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研究--专业论文.doc
4页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研究李威对非语言交际的科学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52年,伯德惠斯特尔《身动学 入门》一书的问1廿:奠定了非语言交际作为一个独立分支学科的基础1959年,霍尔的专著 《无声的语言》,提出了文化因素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法斯特的《人 体语言》一书介绍了西方身体语言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非语言交际学作为一门新 兴的边缘学科在全世界有了广泛的发展莱杰•布罗斯安纳的《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 对比》第一•次将中英国家的非语言交际进行了对比我国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在这个时期也 涌现了大量的论著,其中包括耿二岭的《体态语概说》、汪福祥的《神奇的无声语言》、李杰 群的《非语言交际概论》、毕继万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等随着跨文化交际学、心理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理论的深入发展,课堂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也 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西方学者对课堂非语言交际的研究至点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库 殖的《课堂上教师的非语言交际》强调了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重要作用;钱冠连的《而 像身势与话语必须和谐 条会话合作原则》分析了非语言交际的话语意义;庄锦英的《教 师体态语言艺术》对教师体态语从功能角度进行了详细分类;毕继万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也阐明了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使非 语言交际的理论发展和实践价值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拟对课堂教学环境中 体现的非语言行为进行分类、比较和探讨,从中得到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一、 课堂非语言行为的作用课堂教学信息的发送与接收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交流的方式来完成的西方学者认为, 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往往比止规教学本身的作用还大,教师要学会非语 言交际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库珀认为,“非语言交际行为对教师至关重要教师的非语言 行为关系到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教师如果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运用非语言交际,师 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从多方面配合语言交际起到特殊辅助作用:1)行为表现例如: 教师笔直地站在学生前面,以一种指令性的口气讲话;学生点头,记笔记,全神贯注地听讲 2)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要求例如,用眼神或手势制止违反纪律的行为3)同应与强调例如, 教师用微笑、点头或拍学生肩膀等表示表扬,用皱眉、摇头等表示否定学生通过眼神等而 部表情表达他们对所听内容的理解与否4)态度和感情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表达对学生 的喜好,对所授课程的态度等5)对学生对话的引导和控制。
例如,教师用信号表示指定学 生发言、何时发言和发言时间的长短等6)课堂控制教师用非语言行为对学生的不良行为 加以约束,或对其鼓励以示继续二、 课堂非语言行为的分类课堂非语言交际可分成如下几种类型:1)近体距离包括个人领地和人际体距一般情 况下师生体距较大,但为了表扬或抑制学生的某种行为可适当改变体距2)空间布置它是 指教室环境的布置,包括座位安排、课桌和讲桌摆放等3)环境因素它是指教室内的张贴、 亮度、温度和颜色等对学生有影响的因素% 4)时间的利用包括课程时间安排、学科时间 分配和教师提问学生的时间掌握等5)教师的装束打扮教师的服饰会影响课堂效果与师生 关系6)体态语教师的体态语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7)体触教师对学生的体触行为 8)副语言它是指反映教师个人特征的语音语调等三、 课堂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课堂教学环境中体现的非语言行为在中西文化中有很大差异,借鉴学者们比较统一的认 识,从如下几个方而进行对比分析1 .体态语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合适得体的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语、手势语和身姿语)的辅助,强 化了有声语言的教学面部表情语是通过血部表情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无声语,是最丰富的体态语,可•分 为眉目表情语、嘴部表情语和脸颊语。
课堂上师生的眉目神情,传递出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 情学生对讲课感兴趣时眼神是闪光的,听不憧时眼神是困惑的,不感兴趣时眼神是漫不经 心的,疲劳时眼神是呆滞的中国教师常用目光控制课堂,血西方教师无需用眼神来维持纪 律,课堂上师生自由入座,教师的眼神用来辅助与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微笑是最美的嘴部表 情语教师的微笑是爱心的表现,会使学生产生乐观、积极、自信和向上的心态当受到教 师表扬时,中国学生会边摇头并微笑给予否定,脸上现出“不相信”、“否认”(假装)的表情 外国学生则是微笑地注视着你说“谢谢”脸色的变化是敏感的非语言迹象如教师愤怒时 脸颊会很快呈现鲜红的颜色,学生同答问题时山于紧张脸颊也会泛红中国师生一般善于抑 制自己的感情,脸色变化则是他们感情冲动的表现英语国家的师生会将气愤或羞怯等感情 通过语言或其他表达方法表露出来中国人提倡含蓄,师生的而部表情相对少些,而西方教 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和学生的而部表情极为丰富手势是通过手的动作变化表达信息意义的体态语教学中运用适度的手势,可传递思想、 表达感情和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手势具有形象、指示、情意和象意等多种功能, 被称为讲课的“第二语言”。
OK”手势在中国表示“零”,在英美国家表示“可以,好了” 当指“我”的时候,西方师生用食指或拇指指着自己的胸部,而中国师生则指着自己的鼻头 西方教师喜欢伸出双手并手心朝上摊开,以表示言行一•致,表示其讲话真实可信,以赢得学 生的好感,教师上课也喜欢弹手指,用来增强效果身姿语是通过人体不同姿势的变化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体态语教学中师生的坐、站、 行,都可传递特殊的信息课堂上,学生用点头表示注意倾听或呼应,教师有时也用点头对 学生的回答问题表示“高兴”或“佩服”上课前师生问好时,中国学生站直身子,而西方 学生则无须站立中国教师通常站在讲台上讲课,或站在教室的中间位置,而西方教师时常 坐在讲桌上讲课,也喜欢在教室里走宋走去西方教师用耸肩表示“不知道、不理解、无可 奈何、无能为力”,而中国教师表示的习惯动作则是摇头或摆手2. 副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副语言包括发音器官的非语言声音和非发音器官的非语言声音发音器官的非语言声音往往伴随语言出现,它包括声音的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 音色)和情感因素(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节奏)课堂教学语言的声音特征直接影响学生 的听觉效果,其感情色彩影响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教学语言应具有真挚的感情,不能麻木 和呆板。
语调与语气在表情达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往往根据语调来典断教师语调亲 切,令学生感到友好;语调冷淡,令学生反感中西方教师对音高和音量的有意控制不同 中国教师讲课时放开音量,以表示力量和真挚西方教师的音量低得多,很少放大嗓门高声 讲课教学中还有非语义声音舶有声现象如,西方教师讲话有时会发出一种声音分隔信号, 如汕一unh,意思是“请稍候二中国教师常用“这个”或“那个”来填补沉默两方教师表 示肯定意思的声音有吐一huh,同时点点头,与汉语的“嗯”、“啊”对应,表示在听着、有 兴趣;表示否定意思的声音为huh一吐,同时晃动脑袋,与汉语的“嗯”相对应,表示“不”、 “我不喜欢”等西方教师忌讳咳嗽、喷嚏、清嗓子、抽鼻子和吐痰等声响,上课打喷嚏要 表示道歉,而中国师生对此现象不大注意非发音器官的非语言声音包括动作声音和沉默等西方教师喜欢用弹手指、跺脚的动作 声音来加强语气;中国教师会用拍手或敲桌子宋提示学生安静下来中国学生喜欢用鼓掌来 表示鼓励;西方学生只有在听报告或演讲时才鼓掌表示欢迎或感谢中国人认为停顿和沉默 有丰富的含义,表示“无言的赞许、无声的抗议、欣然默认、保留己见”等,恰到好处的停 顿能产生惊人的效果,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而且中国课堂上多是教师唱主 角,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只听讲、不提问的习惯;西方课堂上师生交流多,学生保持沉默会使 教师感到不安甚至被侮辱。
3. 客体语客体语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第一件工具,能反映师生的精神面貌,包括体貌特征、 服饰与随身用品教师的外貌关系到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助于增加教师的吸引力和赢得 学生的喜爱体魄强健、身材健美的教师对学生有一种潜在的感召力西方女教师对容貌的 修饰比中国女教师要多,大多爱涂色彩鲜艳的口红,留染长的指甲,佩带耳环和项链等西 方教师喜欢穿棉织休闲装,男教师着西装时不打领带,女教师爱着裙装,年龄越大,服装的 颜色越鲜艳,男女教师都戴戒指教师在室内必须脱帽,否则将被视为极端无礼服装反映 人的内心世界肴装得体的教师被认为是有组织力、有学问和胸有成竹的;教师的服装样式 陈旧、色彩单调,对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会起间接的消极影响;衣着不整、血容疲惫的教 师,更容易让学生昏昏欲唾师生的随身用品也有一定的信息传播功能戴眼镜的教师通常 被认为有学问和温和,戴眼镜的学生被认为勤奋和用功中国师生上课时喜欢带水杯,西方 国家的师生则一般在公用饮水喷头上喝自来水4. 环境语课堂环境语包括教室环境信息(张贴、亮度、墙壁颜色、座位安排等)、体距、课堂时间 的利用等教室环境信息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教室应该宽敞,明亮,温度适中。
中国的教室一•般墙壁为白色,室内只有桌椅、黑板,喜欢张贴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和名人名 言西方的教室墙壁的颜色一般小学用暖色,大学和中学用冷色,墙上有一周学习的主要知 识、学生的练习和多彩的图片,室内有艺术角、生物角、自然科学角和图书角等中国传统 观念认为,教室布置多样化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西方教育观点认为,丰富的教室布置富有 学习气氛,能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中国教室桌椅排放通常只有一种传统模式,高高的 讲台显示了教师的地位西方课堂臬椅排列常见的有传统型、马蹄型、模块型、圆型传统 型的座位排列便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而不利于课堂上师生交流,适合必修课的 集体授课;马蹄型的空间安排便于学生间的交流和课堂活动的共同参与和教师与学生的目光 接触和讨论研究圆型和模块型空间有利于学生课堂讨论和互助学习,学生可围成环形小组 开展讨论课堂环境中师生之间的不同距离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学生认为,不用讲桌的 教师愿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和“给需要帮助的学生以个别”,师生间的体距应 比学生之间大一些在西方,教师站在学生身边看学生做作业或考试会被视为是对学生个人 领地的侵犯对中国年长教师所表现的父母般的关心,如摸摸惊生的衣服等行为,西方学生 也很反感。
课堂时间的利用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中外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集中 占用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5分钟,保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四、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1. 培养教师的课堂非语言行为意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对自身的和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建立度好的师生关 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对学生具有调动积极性或抑制积极 性的作用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微笑、目光等)可以传递x寸学生表示喜爱的信号,也可-表示出 对所授课程和具体教学的态度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制约学生课堂情绪主要与他人和教师自 己的情堵有关,特别是教帅对学生的态度、表情和目光等,对学生情绪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因此,教师在课堂交际中应多保持微笑、赞许的目光和饱满的情绪,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帅•生 关系,促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堂非语言行为对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教师町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神态动作,观察学生的心理,调节课堂教学 如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某一段时间皱眉或摇头或目光倦怠,就需进一■步解释授课内容教师的 非语言行为能辅助教师阐释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其理解和领会。
教师非语言行为的使用, 还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右半球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认知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