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张爱玲的窗外.docx
8页李娟:张爱玲的窗外 在上海,我只想念一个人来上海,只为了寻找她,呼吸她的空气,触摸她文字的气息 乘着2号地铁,在静安寺站下车出了地铁站,一抬头,就看见常德路的牌子,在路旁矗立着向左走就是常德路195号,一座意大利风格的七层建筑,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代旷世才女张爱玲就住在这里那时叫爱丁顿公寓,如今叫常德公寓 楼下有一家典雅幽静的书吧,可以喝咖啡、读书几十年前,她也常在这里一边喝咖啡,一边写作,有时会呆整整一下午 书架上陈列着她大部分作品,大都是台湾皇冠出版社的几乎她漫长的一生伫立着这里我也有其中的一套,是朋友从台湾寄来的,竖排的繁体字,古意横流翻阅她的作品,如同观赏旧时的月色,浏览旧上海的万种风情大上海,只有在她的笔下入木三分,没有人比她更懂得上海的魅力,妖娆,湿润和无尽的惆怅 也没有人知道,她在我心中的位置,我自年少时读她的文字,爱不释手,心醉痴迷 书吧里的菜单上,是她的素描头像,真喜欢耳畔流淌着若有若无的音乐,是一百零一乐门的舞曲,蔷薇蔷薇处处开,沉醉,风情,低迷 想起她幼年时,父母离异,母亲孤身漂泊海外,杳无音讯她为了继续学业和继母起了争执,被父亲责罚,囚禁在小屋里长达几个月,得了严重的伤寒,病得奄奄一息。
后来,终于从家里逃了出来,投奔了姑姑张茂渊孤苦无依的少女时期,姑姑承担了母亲的角色,是她寒冷岁月里唯一的庇护和温暖 这里,就是她煮字疗饥的地方,她一生最美好的日子就在这里她在这里声名鹊起,23岁红遍大上海她也在这里成名,恋爱,结婚,离异,心碎如一朵花,在这里绽放,盛开,凋谢她说,离开他,自己不会去寻短见,也不能再爱别的人,只能是萎谢了 张爱玲和姑姑张茂渊住6楼的65室公寓门上挂着牌子,私人住宅,谢绝入内她离开这里80年,她的文字的魅力绵延了几十年来看望她的读者和文人,仍旧络绎不绝,他们和我一样被冰冷地挡在门外她在书中提过,公寓门口是报刊箱,她的报刊箱是51号,胡兰成写给她炙热缠绵的情书放在信箱里,《天地月刊》苏青的约稿函也放在信箱里作家周瘦鹃、柯灵曾多次来这里拜访她,胡兰成怀揣着满腹相思无数次进出这里 她在这里创作《金锁记》《倾城之恋》《封锁》《公寓生活记趣》那时,《倾城之恋》被改编话剧,在新光大剧院一连上演了八十场,场场爆满,一时间倾倒多少观众沪上文人争相点评,连翻译家傅雷也不例外风乍起,吹皱一湖春水 多年时,我刚开始写作,最喜欢和迷恋她的文字她有一支写短篇的妙笔,一出手就才情非凡。
她的文字敏锐,凌厉,冷艳,有洞察世事的从容练达她总是撩开生活温情脉脉的面纱,刺到人性最冷酷荒寒的一面读她的作品,也像是站在夜晚的原野上看星星,一任文字的星光将我覆盖 书吧的窗外,木栏里放着一盆盆嫣红的海棠,仿佛看见她穿一件桃红色的旗袍,挽着胡兰成的手臂,缓缓从窗外走过她说,桃红色的颜色闻得见香气又似乎看见他们提着一篮子蔬菜从市场回来,笑意妍妍,俨然一对俗世生活中的柴米夫妻爱情,只有落在柴米油盐,一粥一饭里,才有踏实的温暖然而,这些手捧金沙的日子,短暂得如同天边的彩虹,一眨眼,消失了 年少时读她的人生,怨她遇人不淑,一代惊世才女,爱上了胡兰成,他的汉奸身份,带给她一生的屈辱,令她后半生颠沛流离,漂泊异乡,饱尝辛酸 然而,渐渐年长,才明白,他们的相遇是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经》里的故事流淌了千年,每一份深深的爱恋,都是情意绵绵,了无邪念,是一份思无邪原来,只有他懂得她的心,赏识她的才华,明白她于文字里深埋的情意精神世界里的相遇相知多么难得那个才情孤傲的女子,是尘世里的一只白天鹅,只有邂逅爱情,才垂下了高贵的头他说,读爱玲先生的文字,仿佛在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会发出音乐有谁,能如此妥帖,才华横溢的点评她的作品? 她20年漫长的成长,几乎只为了等他来,即使路上的草都长满了,他还是自己寻来了。
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不迟不早,遇见她等待的人那一刻,邂逅相遇,如春水映桃花隔着漫漫岁月,隔着茫茫人海,一眼就认出了他,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世间一切的美好,何尝不是在如初见时?她将生活的悲喜只说给他听,胡兰成写过,他们三天不出门都可以,有说不完的话,真是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 她买了一双粉红色的绣花鞋,绣着一对凤凰,穿给他看,他说好看,爱一人,大凡是有关她的,皆是好的他在寓所写下婚贴和誓言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晚霞满天时,两人常在阳台喝茶、聊天《小团圆》中写道:西边天上的余晖未尽,他们站在阳台上说话,秀男从寓所出来,还别过身来微笑挥手,她说,你们好像在天上不是吗,深深沉醉爱情中的人们,何尝不是飘在天空的云朵?双脚不在泥土里,只是飞翔在天际 我仰头看着六楼的阳台,在他们执手相携的阳台上,胡兰成说,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欢喜短短一年之后,抗战胜利,汉奸之名的胡兰成开始四处逃难 那一年寒冬,她乘着火车,辗转千里去温州探望他见了她,他抱怨着,你怎么来了?原来,胡兰成此时已有了新欢范秀美在回程的船上,她独立船头,凄风冷雨中,对着茫茫江水,临风而泣无尽的悲伤和凄苦,只有江水知晓。
她的随笔《异乡记》便是这一路上的见闻可是,读到正酣处,忽然没有了后来,她再也没有将《异乡记》写完我想,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情感的变故人生的断章,感情的变故都让她遇见了原来,这个世上,没有那一份感情不是千疮一百零一孔的 爱情,只是一束璀璨的烟花,一瞬间燃尽了韶华,只剩下一地冰冷的纸屑面对着天空 为什么是这样?原来,每个人的爱情最后都输给了光阴相爱时,卿卿我我,执手相看两不厌,让人们忘记了光阴而后,光阴使人们忘记了爱情 命运这个东西如同一只野兽,蹲在人生黑暗的角落里,猝不及防的时候,扑出来咬人一口读她的作品,如同读她一生的命运原来,漫漫一生,命运从来都不在她的掌控之中乱世里,历尽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她只是无根的浮萍,离开故土的作品,再也没有超越年轻时候的巅峰 翻阅那本《对照记》,这本书的出版离她去世仅剩下一年的时间她似乎预感大限将至,整理了一生的照片影像,有祖父母,父母,姑姑,弟弟,朋友唯独不见她生命中两个男人的照片,前者(胡兰成)带给她的伤痛远远大于幸福,后者(赖雅)带给她后半生沉重的拖累,生活拮据,赚得微薄的稿费不够给赖雅治病,她整夜赶稿,写剧本,直到眼睛充血 胡兰成在暮年时候这样写到,他一生只给四个人敬一柱香,其中唯独张爱玲是女子。
我想,并非因为她是他的妻子,只因张爱玲是他的知己,也是他的赏心之人,是张爱玲开启了他的聪明罢了张潮写到,求知己于朋友易,求知己于妻妾难夫妻之间成为知己者少之又少精神世界的认同和懂得,更是难得我且不论胡兰成的气节、品行,只论他的才学和性情,其实,不在张爱玲之下此后,胡兰成的漫漫人生,再也遇不见张爱玲了 满鬓斑白的胡兰成曾给美国的她写信,她只字不回多么决绝果断的女子,不拖泥带水,清高孤傲,爱恨悲欢都尝遍了,回复一字都显得多余其实,几十年了,张爱玲一直在他的内心幽居着,他放下过天地日月,走过千山万水,却从未放下过她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忽然知道中国曾经有两位作家,沈从文和张爱玲,那时还健在的两位作家早已封笔,却成了文学界的出土文物一般可是,中国的文学史终于没能绕过他们,也不可能绕过他们 书吧的窗外,几十年前有轨电车整日叮叮当当地来去,如今,早已拆除了只有她的作品,无言的伫立在流年里,任后人评说 红尘暮霭的大上海,云影天光都自她窗前流过,世间无限风华都自她窗前流过,她笔下上海人的魅力,优雅,悲欢,爱恨都在她的文字里 似水流年里,总有些什么会留下来,她的作品,她的上海,她的房子,她的爱恨,她深埋在文字里生命的悲凉 陕西长安人,现居汉水之畔,读书、写作,一位把文字养在心里的作家。
文风雅洁,蕴含大美《读者》《格言》杂志签约作家《北京青年报》《青春美文》《语文报》专栏作家高考和中考热点作家 一百零一万字作品见《读者》《人民日报》《散文海外版》《在场》《意林》《青年文摘》等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孙犁文学奖,徐霞客旅游文学奖等几十次奖项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散文年度选本,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各种中学生读本,以及高考、中考语文试卷著有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光阴素描》等散文作品代表作《你是我的暖》《小名》《慢》《像》《舍不得的好人生》《决不辜负春天》《闲逸之美》等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