匀混约15%的粗砾砂、碎石及砼块等建筑垃圾,结构松散~压实所有钻孔均揭露有此层,层厚0.50~6.70m2、第四系冲洪积(Qal+pl)层包括淤泥质粘土2-1、粉质粘土2-2、细砂2-3、砾砂2-4、粉质粘土3-5五个亚层,分述如下:1)淤泥质粘土2-1:灰黑色,含有机质,具腥臭味,呈饱和,流塑状态,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较高分布较广泛,钻孔LJZK7、LJZK9、LJZK11、LJZK13、LJZK15、QLZK7~QLZK9、QLZK12、QLZK13、QLZK18、QLZK20、Q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