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连杆换向器ADAMS机构分析报告.docx
13页双连杆换向器ADAMS机构分析报告一、题目分析1、题冃双连杆換向器图1如上图所示,这个装置的功能是可使输出运动在输入盘转180Z后自动换 向输入圆盘有一个过盈配合的销它撞击连杆A使它顺时针旋转,连杆A依 次用它的齿轮部分(或者齿轮通过销钉与连杆A相连)驱动连杆B做逆时针转 动输出轴和输岀连杆(可以是工作构件)与连杆B相连在接近18()的旋转后,销滑过连杆A撞击与其相遇的连杆B, 丁是使得连 杆B (输出)换向然后再经过180的旋转后,销滑过连杆B撞击连杆A,再 次进行这个循环2、机构运动简图图23、尺寸预确定(1) 齿轮:模数2,齿数15,厚20mm(2) 输入圆盘:外圆直径200mm,内圆直径70mm,厚10mm(3) 撞击销:直径10mm,高30mm(4) 从动连杆:长90mm,宽8mm,厚5mm二、分析目的根据题意,要求输出杆,每转动180就自动换向,并且不断循环下去从 动力传递的顺序来分析,动力是由撞击销传递给连杆,然后由连杆传递给齿轮, 再由齿轮传递给输岀杆,因为连杆、齿轮以及输岀杆是固结在一起的,并且齿轮 副传递是平稳的,所以输出杆的一些运动信息可以通过对齿轮的测量来获取下 面将对输出杆转动的情况做简耍的分析:1、运动要求:若以图2所示位置为初始位置,撞击销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当转动一定角 度后,撞击并带动连杆A转动,一对啮合的齿轮将运动传递给输岀杆和连杆B, 使他们一起逆时针转动,当运动进行到如图3的时候,输岀杆转动180° ,此时撞击销与连杆A分离。
整个过程中,理想情况是销与连杆碰撞后始终保持接触, 直到相互分离图32、力的要求:在实际机构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因此在齿轮的转动副上需要添 加摩擦力;在撞击销与两连杆以及两连杆间的碰撞时应该添加接触力,接触时会 有能量的损失,所以在接触力的设置时应有摩擦的设置在ADAMS/View中有 两种计算接触力的方法,一种是补偿法(Restitinion);另一种是冲击函数法 (Impact) □补偿法需要确定两个参数:惩罚系数(Penalty )和补偿系数 (Restitution)o惩罚系数确定两个构件Z间的重合体积的刚度,也就是说由于接 触,一个构件的一部分体积要进入到另一个构件内,惩罚系数越大,一个构件进 入另一个构件的体积就越小,接触刚度就越大补偿系数决定两个构件在接触时 能量的损失接触力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由于两个构件Z间的相互切入而产 生的弹性力;另一个是由相对速度产生的阻尼力三、模型建立1、UG零件建模(1) 齿轮图4 齿轮的建立采用了齿轮插件(2)输入圆盘图5(3)从动连杆(4)输出杆(5)撞击销图82、ADAMS运动学分析建模(1)ADAMS运动学分析模型是通过将事先建好的UG模型,通过导出.x_t文件, 然后在打开ADAMS的时候选择导入文件來实现的;然后再在ADAMS中对模 型进行一系列的rename, appearance,去掉重复及不必要的部件,最终获得如图 9所示的模型。
图9(2) 添加约朿双连杆换向机构中用到的约束有三种,即M|固定副约束回转副约束齿轮副约束约束1:在圆盘与撞击销Z间,采用了固定副约束 约束2:在齿轮与从动连杆Z间,釆用了固定副约束约束3:在齿轮与输出杆Z间,采用了固定副约朿约束4:在圆盘与地而Z间,采用了凹转副约朿约束5:在两齿轮与地面Z间,分别采用了回转副约束约束6:在两齿轮Z间,采用了齿轮副约束3) 力的施加:在双连杆换向机构中,主动件只有一个,即输入圆盘,其他构件的运动都因输入盘的运动引起,所以只需添加一个驱动到输入盘即可添加驱动:使用Rotational Joint Motion⑥ 在输入盘上添加驱动,具表达式为D(t)= -10d*time为了尽可能使连杆与撞击销能时刻保持接触,使仿真更加真实,所以在实际 操作中,还在两齿轮与地面Z间的约朿上,添加了摩擦力,如图10,撞击销与 从动连杆Z间,添加了接触力,设置如图11图10图11根据对题冃的分析,然后对在理想运动情况下的双连杆换向机构(理想运动 情况是撞击销与连杆碰撞后始终保持接触,一起转动直到分离)的一个180°行 程,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输出杆的转速变化进行分析计算。
根据这一思想,运 用Matlab软件,编写一个程序对圆盘转动180°的过程中输出杆角速度进行了运 算,得岀的输出杆角速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图12)所示可以看出,当撞击销 与连杆接触后带动从动杆转动,输岀杆的角速度变化规律是先增大到一定值后乂 慢慢减小,直到撞击销与该连杆分离为止图12Figure 1五、实际输出结果仿真吋设置时间为60秒,步数为1000次,然后对两个齿轮上的joint分别测量相对角 速度如下图所示,撞击销依次撞击齿轮A和齿轮B1)测量齿轮角速度、JOINT_6_MEA_2图13 齿轮A的角速度曲线、JOINT_5_MEA_19 U图14 齿轮B的角速度曲线从图13、14中可以看岀,齿轮的角速度有个瞬间从0增到很大的过程,这 是由于撞击销与连杆碰撞造成的;接着时间从0到6秒的过程中,齿轮的角速度 会缓慢增大,这是由于在撞击销的推动下,连杆及齿轮会绕齿轮中心旋转,从0 到6秒,撞击销与齿轮旋转中心的距离逐渐减小,因为撞击销的角速度是一定的, 所以齿轮的和速度会逐渐增大;时间从6到18秒的过程中,齿轮的角速度会缓 慢减小,这是因为撞击销离齿轮旋转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撞击销的角速度保持 一定,所以齿轮的角速度会有所减小。
换向后的变化过程一样,此后此过程将重 复进行从上两图比较可知撞击销传给齿轮A的运动通过齿轮传动后,运动速 度曲线变得比较光滑,图14中第二180的曲线跟理想的曲线最接近2)测量输出杆转角采用由定义三个marker点来定义两个矢量,测量两矢量夹角的方法来实现, 第一个marker点定义在ground上,第二个marker点定义在输岀杆的转动中心位 置,第三个marker点定义在输出杆的一端,第一个和第三个marker点在第二个 marker点的同一侧,且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建立两个矢量,由丁•这三个点在一条 直线上,这样就使得运动开始时两矢量的夹角为0° ,仿真并测量该两矢量的夹角可得到输出杆的摆角变化情况,运用到测量工具MEA_ANGLE_52225d180100.0-OOV05.23060图15 输出杆摆动角度的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的一段时间,输出杆没有摆动,因为这段时间内,撞 击杆刚脱离连杆B,转动一定角度后才与连杆A碰撞,碰撞后6秒内,曲线的 斜率较大,6秒到18秒,曲线的斜率较小,这是因为受齿轮角速度大小的影响, 前6秒齿轮和速度逐渐增大,因此输出杆摆动较快,角度变化也较快,6秒后齿 轮角速度逐渐减小,输岀杆摆动也相应变慢,角度变化也就较慢。
列外,输岀杆 在两个极限位置处,会稍稍超出界限,即正摆时会摆到185°左右,回摆时会摆 到-5°左右,这是因为撞击杆脱离一根杆后,不能马上碰撞另一-根杆,在这段 时间内,由于惯性的作用,两连杆会继续按原方向摆动一个很小的角度,直到撞 击杆与另一根杆碰撞为止换向后的变化过程也一样六、 结论机构在总体上基本上满足了具功能要求,即能使输出盘在转动180Z后, 输出杆会口动换向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不能准确的让输出杆摆动 180° ,这是因为撞击杆在脱离一根连杆后,碰撞另一根连杆2前,会有一段空 转时间,这段时间内,连杆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再转一个小角度七、 改善措施为了要让输出杆准确摆动180必须要消除两两连杆Z间的间隙,即撞击 销与前一杆脱离的瞬间,两连杆就马上碰撞,可以采用图16的方案另外为了要实现撞击销分离前一个杆后马上撞击后一个杆,可以增加撞击销 的直径,如图23,当销的直径大到如图所示的程度时,即可实现立即脱离连杆B 时,G点正好碰撞连杆A,从而实现立即换向这种方法还可以改进,考虑到把 销做太大不太现实,可把连杆做成弯的,如图24图24 弯连杆实现立即换向为了更容易达到耍求,我们可以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即适当的增长连杆, 同时适当的增大撞击销的直径。
八、课程学习体会经过半个学期的课堂学习,以及对双连杆换向器的仿真,我终丁算得上是 了解了 Adams的基本用法,非常高兴乂掌握了一种实用的工具,因为Adams是 全球运用最为广泛的机械系统仿真软件,用户可以利用Adams在计算机上 建立和测试虚拟样机,实现事实再现仿真,了解复杂机械系统设计的运动 性能通过这道题冃,我了解了使用Adams/View进行样机仿真应当遵循渐 进的设计原则,最好先创建较小的机构或者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后再创建 完整的虚拟样机例如,先创建一部分零件并将其连接,然后进行简单的 仿真分析,确认连接正确后再继续进行样机建模虽然Adams/View W以进 行具有非常复杂的机械系统的大规模虚拟样机仿真分析,但是进行虚拟样 机仿真分析中最好限制系统的规模,只考虑影响虚拟样机性能的零件刚 开始做这道题吋,感觉题冃不是很困难,运动清晰明了,但是一开始动手 做就不一样了,软件运用不熟练,经常会出现错误,因此本来较轻松的事 做得相对复杂了,以后还需多加熟练Adams的操作另外,通过这次实践, 提高了我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运动较复杂的机构有了更为成熟的分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