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心理日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doc
21页利用心理日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日本最大零售集团的总裁和田一夫, 在他七十二岁时苦心经营的 集团倒闭了, 他从一个富翁一下子便成了一个群光蛋 很多人都以为 他要自杀或从次愁苦一生 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 和几个年轻人又办 起了一家公司,重新创业使他东山再起的就是他的“快乐日记” 他每天都要记日记,但只记录快乐的事情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日记写作过程,会直接影响人的心境、和 生活发展早在 20 世纪初叶,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先 生就以“儿童心理日记法”来研究儿童的心理作为班主任,在平时 的教育工作中, 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写好心 理日记,使之与学生的个性形成互补,足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一、何为心理日记所谓心理日记, 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 生活及成长过成中产生 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幻想、焦虑、自卑、压抑等,用日记的方式,方 法写出来,交给老师,以求老师帮助解决这种心理日记,不必要统 一布置,不必强求一律,不必天天写,有什么心理问题就写什么;有 多少心理问题就写多少,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写好了心理日 记,不用交给组长或班长, 直接交给老师老师对学生教来的心理日 记有一收一,有二收二;只阅不批,只写评语不公开点评;写好了就 还给学生。
学生对老师的评语有想法,有意见,还可在心理日记上继 续写,与老师在心理日记上讨论交流,以求心理问题得到解决二、心理日记的好处1、它是老师打开学生闭锁心理的钥匙小学低段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往往会大吵大闹,或着向家长,或者向 老师倾诉而高段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 社会性的不断增强, 加之独立性和自尊心的不断发展, 他们开始不愿 意向别人吐露自己内心的秘密,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 性闭锁属于学生的一种适应环境和自我监控的消极手段, 割裂了师 生间的心灵接触 心理日记便是老师打开学生闭锁心理的一把极好的 钥匙只要老师好好利用这把金钥匙, 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能更好的得 到解决某校五年级有位学生平时沉默寡言,非常内向不知为何,读了一 个星期的书后,就不在愿意进教室读书家长拖不进老师请不进 问起原因,他就是不开口 老师苦口婆心地询问开导,他就是一言不 发家长软硬兼施,也无几与事,他还是金口不开老师无计可施, 只好叫他在日记里把心理话写出来他这才点点头第二天早上,他 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学校,把日记交给了老师老师看了他的日记, 针对他在日记里写的几句心理话, 逐一写了自己的看法, 然后把日记 还给他。
他看了老师在自己的日记里写的话后,心理终于开了窍,第 三天自个儿高兴地来到教室上课 从此以后, 该生心里有话就在日记 里写给老师看老师也不厌其烦的在他的日记后面写评语同 事问该班主任是用什么方法撬开那位同学的金口的 班主任说, 是心 理日记这把金钥匙打开了那位学生闭锁的心理2、它是对学生缺失的人文关怀的有效补助用素质教育的眼光来审视传统的学校管理,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些 制度对学生素质的发展不利的 因为它过分强调量化, 过分强调与学 习成绩挂钩,主张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等应试教育管得过死,分数 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 因而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 传统的师德尊严拉 大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的语言霸权扼杀了师生的灵魂碰撞 而 心里日记构建了师生间的心灵碰撞的平台, 并以此为纽带, 使师生共 同拥有了一个心灵接触的世界从而实施师生从心理日记中互相了 解,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关怀一位六年级的优秀学生在一次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下, 在心理日记 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 “这次成绩一公布, 我就不敢面对同学, 不敢面对老师,不敢面对父母然而,你(班主任)还将成绩排队, 更使我无地自容因为我很害怕怕父母打骂,怕同学嘲笑,怕老师 白眼……”稚嫩的话语中充满着压抑和苦闷。
班主任看了他的心理日 记能不为之动容吗?于是, 这位班主任老师在他的日记后面首先写下 了自己的过错, 接着写了些安慰的话, 然后分析了他这次考试成绩不 理想的原因,心平气和,句句话语都打动了他的心这位学生接过老 师还给他的心理日记看了以后, 感动万分,在老师地回复后面写下了 八个刚劲有力的字:“宽宏大量,值得尊敬 ” 3、它是对师生谈心活动的拓展和补充 谈心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对及时有效的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谈心常常受 场地、时间、师生双方的心态等多种不确定因数的影响从 而使效果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使学生反感,一言不发,因 而也会使教师处于尴尬地步,甚至不耐烦或发火据有关专 家不完全调查显示只有 10%的学生“会与班主任无所不 谈”,只有 14%的学生“经常找班主任谈心” ,有 65%的教 师不能在一学期内与所任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谈心, 有 65 %的教师认为 “没有时间和精力” 是他们不经常找学生 谈心的原因心理日记以其时间的随意性和交流的专一性、 自由性、时效性等特点,有效地弥补了谈心的面对面性和严 肃性,消除了学生的恐惧性有位学生说得好: “过去我不愿意与老师交谈,是怕讲错, 挨老师的批评。
当老师找我谈心时,总感到自己哪个地方做 错了什么,心里很害怕因此不愿意多说话,更不愿意把心 里话说出来现在,用心理日记把自己心里的疙瘩写出来, 看不到老师的脸色,我不怕何况,老师都有评语回复,而 且写的心平气和,帮我解决了心理的疙瘩,我心里舒畅,一 点也不怕4、它是师生建立和谐的桥梁 师生关系本应是平等的,它们之间应该是朋友但由 于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学生总认为老师是高学生一等的, 是父辈与子女的关系,总感觉到老师有一条无形的不可逾越 的代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的看到老师总是躲躲 闪闪,不愿意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思想,交流心理问题而 心理日记通过师生互写,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得到了心灵 的碰撞,好像润滑剂一样,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促进了师 生关系的和谐学生有了与老师平等的心理,在心理日记上 就会无话不谈,无所不写这样,在心理日记上学生写,老 师也写,自然而然的师生之间就成了笔友,心理日记也就成 了师生间建立和谐的桥梁有位学生考试屡考屡差,心里非常苦闷他在给班主任 的心理日记中写道“这些日子以来,我几乎失去了快乐,失 败总是伴随着我我不知人生还对我有什么意思 ”班主 任看了他的心理日记后很震惊。
于是,赶忙在那位学生的心 理日记后面肯定了他对自己的信任,并指出“老师会永远做 你的知心朋友——快乐与你分享,痛苦是与你分担,迷惘时 给你指点” 然后,用长跑冲刺前总得经历一段让人意欲放 弃的窒息阶段作比喻,告诉学生挺过难关,前面就会有鲜花 和掌声接着给学生提供了两种释放郁闷的方法:多听音乐 和适当做些长跑运动学生看了老师给自己的回复,心情好 多了,并按老师的指导去做事后,他在心里日记中写道; “老师,我现在的心理负担轻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我永 远忘不了心理日记给我带来的安慰和帮助 ”三、心理日记的做法1、让学生乐于参与在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前,应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心理日记,了解些心理日记的好处,明白 些心理日记的意义进而发动学生大胆地写,并告诉学生, 老师会给你保密,会对你提出的问题给遇予答复在做好班 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心理讲座,巧妙 而自然地引导学生愉快地接受这一活动同时,建议学生不 妨试一试2、让学生有话可写 日记,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写得来但怎样写心 理日记,开始会无从下笔班主任在应在做好学生心理工作 的基础上, 在学生匆匆欲试时, 给学生指点心理日记的写法 这就是把自己身上或碰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幻想、焦虑、 自卑、偏执、逆反、自满、羞怯、嫉妒、闭锁、纳闷、压抑、 厌世等,不必面面俱到,什么时候碰到什么时候就写。
写好 了就交给老师总之,有什么心里话就像老师倾吐什么,不 必顾虑,不必害怕3、让学生敢于倾诉班主任收到学生交来的心理日记后,不应将其放在桌面 上,而应锁在办公桌内;日记内容也不应向同事或家长散发 和交流,而应小心翼翼的保护好学生的心理秘密,让学生感 到与老师交流心理问题安全、放心、可靠,从而取得学生的 信任4、让学生喜于交流班主任收到学生的心理日记后,不管多忙,都要针对学 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回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写 评语时,语句要通俗易懂,恰如其分,富有启发性,并要肯 定学生的成绩,同情学生的遭遇,鼓励学生的进步,提出富 有建设性的建议和饱含深情的期望……这一切都将使学生 认识到与老师的心理交流比与伙伴、笔友、网友的交流更趋 理性和指导性,收获更大、更多从而,让学生又满足感, 愉悦感, 乐于参与, 喜与交流, 使学生尽快走出成长的烦恼教师“心罚”行为的危害,心理归因及矫正对策探讨写作提纲:绪论:健康对于个人来说 ,是事业之本 ,幸福之源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 , 美国健康教育专家鲍尔和霍尔就指出 ”健康就是人们身体 ,心情和精 神方面都 ,精力充沛的状态 .”1947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宪章中指出 ”健康 不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 而是保持身体上, 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 的完美状态。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 教师队伍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健康的心理素质, 身体和心 理的健康是做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 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 的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是素质教育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完善,了解和锐 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人处;热爱生活,乐于工作;适应现实;培 养良好的心境;与集体融为一体,与时代步调合拍等良好的健康心理 只要这样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教师“心罚”行为的概念二、教师“心罚”学生的“武器”主要有三种:1 .语言 2.行为 3.沉默三、 教师“心罚”行为的危害1、 “心罚”对学生智能发展的影响2、“心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四、 教师“心罚”行为的心理归因1 .社会对教师的角色定位给予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2. 现行的教育体制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3、 学校制度和人际关系氛围也会对教师心理健康造成影响4. 市场经济的冲击带来与其他职业收入的落差也构成心理 负担五、 减少“心罚”行为的对策探讨1、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2、 全社会都来关心教师3、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结束语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产生心理困惑、心理障碍, 甚至心理疾病。
教师所面临的职业压力比一般人要大的多, 心理危机问题也就相当严重 假如真的出现了心理危机, 也不必过分担忧,请相信自己可以拯救自己教师“心罚”行为的危害,心理归因及矫正对策探讨内容摘要: “心罚 ”是教师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而施加于学生心 理上的惩罚 “心罚”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学生的心灵,有的甚至造 成严重后果教师“心罚”学生的原因有很多 ,从教师自身来说, “心罚”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有密切关系 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外部行为 现行的教育体制、 社会对教师的 角色定位以及市场经济冲击带来与其他职业收入的落差和来自家庭的压力、 学校制度和 人际关系氛围都是造成教师 “心罚” 行为的诱因 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工作中,切忌“心罚”行为关键词:心 理 偏 差 矫 正 对 策绪论健康对于个人来说 ,是事业之本 ,幸福之源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 ,美国健康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