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账款实训案例.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应付账款实训案例 工程实训六 应付账款审计 案例一 注册会计师张红和李利对夏华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会计报表中“应付账款”工程举行审计通过核对明细账,察觉2022年末余额中有应付A公司及B公司款项各60万元为借方余额,另外,应付C公司款项90万元属于临时借入工程结算资金 分析要点:假设你是注册会计师,你将对被审单位提出什么建议呢? 假设我是注册会计师,我会建议该公司加强对往来款项的处理由于应付账款展现借方余额,其实是属于资产类了,应计入预付账款的借方来表示,而不是还在应付账款科目里表示,调整分录为: 借:预付账款—A 600000 预付账款—B 600000 贷:应付账款—A 600000 应付账款—B 600000 应付C公司款项90万元属于临时借入工程结算资金,也是不正确的,应计入短期借款,调整分录: 借:短期借款 900000 贷:其他应付款—C 900000 通过以上调整,我个人认为该公司在往来款项与借款制度上还不够完善,应当加强。
案例二 审计人员在对某公司会计报表时,抉择对某些应付账款举行函证考虑从以下客户中选取两个函证对象: 供给商 年末应付账款余额(元) 本年度进货金额(元) A公司 0 2 938 700 B公司 89 000 129 000 C公司 37 000 564 000 D公司 48 000 643 000 分析要点:试选出两个最重要的供给商,作为函证对象,并说明理由 第一函证对象是A公司,由于:被审计单位在A公司里进货最大,远远超过其他三个公司几倍,并且还没有负债,有可能和A公司发生不正值“合作”被审计单位虚增资产存在舞弊行为,A公司那么可以虚增收入,增加利润值得留神 第一函证对象是B公司,由于:被审计单位欠B公司钱最高,但是进货最小,也有可能存在确定的问题,理应留神 案例三: 审计人员对某公司举行审计,该公司资产总额为21 000 000元,当年净利润为500 000元。
在对结账日后一段时间的交易举行审查时察觉以下问题: (1)2022年12月30日收到货物一批,当日验收入库,计入存货账户之中,发票开出日期为2022年12月28日,但于2022年1月6日才收到,金额为180 000元,因此,计入1月份账目中 (2)购入的空调设备于2022年12月30日安装完毕,发票也于当日开出,金额为700 000元,但公司在2022年1月15日才收到,并计入1月份账目中 (3)欠某广告公司第四季度广告费计12 000元,发票开出日期为2022年12月31日,但一向到2022年1月20日付款时才入账 分析要点:根据以上处境,审计人员应如何提出审计观法 (1)2022-12-30货到票未到,在年底应当暂估入账,到下年初冲销,等到2022-1-6再做处理 (2)购入空调安装完毕,票也发出,应当记账,公司没记等到2022-1-15才处理,应当补记 (3)欠某广告公司的广告费,发票付款日期为2022-12-31,那么就理应是当天付款,而不是下年付款企业所发生的业务应实时处理 案例四 下表是审计人员取得的永锋公司应付账款明细表中的片面内容,假设审计人员抉择选择其中的两家公司(供货人)举行函证。
请问他理应选择哪两家?假设表中的客户为购货人(债务人),所反映的业务内容是应收账款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审计人员又理应选择哪两家客户举行函证?这两种选择在问题考虑上有什么不同吗? 应付账款明细表 表3-2 被审计单位:永锋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人:李明 日期:2022年1月8 编号:永锋2000/12 截止日期:2022年12月31日 复核人:郑明 日期:2022年1月9日 页 次:20/20 账户名称 阳光公司 原扩工厂 地博公司 迪爱公司 明扬公司 远航公司 中太机电 硕英物资 维奥工厂 大维公司 北和公司 里司商厦 期 初 余 额 借方 贷 方 200000 82500 170000 50000 260000 370000 380000 260000 200000 76400 249000 本 期 发 生 额 借 方 250000 600000 525000 126000 2500000 2000000 2188000 600000 400000 900000 400000 211980 贷 方 300000 550000 500000 120000 2600000 2022000 2300000 870000 100000 854000 358000 421000 期 末 余 额 借 方 100000 贷 方 32500 145000 44000 360000 390000 492000 530000 22000 34400 458020 备注 250000 68000 本页合计 全部合计 2365900 42124000 1070098 202209800 1099300 245806000 10000 500000 2757920 87320220 假设审计人员抉择选择其中的两家公司(供货人)举行函证: 应选择明阳公司和中太机电,由于这两家公司应付账款最高,应当留神。
假设表中的客户为购货人(债务人)所反映的业务内容是应收账款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审计人员又理应选择哪两家客户举行函证: 应选择中太机电和硕英物资,由于中太机电在表中的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发生额最高,硕英物资在表中的期末余额最高,应当留神 函证应付账款,应选择那些年度内有大量交易金额的账户,查询有无未入账的负债,审计人员应当追查企业的原始凭证,以确定其产生的理由是否合理、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与其相关联的业务是否实际发生及清偿记录是否完整;内部操纵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案例五 审计人员对某企业2022年度会计报表举行审计时察觉了以下处境: 1.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工程金额为110万元,预付账款工程金额为48万元 2.应付账款明细账中期末为借方余额的5户,合计金额18万元,期末为贷方余额的83户,合计金额128万元 3.预付账款明细账中期末为借方余额的12户,合计金额56万元,期末为贷方余额的3户,合计金额8万元 预付账款明细账=56+18=74万元 应付账款明细账=128+8=136万元 4.有5户应付账款明细账的处境如下: 户 名 A B C D E 5.应付账款——H期末借方余额为2022年12月20日以银行存款预付给安装工程承包单位的承包款100000元;应付账款——K期末借方余额35000元为2022年3月10日预付给K单位的货款,所购物资于2022年9月10日收到并验收入库,企业以“借:物资购买、应交税金,贷:预付账款35000元”入账。
借方发生额 发生时间 2022.4.20 2022.8.30 2022.12.30 金额 40000 60000 200000 贷方发生额 发生时间 2022.10.10 2022.8.20 2022.7.5 2022.8.15 2022.11.20 发生金额 30000 50000 35000 205000 70000 期末余额 借方 25000 贷方 30000 10000 5000 70000 应付账款展现借方余额,应计入预付账款 借:预付账款——H 100000 预付账款——K 35000 贷:应付账款——H 100000 应付账款——K 35000 6.检查2022年度开出的验收单,察觉12月31日开出的验收从N单位购入的甲材料60吨,估计金额60000元的验收单,由于未收到卖方发票和运杂费账单而在粘膜上未入账 年末发生的业务应在年末实时处理,未入账的应暂估入账,下年初冲销 借:原材料——甲材料 60000 贷:应付账款 60000 7.预付账款——Y 2万元,账龄已有两年半,经查Y公司已转入破产清算。
要求:1.审查该企业应付账款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编制有关调整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20000 借:坏账打定20000 贷:应付账款20000 贷:其他应收款20000 2.假设从ABCDE五户明细账中选择函证账户,你认为应选中择那些账户举行函证?为什么? 答:选择CDE公司举行函证,由于C公司的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展现在借方,应属于预付账款,也有可能记错方向应当函证,D公司是由于期初余额、发生额都很大,但是余额最小,有可能存在问题应当函证E公司是由于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最高,应当函证 3.假设有函证工程未收到回函,审计人员应当如何举行审计? 答:对于未回函的应付账款,假设审计时间允许,应再次发询证函,假设审计时间不允许,应采用替代性审计测试程序 案例六 江苏会计师事务所于2022年3月11对天堃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会计报表的应付账款工程举行实质性测试 1、 获取应付账款明细表 审计人员从天堃公司取得了应付账款明细表,如表下所示明细表表中的期初余额、借贷方发生额和合计的期末余额举行了复核,切实无误,将其与应付账款明细账、总账相关金额相核对,证明无误。
应付账款明细表(表6-1) 账户名称 A公司 B公司 C公司 D公司 R公司 F公司 期初余额 借方 贷方 500 000 100 000 50 000 230 000 56 000 170 000 本期发生额 借方 1 000 000 0 150 000 650 000 356 000 930 000 贷方 1 100 000 0 160 000 860 000 380 000 1 300 000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600 000 100 000 60 000 440 000 80 000 540 000 G公司 Y公司 W公司 X公司 合计 0 87 000 430 000 200 000 1 823 000 500 000 400 000 2 330 000 1 600 000 7 916 000 0 430 000 2 700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