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莉萍执教:9、烂漫的点地梅教案(1).doc
7页9、灿漫的点地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教学重难点:1、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2、领悟作者赞美点地梅就是赞美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词语:“烂漫”“冻土封固”2、抓住描写点地梅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点地梅的烂漫、顽强3、积累语言,初步学习运用浓墨重彩的描写方法,描写一种颜色教学重难点:1、抓住描写点地梅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点地梅的烂漫、顽强2、积累语言,初步学习运用浓墨重彩的描写方法,描写一种颜色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请大家和我一块儿书写课题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1、选择听写四个生字词:雪域高原、姗姗而来、炽热、盎然2、检查字形3、关注字音:炽4、检查时相机指导字形书写:域、姗、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为了更美观,注意笔划的参差错落,穿插互让三、认识点地梅。
1、过渡: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告诉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块儿走进点地梅的世界从课题来看,这是怎样的点地梅(烂漫),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3、其实老师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脑海中出现的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是毛泽东笔下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是史特生笔下的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总而言之,都是一些特别美好的画面,那么点地梅到底长什么样儿呢?4、出示点地梅的图片这就是点地梅,有些孩子在惊叹,更多的孩子眼神中有那么一点我失望,其实吴老师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也觉得有那么一点我失望,不就是一些紧贴在地面上的小花吗?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的、平常的、不起眼的小花为什么在作者的心中却是那样的烂漫呢?请孩子打开书,迅速地浏览课文1-13自然段,把文中描写点地梅的相关语句勾划下来5、生交流点地梅的相关句子(3处,出示在灯片上)第一处: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第二处: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第三处: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
紫艳艳的花儿,亭亭玉立地缀满枝头,仿佛一串串粘连在一起的紫色豆珠儿,散发着一阵阵浓浓的醉人芳香阳光照耀下,花儿更紫的晶莹,紫得透亮,紫得鲜艳天上是白悠悠的云彩,地里是紫幽幽的花儿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5、检查,是不是勾完了,没有勾到的补充上6、刚才孩子们找了三处关于点地梅的句子,现在我们一处一处地来看第一处:(1)小声读读这个句子,看看这个句子中的哪个字,或哪些词深深地打动了你,这个字、这个词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扎、贴、拥抱扎,结合它的读音进行体会2)如果你能把点地梅放到它生活的环境中,相信你会这句话有更深的体会出示1、2自然段A、读完这两个自然段,这些彩色的词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海拔4000多米、雪域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人类禁区,盛夏六月、残冰积雪、永远寒冬)B、请你小声地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个词,或哪几个词,给了你特别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这个词,或这几个词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C、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结合图片理解冻土封固3)就在这样的雪域高原,就在这样的人类禁区,我在铲草时却发现了这样一种植物,生读:它的根……(4)此时此刻,这儿的扎、贴、拥抱仅仅是动作吗?从这几个动作的词语中你还看到了什么?小结:是呀,这分明是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写照,它那瘦小的身躯紧紧张贴着,努力地拥抱着,它是多么渴望用自己的温度去融化那千年的积雪呀,这样的点地梅怎能不是——烂漫的。
4、一个月后,唐古拉山的春天终于姗姗而来了,点地梅呢?生读:啊……(1) 再轻轻地读读这个句子,看看哪个词打动了你,为什么?预设:居然,泛黄带绿(2) 生说到“泛黄带绿”的时候联系巴金《鸟的天堂》里的句子体会说到这个词,老师想到了巴金爷爷在《鸟的天堂》里的描写大榕树的那个句子,大榕树有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点地梅又何尝不是呢?(换“翠绿——泛黄带绿”)读,这泛黄带绿的叶子,这颤动着的新的生命更令我们震撼,因为他们生长在那样贫瘠的土地上,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这句话:读完后回扣烂漫:这样的点地梅怎能不是——烂漫的5、终于,点地梅开花了……齐读6、读了这段话,扑鼻而来的是(点地梅一阵阵浓浓的醉人芳香),扑面而来的是(点地梅紫艳艳的花儿)(那么作者是如何把点地梅这浓浓烈烈的紫描写得如此地淋漓尽致呢?请孩子再小声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发现了些什么?可以从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去思考)7、点地梅是紫色的,瞧:紫艳艳、紫色豆珠儿、紫得晶莹、紫得透亮、紫得鲜艳、紫幽幽如果仅仅是罗列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点地梅的美吗?8、可是作者把它放在了这样的句子中,“紫艳艳的花儿,亭亭玉立地缀满枝头,仿佛一串串粘连在一起的紫色豆珠儿,散发着一阵阵浓浓的醉人芳香。
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阳光照耀下,花儿更紫的晶莹,紫得透亮,紫得鲜艳这是——(排句)“天上是白悠悠的云彩,地里是紫幽幽的花儿这是——(对比)“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这是——排比加对比作者就是这样把点地梅浓浓烈烈的紫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块儿合作读读这些句子,再次感受点地梅这种浓浓烈烈的紫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9、变换形式读,改成诗歌的格式10、此时此刻,点地梅吸引你的只是这浓浓烈烈的紫吗?(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说这样的点地梅不愧为——“烂漫的点地梅”,虽然它还是这不起眼的样子,可此时此刻,在我们的眼中、心中也和作者一样,是——烂漫的四、仿写1、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因为作者把自己浓浓的情诉诸笔端,再加上准确的用词,恰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才有了笔下这美美的景,其实,在很多作家的笔下,都有这样美美的景,比如《北京的色彩》一文中,作者对北京香山红叶红的描写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2、比如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对草原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绿的描写:出示描写绿的段落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3、那么,在你的记忆中,是不是也有这个令人心醉的色彩呢?(指名回答)4、课件出示、提示:或许是油菜花那耀眼的黄、或者是大海那一望无垠的蓝,或许是阳光那一泻千里的金,或许是棉花那洁白无瑕的白,请你选一种最让你心醉的颜色,融入你的情感,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4、生仿写:黄(灯片上出示相关图片)5、交流6、小结五、总结本节课我们一块儿认识了点地梅的烂漫,那么它和高原筑路兵有怎样的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