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江都民营经济发展调查.doc
12页江都民营经济发展调查扬州市委宣传部调研组改革开放改变了民营经济的命运,民营经济改变了社会的 面貌30多年来,江都人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弘扬“创 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精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 经济发展的最基础优势和内在的最深厚潜力,走出了一条切合 本地实际、着眼发展后劲的具有江都特色的发展之路民营经 济在江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独领风骚,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征程中勇立潮头一、发展贡献:从重要基础到经济命脉民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最能创新、最先转型 的主体,是江都发展实力、活力、潜力的集中体现,充分诠释 了 “无民不富、无民不稳、无民不活”的道理——民营经济是江都经济发展的主支撑民营经济是强区 经济1979年原江都县注册的第一个个体户“永春照相馆” 拉开了江都民营经济发展的序幕,从此,江都民营经济的发展 驶上了快车道,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个体工商户由 1988年的20498户增加到2010年的40310户,增幅96%; 1979 至1986年江都的私营企业还是一片空白,1987至1991年也 只有7家,而到了 2011年,江都私营企业一年就新增3008 家,平均每天近6家,总数达11000家。
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 推进了江都全民小康的进程,江都连续十届被评为全国县域经 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入选2010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 发展和最具投资潜力“双百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列全省县级 市第9位,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10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民营经济是江都财税收入的主渠道民营经济是富民 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江都民营经济从星星之火到遍地开花, 从经济的必要补充到重要基础再到经济命脉,工业总产值由 1997年的19. 2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275亿元,增加117 倍如今,江都GDP的75%、工业经济的92%、财政收入的70%、 利税收入的75%、就业机会的52.3%都由民营经济创造2011 年,江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37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达到11988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50. 3亿元——民营经济是江都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力军民营经济 是活力经济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转则全局转,民 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江都民营经济通过转型使企业走上新的发 展轨道,进一步做大做强;通过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好地回报社 会,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自身的转型跨越,为全区的 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2011年,江都又有12家企业完成股份制 改造,长青农化、亚威机床成功上市,峰业电力等10多家企 业进入上市后备名录,江都建设跻身全国民企500强一批品 牌企业引领江都制造向江都创造转型不断的转型升级,使全 区涌现了一批全省全国的单打冠军如今已经在全国造船界小 有名气的“科进造船”的前身是运河边上毫不起眼的小型船舶 修造厂2005年,当家人谢世定敏锐地看到世界造船市场的 新一轮机遇,以超人胆量和气魄走出运河,迈向长江,在长江 边上先后投入20多亿元建设了一个大型现代造船基地,承造 的大型散货船、化学品船航行于五大洲四大洋,企业响亮地喊 出了打造百亿企业的口号金鑫电气过去以生产传统电气产品 为主如今,这家过去销售规模只有亿元的企业有了一番雄心: 为抢抓智能电网发展机遇,与世界核电和输变电制造业巨头 ——法国阿海珪集团合作,开发输变电主压母线管项目,打造 亚洲最大、国际一流的高压输配电组合电气配套产业园,预计 仅三至五年,产销规模就将达到20亿元——民营经济是江都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民营经济是投 资经济在招商引资中,江都以民资招商为主,以民资引民资、 民资带外资、民资促内贸,实现民资与外资的互促互动。
仅 2011年就发展私营企业3008户,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金147. 1 亿元,累计完成民间资本总投入417.1亿元,利用域外民资 271.8亿元,民营经济正成为江都招商引资、扩大投资的主渠 道民营企业发展的集聚效应还有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促进 了城乡一体化丁伙徐会龙兄弟回乡后,在做大企业的同时, 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投资教育,投资近2亿元创办江都国际 学校,目前该校已经成为建设水平最好,最受欢迎的学校之一 天雨集团投资1亿多元,采用BOT方式建设江都城区污水处理 厂,使该区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江都采 用BOT、BT方式先后引进了 20多亿元民资,有力推动了全区 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二、发展特色:从三凤齐舞到三才齐聚江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于经济能人回乡创业,释 放民间资本动力源2001年江都区委、区政府实施了吸引江 都籍在外经济能力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了 “人回乡、企 回迁、钱回流”的“凤还巢”现象随着江都民营经济的产业 升级,江都又从“三凤”起舞战略转向“三才”齐聚战略,大 力引进高端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实用技能人才,创造了 江都民营经济发展的独特经验1.从铺天盖地到集聚发展。
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江都提出了 “五个不限"和“三个放开”的政 策,极大激发了民间投资的热情1989年,江都第一个私营 企业——江都县高强度螺栓厂诞生;1998年,全区个体工商 户已达2281户,全区私营企业已达426家;2004年,江都开 展了全民创业活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局面 然而,在汹涌澎湃的市场大潮中,星罗棋布、短小分散的民营 经济毕竟不能适应狂风大浪的吹打,江都人又将民营经济向规 模化、集聚化推动,追求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成为江都民 营经济奋斗的目标目前,已形成机电、车船、钢管、医药化 工四大千亿产业集聚基地在机电产业,江都智能电网产业的 前10%企业的销售收入就占总量的49. 9%;在车船方面,由江 淮、九龙汽车、奔宇车身、杰信空调、蝶泰工业、女神客车等 100多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构筑了江都汽车产业群由中 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科进造船等近10家大企业为中心, 集聚了 100多家造船及配套件生产企业,形成了省级船舶产业 园;在钢管产业,以诚德钢管、龙川钢管、新马模具、方正公 司等重点企业为代表形成了大口径的钢管集聚基地产业集聚 催生了大型企业的诞生,截至2011年,江都注册亿元以上的 私营企业已达81家,江都建设、诚德钢管、恒远机械的产销 额,2009年分别为78. 17亿元、42.23亿元、16亿元。
丁伙 镇的徐会龙兄弟几人回乡先后投资10多亿元,创办“恒远机 械”,短短几年间企业就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水泥生产机械承 造厂家在他们的带动下,该镇一批同类企业迅速崛起,如今 丁伙镇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泥机械设备承造基地2.从江都制造到江都创造江都民营经济一开始从事的 是产业链的中、下游的低附加值行业,属于典型的代工模式, 几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1990年以后,江都民营企业品牌 意识日益增强,逐渐由代工企业向品牌企业转型2005年,“亚 威”牌数控冲压机床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6年“长 青”商标获得江都第一家国家驰名商标;“长青”牌毗虫荣 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江都工具有限公司的扳 手类、钳类产品,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节水排水设备、 江苏鼎晟液压件有限公司液压元件等三家企业的产品进入中 国名牌产品目录;2007-2009江都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商标发 展百强县(市)”2010年,江都又提出从“品牌大市”向“品 牌强市”飞跃的目标目前,江都民营企业注册商标5000多 件,其中知名商标95件、著名商标51件、驰名商标10件 有江都16家企业制订或参与制订了 24个国家标准或行业标 准,涉及涂料、消防器材、五金工具、建设机械等领域。
品牌 经营使江都民营经济正在由“江都制造”向“江都创造”转变, 品牌企业也由此利润大增江都宝盛园农业开发公司“蜜童” 注册商标后,2008年,“蜜童”产品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特供 产品;江苏长青集团的“长青”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后, 2009年企业产值超过了 10亿元位于仙女镇三荡村的江苏博 际喷雾系统有限公司多年致力产品研发和标准体系建设,成为 喷嘴产品的全国标准制定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该厂成 立喷嘴分技术委员会,也就是说全国成千上万喷嘴厂家的产品 合不合格由“薄际”说了算,真可谓小厂飞出大标准3.从筑巢引凤到百鸟朝凤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江都人 都外出打工,勤劳和智慧造就了许多在外发展的江都人的成 功在寻找本地区发展的动力源的艰苦探索中,江都区委区政 府审时度势,眼睛向内,看到了江都民间资本的力量2000 年作出了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富民强市的最现实的途径 的决策;2001年发出了鼓励江都籍在外经济能力回乡创业的 号召,一方面制定政策,一方面打造环境,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来栖”大批江都籍在外老板回乡创业,形成了 “人 回乡、企回迁、钱回流”的“凤还巢”现象在成功企业的招 引下,民资引民资,民资带外资,民资促内资,“一凤高歌” 引来“百鸟朝凤”,“返乡凤、外来凤、本地凤”三凤齐舞,“返 乡鸟、外来鸟、本地鸟”百鸟争鸣。
丁伙镇的孙玉2000年收 购江都雄都饭店,2003年又引荐了大连东北高速的客商投资 5000万元兴办了新型管材项目丁沟镇的周善红回乡创办万 顺集团不久,就与意大利法尔木公司投资合作生产家用中央空 调俞洪泉作为“返乡凤”回家乡创业的代表,先后创办了洪 泉实业公司、洪泉医院、江苏九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同时还 进军房地产、酒店业,回乡10年间,在各个领域总投资近30 亿元,带动了 4000多人就业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俞洪泉实现了从加工汽车配件,到借牌生产中型客车,再到生产自主 品牌商务车的跨越,九龙汽车远销国外,服务全国“两会”; 洪泉医院成为苏中苏北最大的民营医院之一,有力壮大了江都 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服务市场健康发展,造福了全区市民这 种典型的裂变效应在江都民营经济中数不胜数4.从政策扶持到环境营造江都源源不断地引“凤"还 “巢”,得益于党委政府足够的诚心、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 境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意见》、《关于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加快私营工业园 区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 民资投资成本,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尤其是在土地征用、稅费 征收等方面给予让利。
但优惠政策的吸引力不具有持续性,随 着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竞争的加剧,政策优惠的空间日益有限, 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竞争力日益降低,江都及时转向了对民 营经济发展环境的营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大张旗鼓地 开展对民营经济及发展的宣传报道,开展“十大创业标兵、百 名创业之星评选表彰和“百企示范、千企升级”活动,在全社 会营造创业创新氛围,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把创业平台建设作 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农民创业园、科技 孵化园、商贸集聚区、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区,提升产业 承载功能2011年,江都13个镇级工业集中区累计完成基础 设施投入31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81.5万平方米,入园企 业1981个;丁伙建材机械、真武环保器材、武坚高压电器被 认定为省级装备产业基地;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投入运营, 大桥、小纪、真武规划建设了科技创业孵化中心,沿江开发区 位列全省省级开发区第14位大力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和行 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设,行政服务中心集中25个 部门、303项事项,实行“进一个部门办成,盖一个公章办好” 的一条龙服务,不断构建方便快捷的服务运行机制,以优质服 务汇集各种发展要素,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潜能。
风正帆悬,以“龙川钢管”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 展龙川钢管”在沿江开发区创办后,仅用4年时间年产值 就突破10亿元,去年投资20亿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全面自动化、 超级柔性化、智能信息化的无缝钢管生产线,目前该企业雄心 勃勃地提出“打造百亿企业”的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