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石潭记练习答案.docx
4页〈〈小石潭记》练习一、常识1. 本文选自,作者,朝人,著名文学家,他在做永州司马时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02. 除了本文外,我们学过作者贬谪永州时写过的一篇文章,篇名为《》;还学过他写的一篇寓言故事,篇名《》答案:1•《柳河东集》柳宗元唐《永州八记》2.捕蛇者说黔之驴二、解释加点词语1.心乐之乐:2.水尤清洌清洌:3.青树翠蔓翠蔓: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5.日光下彻彻:6.影布石上布:7.佁然不动佁然: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10.斗折蛇行斗:11.其岸势犬牙差互差:12.凄神寒骨凄:13.悄怆幽邃邃:14.以其境过清清:答案:1•以……为乐,对……感到快乐2.清澈3.翠绿的藤蔓4.大约5.透过、穿过6•映现7.愣住的样子8.忽然9,迅速10.像北斗星七星那样11.交错12.使……感到凄凉13.深14.凄清,冷清清三、句子翻译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案:1.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无法看到溪水的源头。
3.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4.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四、内容理解1. 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了潭水溪流的特点答案: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比喻曲折、蜿蜒、绵长2. 第二段中写潭中游鱼静态游姿的句子是“”,写游鱼动态游姿的句子是“”;最能衬托出潭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答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皆若空游无所依3. 全文以为线索,描写了小石潭的环境,也抒写了作者由到的感情变化,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答案:作者的游踪凄清幽美愉悦(乐)忧伤(凄)被贬官后无法排遣的凄苦忧伤4.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第1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了小石潭的概貌B. 本文第2段,观赏小石潭的游鱼,写出了鱼儿的活泼C. 本文第3段,远望小石潭的西南,写出了岸势的曲折D. 本文第4段,感受小石潭的气氛,抒发了内心的忧思答案:B5. 下列对文章第5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同游者中既有作者的亲戚,也有随从,还有朋友。
B. 因为是游记,所以有必要交代同游者,以便读者了解C. 虽然同游者关系亲近,但作者还是难以排解内心忧郁D. 由于同游者人数众多,所以大家游玩的兴致很高答案:D6.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B.第②段写了小石潭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C.第③段写小石潭的源头一一小溪和岸势D.第④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答案:A(经过和概貌)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答案:BB. 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8.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B. 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C. 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 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答案:C9.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 “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答案:D10.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仅高度概括了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点睛之笔B. 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是潭的西岸,依据是“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C. “全石以为底”一句既写出小石潭极为罕见,又侧面反映水的清洌D. 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用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贴切地写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答案: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