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要求.docx
21页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朝天门一沙坪坝段)工程施工图设计技术要求通风空调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段工程地面高架车站公共区不设空调,有工艺要求的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需设置空调全封闭地下车站采用站台设置屏蔽门的通风空调系统1、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1.1 设计依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9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重庆市地方标准其它各有关标准、规程、规范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段)初步设计及专家审查意见1.2 设计范围1)车站公共区及设备管理用房。
2)区间隧道、折返线、存车线等辅助线2、地下车站和区间2.1 一般要求在确保通风空调系统功能要求前提条件下,设备选型应以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设备均采用成熟、符合消防要求和环保要求产品,原则上不采用试制产品空调通风设备选用应留有适当余地,但应避免大牛拉小车”现象其中冷负荷安全系数取用1.0,空调风量及风机风量、水泵流量安全系数取用1.1,风机风压及水泵扬程安全系数取用1.2设备选型和台数设置要考虑系统运行时可根据负荷的变化进行能量调节(冷源能耗和动力能耗),达到节能运行冷冻机房位置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地面冷却塔尽可能靠近冷冻机房,以缩短冷冻(却)水供/回水管道长度,减少冷量损失区间隧道通风机房、通风空调机房和冷冻机房布置紧凑,并需设计大型设备进出吊孔、运输通道、安装和维修空间本系统按远期2037年夏季晚高峰运营条件进行车站空调负荷计算;按远期2037年早高峰运营条件进行人员新风量的校核计算注重节能运行,通过合理组织运行模式,节约能耗注重环境保护,通风空调设备对外界噪声影响满足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2.2 主要计算参数及标准2.2.1 室外气象参数地理纬度:北纬29°35'大气压力:冬季:991.2hPa夏季:973.2hPa(1)公共区: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8C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7C;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4C;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315C;(2)设备及管理用房: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6.5C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C;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7C;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4C;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3C;2.2.2 轨道交通内部设计参数站厅夏季空调计算参数:干球温度<3C相对湿度40%—65%站台夏季空调计算参数:干球温度<20相对湿度40%—65%列车内夏季空调设计参数:干球温度不大于270相对湿度40%〜65%区间夏季设计参数:正常运行时干球温度<40阻塞状态时列车顶部最不利点干球温度<450车站冬季设计参数:干球温度控制在120〜160之间表:设备、管理及办公用房设计参数房间名称计算温度(0)换气次数冬季夏季进风排风站长室、站务室、值班室、休息室1627661车站控制室、广播室、控制室182765AFC票务室、AFC维修工区182765综合监控设备室1827按照实际散热量计算按照实际散热量计算通信设备室、综合电源室信号设备室、信号电源室1227按照实际散热量计算按照实际散热量计算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主变电站36按排除余热计算风量电阻吸收室50按排除余热计算风量配电室、机械室163644更衣室、修理间、清扫员室162766警务室、会议交接班室162766综合电池室162766茶水间10盥洗室、车站备品库44清扫工具间、气瓶室、储藏室4污水泵房、废水泵房、消防泵房54通风与空调机房、冷冻机房66厕所>5排风厕所排风按每坑位100m3/h考虑且小时换气次数不宜v10次223新风量标准(1)车站公共区空调季新风量按〉12.6mh.人计算,且空调系统新风量不小于总风量10%。
当通风系统采用开式运行时,每个乘客每小时需供应的新鲜空气量不应少于30m3/h;当采用闭式运行时,每个乘客每小时需供应的新鲜空气量不应少于12.6m3/h,且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少于总送风量10%2)设备、管理及办公用房每人新风量为30m3/h2.2.4 空气质量标准轨道交通公共区内CO2浓度不宜大于1.5%轨道交通公共区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应小于0.25mg/m32.2.5 风速设计标准2.2.6 运行工况通风井:4〜6m/s碎风道:<10m/s风号*格栅风口:<4m/s送/回风干管:<10m/S无送、回风口)送/回风支管:5〜7m/s(无送、回风口)3〜5m/s(有送、回风口)消声器片间风速:<10m/s/2)事故运行工况区间隧道风速<11m/s且》2m/s钢制排烟干管:<20m/s非钢制排烟干管:<15m/s排烟风口:<10m/s2.2.7 空调负荷计算参数/D人员负荷按2037年高峰小时客流量计算乘客进站在车站停留时间为4.5分钟,其中站厅停留2.5分钟,站台停留2分钟;乘客出站在车站停留时间为3分钟,其中站厅、站台各停留1・5分钟°(2)人员散热量和散湿量站厅内(干球温度30C):显热量32W/人、潜热量137W/人、散湿量205g/人h;站台内(干球温度29C):显热量37W/人、潜热量132W/人、散湿量197g/人h;(3)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计算人员数量按房间表中“人员构成”数量,无人值班设备房按不少于2人计算。
4)照明负荷:站厅、站台按20W/m2,区间隧道按5Kw/公里;(5)自动扶梯、垂直电梯、售检票机和屏蔽门、广告牌等设备的发热量,应根据各专业提供资料设计6)壁面产湿量:1〜2g/m2ho(7)渗透风对车站的影响车站出入口的渗透风影响按200W/m2断面面积计算屏蔽门渗出于隧道风量每个车站按9m3/s计算站厅和站台的比例分配为6:40227防排烟设计标准(1) 地下车站站厅、站台和区间隧道仅按同时只有一处发生火灾设计,列车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首先尽可能将列车行至车站2) 车站站厅站台公共区需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最大面积不超过2000m2站厅和站台的排烟量按60m3/h.m2计算,当排烟设备负担两个防烟分区时设备容量应按同时排除两个防烟分区的烟量配置站台火灾时,站厅至站台的楼梯、自动扶梯通道口向下风速不应低于1.5m/s3) 同一个防火分区内地下设备及管理用房的总面积超过200m2,或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单个房间应设机械排烟,防烟分区面积不宜超过750m2o(4) 设备管理用房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时,应按该部分面积60m3/hm2计算排烟量;担负二个或二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不小于120m3/hm2・计算排烟量,但应均衡各防烟分区的面积,避免面积相差悬殊。
设备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o(5) 最远点到地下车站公共区的直线距离超过20m的内走道设机械排烟,连续长度超过60m的地下通道和出入口通道设置机械排烟,排烟口距最不利排烟点不超过30mo(6)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设置加压送风系统7)列车火灾规模按<7.5MW计算8)车站范围内排烟风机耐高温要求为250c条件下能连续工作1.0h,与这些风机相关的辅助设备如风阀及消声器等,应保证在250c条件下保证能连续工作1h参与区间隧道排烟的风机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如风阀及消声器等耐高温要求为150C条件下能连续工作(6) h,参与车站排烟的隧道设备应满足车站范围的设备耐温要求9)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内时,区间断面风速〉2.0m/s列车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区间断面风速〉2.0m/s且最高风速不高于11m/s10)穿越防火分区的防火墙、楼板、每层水平干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穿越变形缝且有隔墙、进出空调通风机房等处的风管应设防火阀;228噪声标准(1)通风空调设备传至站厅,站台的噪声<70dB(A).(2)通风空调设备传至工作、休息室的噪声<60dB(A).(3)通风空调机房的噪声v90dB(A).(4)事故工况下传至轨道交通区间及车站公共区的通风设备噪声<92dB(A);(5)通风空调设备传至地面风亭的噪声应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3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通风空调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车站站厅和站台公共区空调(含出入口通道)、通风和排烟系统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空调、通风和排烟系统空调冷冻水系统区间隧道(包括辅助线)活塞通风、机械通风和排烟系统(简称TVF系统)车站屏蔽门外轨行区排热和排烟系统(简称OTE系统)2.3.1 车站公共区空调通风系统(大系统)车站大系统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低速风管系统,原则上在站厅层两端设通风空调机房,各负担车站一半公共区的通风空调。
每端选择一台空调机组、一台新风机和一台回排风机,空调机组内的风机和回排风机配备变频器,采用变频调节风量气流组织车站为站厅层、站台层公共区采用上送上回方式送、排风管原则按均匀送风和均匀排风设计,布置困难时可采用集中回风的方式,当兼作排烟时应满足消防排烟有关规定地下车站的出入口通道连续长度大于60m(计算至距出入口近的一级楼梯或扶梯的第一个踏步)时,应单独设置风机盘管降温系统、通风及排烟系统排风/烟风机结合出入口地面亭设置或设置在独立的排烟机房内,也可将排风/排烟风机设置在吊顶内,但吊顶需做防火处理排风/烟风管布置在出入口通道吊顶内风机盘管均匀布置在出入口通道吊顶内,但要避开扶梯和楼梯的顶部,以便维修紧急疏散通道楼梯间设置前室时,应设置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2.3.2 管理用房空调通风系统(简称小系统)各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组成和划分根据各站具体情况而定,按工艺要求、排烟要求进行空调、通风和排烟设计小系统布置应尽量简化,子系统不宜过多过细,以免布置困难,控制复杂大致可分为如下系统:(1)设备及管理用房一次回风通风空调系统:设置柜式空调机组和排风机,对有排烟要求的系统,排风机兼做排烟风机,空调机组兼做补风机。
具体房间包括:车站通信设备室、信号设备室(含电源室)、综合电源室、综合监控设备室、商用通信设备室、安防通信设备室等设备用房以及站长室、站务室、会议室、警务室、售票室、更衣室、休息室AFC票务室、环控电控室、综合电池室等用房设置全空气空调系统;在进、出气体灭火房间的送、排风管支管上或风口上需设置70C电动防烟防火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