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企业所得税的评估知识讲稿.ppt
65页第六章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的评估企业所得税的评估第一节第一节 所得税应纳税额评估分析指标所得税应纳税额评估分析指标o一、评估分析指标o(一)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o1、含义o所得税税收负担率是指应纳所得税额与利润额之间的比值反映了纳税人承担的实际税收负担o税负率越高,企业的税负越重o2、计算公式o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o3、作用o纳税评估时,运用该指标与纳税人当地同行业情况横向比较,以及与纳税人自身历史同期的情况纵向比较,以评估税负率是否正常,进一步分析企业所得税申报是否正常o4、应用o计算出纳税人当期的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o与当地同行业横向比较o与本企业基期纵向比较o与设置的预警值比较o低于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等问题o例:某企业当年度申报企业所得税额750万元,本年度利润总额为2359万元,该企业所属行业所得税平均税负为42.3,该企业上年度税负为41.5%,预警值为同行业同期税负o该企业本年度税负率750235931.79%o低于同行业当期税负,低于本企业上期税负o初步评估分析企业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的问题。
o4、应用o设置预警值,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外部环境、行业水平等o当利润税负率低于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计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扣除范围等问题o例:某企业申报当期应纳所得税额63.4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15万元,当地同行业同期利润税负率35.2,该企业上期利润税负率36.8,设置的预警值为36.5o当期利润税负率63.421529.49o通过横向比较、纵向比较、预警值比较,均低于标准值,作进一步评估分析o(三)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o1、含义o是指评估期和基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与基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比值o2、公式o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评估期应纳税所得额基期应纳税所得额)基期应纳税所得额o3、作用o比较不同年度的应纳税额的变化,分析申报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正常,当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前后,该指标更为突出o4、运用o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变化,分析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变动率,是否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扩大扣除、调节利润的问题,在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前后,可能存在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不合理问题,该指标更为突出o例:某企业2004年经批准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本年度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为350万元2003年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为50万元。
o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35050)50600o收入、成本配比问题,扩大优惠期的利润,将以后年度的所得额调节到优惠期o(四)所得税贡献率o1、含义o指当期应纳所得税额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o2、公式o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o3、作用o纳税人当期应纳所得税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o这一指标测算纳税人实际的缴税情况,并与行业横向比较、基期的纵向比较,从应纳税额占收入的比重初步判断申报数据是否正常o4、应用o设置预警值,将当地同行业所得税贡献率作预警值o横向比较,企业的当期所得税贡献率低于预警值,为异常o例:某企业2003年所得税8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342万元,行业贡献率33.8o当年所得税贡献率8034223.39o低于同行业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计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扣除等o(五)所得税贡献变动率o1、含义o指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和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的差额与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的比值,反映的是所得税贡献率的变化情况o2、公式o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评估期贡献率基期贡献率)基期贡献率o3、作用o对评估期和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的比较分析,判断所得税贡献率的变化,推断当期所得税贡献率是否正常o4、应用o计算纳税人评估期的所得税贡献率,与当地同行业所得税贡献率横向比较,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
o例:某企业2003年所得税贡献率23.39,该企业2002年度应纳所得税额96万元,主营业务402万元,2002年行业所得税贡献率35,上年为33.8o2002年企业所得税贡献率9640223.88o企业所得税贡献变动率(23.3923.88)23.882.51o行业所得税贡献变化率(33.835)353.42o分析表明,企业所得税贡献变动率下降,但不低于行业变动率,正常o(六)所得税负担变动率o1、含义o指评估期和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差额与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的比值,反映企业所得税负担率的变化o2、公式o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o3、作用o通过对纳税人所得税负担变化情况分析,判断企业税收负担率是否正常,是一个纵向比较的指标,若发现突减时,应高度重视o4、应用o纳税人的所得税负担变动率与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比较o例:某企业当年度所得税负担率为31.79%,上年度为41.5%,同行业本年所得税负担率为42.3%,上年度为41.2%o企业税负担变动率(31.79%41.5%)41.5%23.40%o行业税负担变动率(42.3%41.2%)41.2%2.67%o企业税负降低,大大低于行业税负,且行业税负为增长态势,该企业所得税异常。
o二、评估分析指标的分类与综合运用o(一)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的分类o评估企业所得税,往往会涉及通用类指标的运用o1、纳税评估不能简单地运用一、二个指标就能解决问题o2、所得税是税种中最复杂的一个税o3、企业营运管理是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o需要综合运用各类指标进行分析,并进行归类o一类指标:o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所得税税收负担率、所得税贡献率、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o此类指标,直接考察应纳税所得额在收入、利润项目中的比重,通过测算,分析纳税人的申报情况是否正常,主要侧重收入类分析,偏向于静态分析,运用最广泛,最直接的一类指标o二类指标:o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所得税负担变动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以通用指标中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配比指标o旨在揭示影响所得税额的各类科目的变化,属于动态分析通过变化幅度的大小来判断申报是否正常,而且变动率的分析往往与基期值进行纵向比较,是纳税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侧重于成本费用类的分析o三类指标:o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营业外收支增减额,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税前列支费用评估指标。
o是除了收入类和成本费用类之外,影响所得税因素综合考查,是一类、二类指标的扩充,使所得税评估更为全面o(二)所得税评估指标的综合运用o1、一类指标异常,要运用二类指标中相关指标分析o2、二指指标异常,要运用三类指标中相关指标深入分析o3、运用三类指标的同时,对影响所得税的其他指标也要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o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一年度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收入项目和扣除项目是影响所得额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对收入总额的评估分析是重要的环节o一、应税收入的确定o收入总额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他行为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具体分为: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股利收入和其他收入o税法对收入总额的确定还有一些特殊规定,计征所得税o1、对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o2、资产评估增值o3、债务重组获益o4、兼并重组获益o5、捐赠收入o6、折扣、折让销售o7、包装物押金o8、应付未付的债务o9、经济开发区返还的扶持基金等o二、生产经营收入的评估分析o生产经营收入是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是纳税人收入的主要来源。
对生产经营收入的评估分析,是抓住主要方面主要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收入,确认收入时间和数量是否正确o(一)评估分析指标o1、含义o生产经营收入的评估分析指标是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即本期主营收入与基期主营收入的差额占基期主营收入的百分比,即主营收入变动率o通过分析,反映主营收入的变化情况,是一个纵向比较的结果o同时,也可将企业的主营收入变动率与行业比较,反映与行业的差距,是一个横向比较的结果o2、公式o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收入基期主营收入)基期主营收入100o3、运用o一般情况下,主营收入应是增长趋势,也不排除特殊时期、特殊行业的下降设置预警值应为正值o企业的主营收入变动率为正值,且在预警值的浮动范围内,为正常o企业的主营收入变动率为负值,或虽为正值,但远离预警值,则要结合其他指标分析,判断是正常的商业收入波动(季节性销售,行业周期),还是为少缴所得税而故意少计主营收入,以确定检查方向o例:某企业申报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500万元,上年度主营收入1700万元,设置的预警值为1525o主营收入变动率(15001700)170011.76o结合其他指标分析,确定是正常的下降,还是故意少计收入。
o(二)审查分析方法o审查分析方法即将税法有关规定与企业的会计处理结合起来分析o1、直接法o直接从纳税申报表审查主营业务收入,即从流转税纳税申报表确认的主营收入与所得税申报表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分析,或将纳税申报表与会计报表结合起来分析,从财务报表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减少幅度,应收帐款、其他应收应付增长幅度,存货的变动情况等o这种审查对象单一,不能完全反映纳税人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o2、间接法o利用生产经营收入的相关性,审查影响,决定或能反映主营收入情况的事项这种方法较复杂,但全面、深入、准确,推断可靠、真实o(1)通过发票检查,检查销售量和价格,以确认收入o(2)开展发票协查,确认发票开具的真实性o(3)检查银行对帐单,检查有关收入不入帐,宕在其他应付款中o(4)实物盘点对帐,通过“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存货科目,盘点实物,确认库存,分析销售收入完整性o(5)注意关联企业交易关联企业往往以物易物,无现金流,大致有:本企业产品支付广告费、福利费、捐赠、赞助等不按视同销售处理,以物易物中,只计入差价,甚至于产品直接抵偿债务等o3、查帐法o(1)检查银行、现金帐户,应税收入是否规范入帐,有无收入不入帐。
o(2)检查发票,所有发票开具规范,销售折扣、折让或退回的会计处理o(3)检查往来帐,结转收入及时,符合规定,是否抵减费用、挪作他用o(4)检查专项工程,福利工程等领用情况,视同销售按规定结转o(5)关联企业交易o(6)资本公积,福利费帐户o三、应税劳务的评估分析o应税劳务有增值税应税劳务,即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有营业税的应税劳务,除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外,营业税的征税项目为应税劳务o无论增值税应税劳务,还是营业税应税劳务,大部分是在一个会计年度完成,有些是跨年度的应税劳务,如加工制造业的造船、建筑业的建筑装饰等o本年度的劳务是指提供劳务开始至完成,是在一个会计年度内o跨年度的劳务是指提供劳务开始至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o评估分析主要是指跨年度的劳务收入的评估o(一)评估分析指标o本年确认的劳务收入劳务总收入本年度累计完成程度前年度已确认收入o1、一般采用的是完工百分比法,即按照劳务的完工程度占全部劳务的百分比来确认当年度的劳务收入o例:某建筑商承建一商务楼,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总建筑费8,000万元,前年已完成建筑面积6000平方,今年完成建筑面积8000平方,今年应确认的劳务收入应为多少o全年收入8000万(1400020000100%)8000万(600020000100)o 56002400万o 3200万o2、完工百分比法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完工程序能准确计量,一般采用几种方法确认。
o(1)对已完成工作测量,并按一定方法计算完成程度o(2)按已完成劳务占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确定完成程度o(3)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成程度o(4)按已完成的工期或工时占总工期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