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普通心理学3感觉.ppt

63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81255309
  • 上传时间:2024-08-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33.05KB
  • / 6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代心理学现代心理学荆承红荆承红 jchzmx@jchzmx@(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第二编第二编 人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加工 第三章第三章 感觉感觉v主要内容v什么是感觉v神经特殊能量学说v感受性v视觉v听觉v其他感觉v感觉所遵循的共同规律 一、什么是感觉(sensation)v定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v感觉的重要性§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对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大城市中“信息超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感觉剥夺”,使人无法忍受,产生不安和痛苦 每天得到500元,你可以在这里呆多久?感觉剥夺实验( 1954 ):刺激对人正常生存的重要性 v感觉剥夺实验v感觉剥夺(sensory deprivation)v时间、地点:该实验是20世纪50年代初在加拿大的McGill大学首先进行的,随后迅速发展到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大学和研究所v起因§有感于当时参加朝鲜战争的很多美军战俘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洗脑”,回国后转而开始反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使研究者对经过一段时间内的感知觉剥夺的人类的行为改变感兴趣。

      感觉剥夺实验v目的:研究在一定时间内的感知觉剥夺对正常成人的影响v对外界宣传的易感性(Susceptibility)是研究的主要题目v实际研究还包括大脑皮层的激活、认知系统、运动操作等各个方面心理特点的研究 范式:标准的感觉剥夺实验v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中,尽可能地剥夺被试者的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中,尽可能地剥夺被试者的感觉感觉v躺在一个非常柔软的、尽可能减少身体感觉的床躺在一个非常柔软的、尽可能减少身体感觉的床上;上;v眼上蒙着特制的、只能看到漫射光但看不到任何眼上蒙着特制的、只能看到漫射光但看不到任何形状或图形的眼罩;形状或图形的眼罩;v手和脚都要戴上厚纸套,将触觉刺激减至最小;手和脚都要戴上厚纸套,将触觉刺激减至最小;v将室内的可能的各种声音尽量减到最低或完全隔将室内的可能的各种声音尽量减到最低或完全隔音v观察被试者的表现、坚持时间的长短,记录他们观察被试者的表现、坚持时间的长短,记录他们的心率、皮肤电阻、脑电、生物化学指标等的心率、皮肤电阻、脑电、生物化学指标等 结果vBexton, Heron & Scott (1954)首次报告了感觉剥夺的实验结果v实验开始时,被试还能安静地睡着,但稍后,被试开始失眠,不耐烦,急切地寻找刺激,他们想唱歌,打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互相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

      被试变得焦躁不安,老想活动,觉得很不舒服v实验中被试每天可以得到20美元的报酬但难以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坚持这种实验到2天-3天以上v实验说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实验说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重要的是十分重要的 感觉剥夺实验的变式v只剥夺运动,不剥夺其他社会刺激只剥夺运动,不剥夺其他社会刺激v只剥夺声音和视觉刺激,不剥夺运动只剥夺声音和视觉刺激,不剥夺运动v专门剥夺社会刺激,安排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枯专门剥夺社会刺激,安排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枯燥环境中,但不剥夺被试者的感觉刺激燥环境中,但不剥夺被试者的感觉刺激 感觉剥夺实验的结果v持续的感觉剥夺能够产生持续的感觉剥夺能够产生§大脑皮层唤醒能力的降低大脑皮层唤醒能力的降低§酮类固醇激素水平显著上升酮类固醇激素水平显著上升§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紊乱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紊乱v在感觉剥夺后期,被试者会出现在感觉剥夺后期,被试者会出现§思维反应迟钝思维反应迟钝§思维过程受到扰乱思维过程受到扰乱§智力测验的成绩严重变坏智力测验的成绩严重变坏§白日梦白日梦§幻听、幻视等精神异常现象幻听、幻视等精神异常现象 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v(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v代表人物: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üller,1801-1858)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v事实§相同的刺激作用于不同的感官,得到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刺激作用于相同的感官,得到相同的感觉 学说的内容v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上是互相区别的v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外的感觉v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缪勒的结论v感觉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感觉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v我们直接感觉的东西,不是外界的物体,而是我我们直接感觉的东西,不是外界的物体,而是我们自己的神经,即神经的某种特殊状态们自己的神经,即神经的某种特殊状态v“我们始终不能直接知觉外物自身的性质我们始终不能直接知觉外物自身的性质v“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的感觉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的感觉 评论v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神经冲动这点有其合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神经冲动这点有其合理的一面理的一面v人脑对神经信号的加工是一种译码的过程,它能揭示这种人脑对神经信号的加工是一种译码的过程,它能揭示这种神经信号所代表的现实刺激物的特性,帮助人们获得关于神经信号所代表的现实刺激物的特性,帮助人们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只承认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外部世界的知识只承认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否认人的感觉依赖于外物的性质,这是不对的否认人的感觉依赖于外物的性质,这是不对的v客观刺激的决定作用客观刺激的决定作用v动物进化的历史告诉我们,感觉神经的分化是有机体适应动物进化的历史告诉我们,感觉神经的分化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结果环境中存在各种刺激,才产生了与这些刺激环境的结果环境中存在各种刺激,才产生了与这些刺激性质相适应的感觉性质相适应的感觉v感觉的性质不是由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决定的,而是由客感觉的性质不是由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决定的,而是由客观世界刺激的性质最终决定的观世界刺激的性质最终决定的 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v感受性:感觉敏度v感觉阈限:衡量感受性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尺v关系:反比v种类:v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 感觉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s) v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v 关系:反比关系:反比 §E = 1 / R§E 代表绝对感受性代表绝对感受性 §R 代表绝对感觉阈限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v绝对感觉阈限并不是绝对不变的绝对感觉阈限并不是绝对不变的v 影响阈限大小的因素影响阈限大小的因素 § 人的活动的性质人的活动的性质 § 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 个体的注意、态度和年龄个体的注意、态度和年龄 v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受性都很高。

      v 在黑暗清新的夜晚,人可看见30 英里外的一支烛光,强度约为10 个光子; v 在安静的环境中,人能听到20 英尺远处的手表滴答声,强度约为2X10-9N/cm2;v 人能嗅到一公升空气中散布的人能嗅到一公升空气中散布的1/10 万毫克的人万毫克的人造麝香的气味造麝香的气味 v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v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v 感觉最小差别量的能力感觉最小差别量的能力v差别阈限(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或最小可)或最小可觉差(觉差(J.N.D))v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v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韦伯定律(Weber’s law)v代表人物:德国生理学家韦伯(代表人物: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v时间:时间:1834v主要内容:主要内容:K = Ä I / IvI 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vÄ I 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 vK 为一个常数为一个常数 v对不同感觉来说,对不同感觉来说, K的数值是不相同的,既韦伯的数值是不相同的,既韦伯分数不同。

      分数不同v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程度 v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v 适用范围:中等强度的刺激适用范围:中等强度的刺激 v 刺激过弱或过强,比值都会发生改变刺激过弱或过强,比值都会发生改变 v5 影响形成影响形成§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 四、视觉(vision)v视觉刺激视觉刺激 v 视觉的感受器视觉的感受器 v 视觉信息的传导视觉信息的传导 v 视觉的中枢机制视觉的中枢机制 v 视觉的感受野视觉的感受野 v 特征觉察器特征觉察器 v 视觉的基本现象视觉的基本现象 v 视觉理论视觉理论 1 视觉刺激v光波:光波:380--780nmv光波的三个物理特性光波的三个物理特性§ 振幅振幅 § 波长波长 § 纯度纯度 v心理特性心理特性§明度(明度(brightness))•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色调相同的颜色,明暗可能不同色调相同的颜色,明暗可能不同•颜色的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颜色的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世界上最白的东西是氧化镁,反射率大于世界上最白的东西是氧化镁,反射率大于90% 。

      v色调(色调(hue))v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v对光源来说,由于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对光源来说,由于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 v700nm占优势,红光源;占优势,红光源;v510nm占优势,绿光源占优势,绿光源v 对物体表面来说,色调取决于物体表面对不同波对物体表面来说,色调取决于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选择性反射长的光线的选择性反射 § 反射光中,长波占优势,物体呈红色或橘黄色 § 反射光中,短波占优势,物体呈蓝色或绿色 v饱和度(饱和度(saturation))v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v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例如鲜红、鲜绿等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例如鲜红、鲜绿等v混杂上白色、灰色或其他色调的颜色,是不饱和混杂上白色、灰色或其他色调的颜色,是不饱和的颜色,例如酱紫、粉红、黄褐等的颜色,例如酱紫、粉红、黄褐等v完全不饱和的颜色根本没有色调,如黑白之间的完全不饱和的颜色根本没有色调,如黑白之间的各种灰色各种灰色 v视觉感受野(视觉感受野(receptive fields))v从从20世纪世纪60年代以来,休伯(年代以来,休伯(Hubel)和威塞)和威塞尔(尔(Wiesel)等对视觉感受野进行了系统研究)等对视觉感受野进行了系统研究§网膜上一定区域或范围的感光细胞转换的神经能量能激活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视觉系统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也就是处于某一层次的神经细胞只是接受来自一定区域的感光细胞送来的信息。

      网膜上的这个感光细胞区域就叫作相应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v特征觉察器特征觉察器§根据感受野的研究,休伯等人认为,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呈现给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物作出反应这种高级神经元叫特征觉察器 v高等哺乳动物和人类的视觉皮层具有边界、直线、高等哺乳动物和人类的视觉皮层具有边界、直线、运动、方向、角度等特征觉察器,由此保证了机运动、方向、角度等特征觉察器,由此保证了机体对环境中提供的视觉信息作出选择性的反应体对环境中提供的视觉信息作出选择性的反应 视觉的基本现象v视觉的空间因素:视觉的空间因素:视觉对比,马赫带,视敏度视觉对比,马赫带,视敏度v视觉的时间因素:视觉的时间因素:视觉适应,后像,视觉适应,后像,闪光融合闪光融合v1)视觉对比()视觉对比(visual contrast))v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视觉经验§明暗对比 §颜色对比 §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v对比不仅能使人区别不同的物体,而且能改变人对比不仅能使人区别不同的物体,而且能改变人的明度经验这种现象叫明度对比效应的明度经验这种现象叫明度对比效应。

      视觉的空间因素 视觉的空间因素 视觉的空间因素v颜色对比颜色对比§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 §对比使物体的色调向着背景颜色的补色的方向变化v2)马赫带()马赫带(Mach band))§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视觉的空间因素 视觉的空间因素§ 侧抑制作用较好地解释了马赫带§所谓侧抑制是指某个神经兴奋后,会抑制其邻近神经活动v从刺激物的能量分布来说,亮区的明亮部分与暗从刺激物的能量分布来说,亮区的明亮部分与暗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的强度上和该区的其他部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的强度上和该区的其他部分相同,而我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在边界处却出现分相同,而我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在边界处却出现了起伏现象了起伏现象v可见,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可见,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即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即侧抑制的结果侧抑制的结果 视觉的空间因素v3)视敏度()视敏度(visual acuity))§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v视力视力§ 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大小来表示 § 视角:物体通过眼睛节点所形成的夹角 § 视角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及物体离眼睛的距离 视觉的时间因素v4)视觉适应)视觉适应v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它是由于刺激适应是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它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在视觉范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在视觉范围内,可分为围内,可分为v 暗适应暗适应 v 明适应明适应 v暗适应(暗适应(dark adaptation))v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受性提高的过程v我们从阳光直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我们从阳光直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v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 视觉的时间因素:v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分钟分钟-40分钟,以后感受分钟,以后感受性就不再继续提高了性就不再继续提高了v 明适应(明适应(bright adaptation))v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过程受性下降的过程v暗适应时间较长,而明适应进行很快,时间很短暗适应时间较长,而明适应进行很快,时间很短暂。

      暂v 在一秒钟的时间内,由明适应引起的阈限值上升,在一秒钟的时间内,由明适应引起的阈限值上升,就已很明显;就已很明显; v 在在5 分钟左右,明适应就全部完成了分钟左右,明适应就全部完成了 视觉的时间因素:v5)后像()后像(afterimage))v定义: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定义: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的现象象并不立即消失的现象v种类种类v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v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v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v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 视觉的时间因素: 视觉的时间因素:v6)闪光融合()闪光融合(critical flicker ))v定义: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连定义: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连续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续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v闪光融合临界频率(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刚刚能够引起融合感觉的刺激的):刚刚能够引起融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

      最小频率 ￿色觉理论色觉理论v三色说三色说v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 v1)三色说()三色说(trichromatic theory))v英国科学家托马斯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扬(扬(Young,1807)假定,人的视网)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不同的颜色经验v 光敏感曲线光敏感曲线v1860年,赫尔姆霍茨(年,赫尔姆霍茨(H.von.Helmholtz,1821-1894)设想,每种感受器对各种波长的光都有反应但)设想,每种感受器对各种波长的光都有反应但是,是,§ 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长波受纳器); § 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中波受纳器); § 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更敏感(短波受纳器) § 三条不同的光敏感曲线 v三色理论三色理论§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各种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三色理论与在锥体细胞中现已发现的三种视觉色素是一致的,且能很好地说明颜色混合的事实§但是,三色理论不能解释红绿色盲 v2)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opponent-process theory))§代表人物:黑林(Hering)§时间:1874§具体内容:v 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 § 黑- 白视素 § 红- 绿视素 § 黄- 蓝视素 v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 §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 异化作用(disassimilation)v证明:心理学家赫尔维奇和詹米逊(证明:心理学家赫尔维奇和詹米逊(Hurvich & Jameson,1958)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作用理论。

      立作用理论§ 视网膜上,存在三种锥体细胞 § 短波感受器,中波感受器,长波感受器 § 视觉系统的高级水平上,存在三对对立细胞 § 黑- 白细胞,红- 绿细胞,黄- 蓝细胞 § 红- 绿细胞和黄- 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而黑- 白细胞与明度有关 听觉v听觉刺激听觉刺激v听觉的生理机制听觉的生理机制v听觉的基本现象听觉的基本现象v听觉理论听觉理论 1￿￿听觉刺激v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v声波的物理性质声波的物理性质§频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周/秒)v人耳能接受的振动:人耳能接受的振动:16 Hz-20000 Hzv次声:低于次声:低于16 Hz的振动的振动v超声:高于超声:高于20000 Hz的振动的振动§振幅: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波形:基音与陪音的配合、比例关系§声波最简单的波形是正弦波 v纯音: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纯音: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v复合音:由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叠加而成的复合音:由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叠加而成的v声波的心理特性声波的心理特性v1)音调)音调v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v人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人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16-20000赫兹赫兹v1000-4000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音响与音色v2)音响)音响§音响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

      音响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测量音响的单位是贝尔(测量音响的单位是贝尔(Bel)或分贝尔()或分贝尔(dB))§人的音响的下阈为人的音响的下阈为0分贝,分贝,§人的音响的上阈约人的音响的上阈约130分贝分贝§音响与声音频率的关系(等响曲线)音响与声音频率的关系(等响曲线)§在相同的声压水平上,不同频率的声音响度是不同的在相同的声压水平上,不同频率的声音响度是不同的§不同的声压水平却可产生同样的音响不同的声压水平却可产生同样的音响v3)音色)音色§由于振动形式不同所引起的主观感觉的差异叫做音色由于振动形式不同所引起的主观感觉的差异叫做音色 2￿￿听觉的生理机制v耳的构造和功能耳的构造和功能§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正圆窗§内耳:前庭器官,耳蜗v 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 听神经:第八对脑神经 § 听觉的核心皮层:布鲁德曼41 区 3￿￿听觉基本现象v声音掩蔽声音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称为声音的掩蔽§掩蔽作用的大小随噪音的增加而加大 4￿￿￿听觉理论￿v人耳怎样分析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人耳怎样分析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v1)频率理论(理论))频率理论(理论)§代表人物:罗·费尔得,物理学家§年代1886年v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

      §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次数较少,因而使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较少§如果声音刺激的频率提高,镫骨和基底膜都将发生较快的振动v问题:问题:§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超过1000赫兹以上的声音不相符合的 v2)共鸣理论(位置理论))共鸣理论(位置理论)v代表人物:赫尔姆霍茨代表人物:赫尔姆霍茨v年代:年代:19世纪中叶世纪中叶v主要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主要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v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v声音刺激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声音刺激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v人耳基底膜约有人耳基底膜约有24000条横纤维,它们分别反应不同频条横纤维,它们分别反应不同频率的声音率的声音v证据:证据: v3)行波理论()行波理论(travelling wave theory))v代表人物:冯代表人物:冯·贝克西(贝克西(Von Kekesy),生理),生理学家学家v年代:年代:20世纪世纪40年代年代v主要观点:声波传到人耳,主要观点:声波传到人耳, 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v证据:证据: v4)神经齐射理论()神经齐射理论(neural volleying theory))v代表人物:韦弗尔(代表人物:韦弗尔(Wever))v年代:年代:1949年年v主要内容:当声音频率低于主要内容: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赫兹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v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v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 “齐射齐射 ”,就可反应频率,就可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

      较高的声音v证据:证据:v韦弗尔指出,韦弗尔指出,v 用齐射原则可以对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000 赫兹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赫兹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 v 当声音频率超过当声音频率超过5000 赫兹时,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赫兹时,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 六、其他感觉v皮肤感觉皮肤感觉v嗅觉和味觉嗅觉和味觉v内部感觉内部感觉 v1 肤觉(肤觉(skin senses))v定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定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 v肤觉的基本形态肤觉的基本形态v触觉触觉v冷觉冷觉v温觉温觉v痛觉痛觉v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v触点,冷点,温点,痛点触点,冷点,温点,痛点v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 v触压觉触压觉v定义: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压力梯度)在皮肤定义: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压力梯度)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上引起的感觉v 触觉:外界刺激接触皮肤表面,使皮肤轻微变形触觉:外界刺激接触皮肤表面,使皮肤轻微变形 v 压觉:外界刺激使皮肤明显变形压觉:外界刺激使皮肤明显变形。

      v 痒觉:有机械刺激,还有化学刺激痒觉:有机械刺激,还有化学刺激 v触压觉的感受器分布于真皮内的几种神经末梢触压觉的感受器分布于真皮内的几种神经末梢v皮肤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触觉感受性,有不同的皮肤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触觉感受性,有不同的触觉阈限触觉阈限v两点阈:人能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两点阈:人能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 v温度觉温度觉v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是温度觉的适宜刺激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是温度觉的适宜刺激v一种温度刺激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一种温度刺激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来决定的表面温度的关系来决定的v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v身体不同部位的生理零点不同,对温度刺激的敏身体不同部位的生理零点不同,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感程度也不同v皮肤对冷、热刺激的接受,分别由不同感受器来皮肤对冷、热刺激的接受,分别由不同感受器来完成 v痛觉痛觉v任何一种刺激当它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任何一种刺激当它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时,都能引起痛觉v引起痛觉的刺激物很多引起痛觉的刺激物很多v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温度的,电刺激等。

      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温度的,电刺激等v痛觉具有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作用痛觉具有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作用v痛觉的感受器是皮肤下各层中的自由神经末梢痛觉的感受器是皮肤下各层中的自由神经末梢v人的痛觉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人的痛觉受许多因素的影响v文化环境,经验的作用,人对伤害刺激的认识,文化环境,经验的作用,人对伤害刺激的认识,暗示的作用,注意等暗示的作用,注意等 v2 嗅觉和味觉嗅觉和味觉v嗅觉(嗅觉(sense of smell))v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v感受器:鼻腔上部粘膜中的嗅细胞感受器:鼻腔上部粘膜中的嗅细胞v 嗅觉感受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嗅觉感受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v 不同性质的刺激物不同性质的刺激物 v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v 机体状态机体状态 v 适应适应 v味觉(味觉(sense of taste))v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v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v四种味觉四种味觉§甜§苦§酸§咸v对许多复杂味道来说,人们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对许多复杂味道来说,人们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

      v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明显影响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明显影响v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 v3 内部感觉内部感觉v动觉(运动感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觉(运动感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v动觉是随意运动的重要基础,是主动触摸的重要动觉是随意运动的重要基础,是主动触摸的重要成分,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成分,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v平衡觉(静觉):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平衡觉(静觉):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v内脏感觉(机体觉):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内脏感觉(机体觉):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又叫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又叫“黑暗黑暗”感觉v(联觉)(联觉) v七、各种感觉所遵循的共同规律七、各种感觉所遵循的共同规律§都有感觉阈限都有感觉阈限§都有适应都有适应§都有对比都有对比§都有后效都有后效 v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怎样理解感觉的重要性?怎样理解感觉的重要性?§感觉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是什么?感觉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是什么?§试介评三色论。

      试介评三色论§分析说明听觉理论分析说明听觉理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