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建清流县小三线工业遗产探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321106755
  • 上传时间:2022-07-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0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福建清流县“小三线”工业遗产探析    【Summary】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岛之间仅以海峡相隔20世纪60年代,为了加强战备,福建省根据中央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方针,在闽西北山区实施“小三线”战略计划其中,清流县境内的“小三线”重点项目主要为代号5103、5105、5107的兵工厂本文对现状仍然保存完好的5105工程即清流县国营5357厂等进行介绍,并从工业遗产保护的角度深入分析,提出符合当今形势的保护措施Key】小三线;清流兵工厂;工业遗产保护D2 A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在研究制订“三五”国家计划时,对国民经济布局进行重新调整,为加强战备,展开了“大、小三线”建设1964年9月,福建省委在福州鼓山召开常委会议,对战备“小三线”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将福州、厦门、漳州、泉州沿海地区划为第一线;鹰厦线南段,由建瓯、南平至漳平、龙岩地区划为第二线;闽赣边区,由武夷山以南、鹰厦线以西,包括长汀、连城、清流、宁化、建宁、泰宁、光泽、顺昌、建阳、松溪、政和一带划为第三线从1965年开始,福建在闽西北山区陆续建设了一批省属“小三线地方军工企业”由省国防工业办公室领导,生产半自动步枪/弹、手榴弹、引信、重机枪、中小口径迫击炮/弹、火箭弹、火箭筒、高射机枪、无后座力炮等步兵营连级的武器弹药。

      其中,位于清流县境内的“小三线”重点项目主要为兵工厂,代号5103、5105、5107原5103厂的厂址在清流县城南郊,是唯一一个安置在县城边缘的军工企业,除了为大山深处的其他军工企业提供动力外,也为小县城提供民用供电资源位于龙津镇大路口村的5107工程建于1970年,也叫福建机修厂,现遗留有礼堂和部分厂房保存最好的是原5105兵工厂,即清流县国营5357厂(又名福建洪流机器厂),现从工业遗产保护的角度分析如下一、历史沿革1965年,5105工程作为小三线建设中生产56式冲锋枪的重点项目之一,在清流县嵩溪元山村邵坑的山沟里开始建设施工队伍三进三出,整个工程建设前后四年半,打通洞体3个,修建了地面厂房和职工住宅,花费国家投资1100万元但因种种原因,于1970年初宣布下马5105工程下马后,由省国防办从系统内各厂抽调有关人员,对遗留问题进行了清理1971年,五机部【71】五机第515号文“关于发送福建无后座力炮厂设计任务书的通知”,以及福建省【71】闽革军工字第080号文决定,将5105工程改建为无后座力炮厂根据五机部【72】五机字第374号文的批复,工厂改建、扩建、设计投资总额707万元。

      生产纲领为年产65式82毫米无后座力炮1600门,机械象限仪3000具,职工总人数1060人,设备370台(其中金切设备200台)从1971年3月工厂筹建组正式工作,到1979年9月竣工交付生产,前后9年时间,完成投资1520万元经过改扩建的5105工程共计建成洞体3个7165m2,地面工房10008m2,生活福利建筑22619m2全厂占地面积10.4公顷建筑面积48187m2(其中新建4915m2,改建6844m2,利用5105工程建筑面积36428m2)工厂从1979年开始民品开发,1984年从清流县搬迁到厦门市同安区转入民品生产;同年12月1日,经同安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取名国营银华机械厂1985年,参照福建省闽政(1985)综字238号文件精神,工厂共处理设备、废旧物资等项收入80多万元,基本完成老厂的移交和收尾工作1989年实现整体搬迁,1992年4月9日更名为厦门银华机械厂,1998年加盟厦工集团,2006年5月公司资产划归海翼集团2008年2月完成公司制改革后,更名为厦门银华机械有限公司二、保存现状清流县国营5357厂(原福建洪流机器厂)厂区的产权目前归属三明鲲鹏实业有限公司,因位于北斗山(七星岩)风景区山脚下,已列入清流县“十三五”规划“十大重点旅游项目”之一,但是还未得到开发利用。

      厂区周围山高林密,所在区域为丹霞地貌,山形突兀,西部有出口与公路通厂区建在狭长的沟谷平坝上,一条小溪从厂区中部流过,厂房、生活区依序排列5105工程的建设,总体布局分为4个区,分别安排在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3公里的3条山沟和18条支沟内工厂生产区以3个洞体为核心,分为一、二、三区,各自形成系统库区为四区,安排在离生产中心区4.5公里的山沟里厂生活福利区围绕着生产区和库区,也分为一、二、三、四区,分别建在离生产区2~3公里的山沟里1986年工厂迁至厦门,原有的厂房曾经改为林业公司,但之后又遭废弃,一直沉睡在深山之中现05兵工厂遗址基本保留原貌,现存85幢独特建筑,有办公楼、机修车间、理化室、汽车库、学校(含托儿所)、医院、商店、影院礼堂、食堂等生活、生产配套设施,另有3个纵横交错的大型防空洞车间占地面积10.4公顷,遗留建筑面积约44381m2(住宅8000m2、托儿所500m2、职工醫院门诊楼500m2、综合服务楼2063m2、生产性建筑26153m2洞体3个7165m2)生产车间位于厂区中部,呈长方形,大框架结构,砖墙承重,该生产车间是带有前苏联风格的生产车间,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防空洞车间水泥加固成拱形口,三个防空洞纵贯山腹之中,一洞贯穿三洞,使其可相互通联,洞内照明、通风设施一应俱全洞库车间内遗留大量生产标语和工厂的规章制度,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这些耳熟能详的标语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三、清流小三线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小三线建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的国防工业建设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有些小三线建设的老工厂至今还在发挥着余热三线建设”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财富,也有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由于清流三线建设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隐蔽,留存至今的工业遗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经综合分析,清流小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有:(一)移民问题小三线建设需要大量外来移民,早期三线移民都来自外地大型军工企业以及邻近县城地区的教师、技术工人,建设工人和农民大部分是外地集体调迁,加之工厂功能的变迁,原有工作人员已经基本全部外迁,导致工厂被荒废二)研究深度不足小三线工业建筑遗存调查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所限,工业遗存缺少相关基础资料,有些被隐没在了历史的角落里,或处于偏僻的地理环境中,至今不为人所知。

      三)遗址保护不当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小三线多数厂区建筑已经坍塌,保存尚好的建筑也是杂草丛生,部分建筑毁坏严重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小三线工业遗存是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工业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兵工建筑,福建洪流机器厂(清流县国营 5357厂)等工业遗存有着特色鲜明的时代烙印,具有历史、文化、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价值福建洪流机器厂工业遗存作为清流县仅存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小三线工业遗存,坐落在群山之中,地貌独特,空气清新,厂区后方有北斗山,风景优美,绿林中的人工建筑和自然风貌相结合,自然资源、建筑风格鲜明,是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同时,兵工厂作为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有产物,是当年社会状态的反映,也是广大参与建设者的感情寄托,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与情感价值为了保护这一独特的工业文化遗产,提出如下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与建议:(1)将福建洪流机器厂(清流县国营5357厂)厂区、所有建筑、三个防空洞及所有标语整合为小三线工业遗存并入三明市域的其他小三线工业遗存申报省保,乃至国保单位2)在遗址保护工作中,注意对福建洪流机器厂历史资料、生产资料的收集保护,发掘小三线工业遗存的历史、科技价值,将厂区的礼堂开辟为清流县小三线工业遗址博物馆,创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工业遗址的研学基地;将保存较好的办公楼作为社教活动的开放空间;进校园、企业开展小三线遗址图片展,重建三线精神,弘扬爱国、奋进的正能量。

      3)在目前小三线工业遗存整体保存状况相对不佳的情况下,应尽早设法协调沟通规划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当地村镇等各方面,尽快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进行建筑群抢救性维修,制定文物保护修缮方案,较好地保护本来就遗留不多的工业遗存,以免遗址再遭自然和人为破坏4)顺应城市与乡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潮流,结合当前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编制小三线工业遗址文物保护立项报告,把工业遗址作为独特的优势资源,纳入清流国土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做足旅游大文章,在旅游中用活、用好,办出工业旅游特色,实现多赢Reference:[1]钟健英.六十年代福建的“小三线”建设[J].福建党史月刊,1998.[2]刘锐,王春蕾.黑龙江小三线建设调查与评价[J].绥化学院学报,2015.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