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高校图书馆全民性对外开放服务研究.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6896121
  • 上传时间:2022-06-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8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高校图书馆全民性对外开放服务研究    董丽娟(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215131)Keys: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社会开放Reference:文章从理论依据和客观现实角度,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向全社会开放的必然和使命从运行模式、服务内容、法律制度、服务理念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向全社会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在放眼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改进措施G258.6:A:1003-1588(2013)09-0027-04收稿日期:2013-08-05作者简介:董丽娟(1978-),苏州大学图书馆馆员1高校图书馆开展全民性对外开放服务的背景1.1理论依据1.1.1国际层面20世纪30年代初,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了“图书馆学五定律(FiveLawsofLibraryScience)”其基本内容是:①书是为了用的②每个读者有其书③每本书有其读者④节省读者时间⑤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读者不分层次、等级,体现了“平等”;图书馆不分类别,强调了其动态性以及“用”的价值这是对图书馆这一职业的最简明的表述,也是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主旨和目标1.1.2国家层面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

      该规程(第二十一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文件虽然没有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做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对何为“有条件”进行界定,但是,首次提出高校图书馆要向社会开放,其意义重大,标志着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敞开大门已成定局1.1.3学术机构层面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其中指出:“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3]”《宣言》强调了“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表明高校图书馆除了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特殊使命外,同时也承担着一般图书馆的责任: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1.1.4地方层面我国部分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图书馆地方法规如:《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第十条也规定:“本市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对社会开放[4]1.2客观现实1.2.1高校图书馆利用率不容乐观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

      《中国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794所公立大学图书馆藏书6.6亿多册,大学图书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占总数的65%,拥有联机数据库的为30%然而,资源的使用效益却不尽如人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馆藏纸质资源利用率普遍低于40%,有的还不足20%许多高校图书馆与王启云在图谋博客《关于高校图书馆文献利用状况的思考》一文中,统计的某高校图书馆的境遇一样2007年~2012年可借文献馆藏量逐年递增(2012年为2007年的1.18倍),借阅量逐年锐减(2012年为2007年的47.8%),利用率逐年锐减(从14.59%到5.92%),年借阅册次锐减(2009年为2007年的48.7%)被借阅的书,2007年平均每本被借2.92次(2009年为1.97次)高校图书馆的“功能”转变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在各类考试期间更明显):很长的读者队伍等在图书馆的大门外,让人误认为图书馆是“人丁兴旺”,其实不然,读者多是到图书馆的自修室学习,高校图书馆一度变成了自习馆高校图书馆利用时段不平衡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不同之处,在于存在着寒暑假,在此期间,图书馆按照学校规定开放,校内读者到馆率降低,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2.2公共图书馆无法满足读者需求我国2,884家公共图书馆藏书4亿册,而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仅为28.6%,拥有联机数据库的为2.9%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修订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中规定,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应达到1.5~2.5册,而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人均占有量仅为0.27册;按照国际标准,在城市主要居民区,步行3~4公里就应有一个较大的图书馆,每5万人应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在我国,平均每45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在一些大城市情况更为严重,例如:在拥有近1,700万常住人口的北京,公共图书馆只有25家,平均约68万人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从书籍的量和质上,我国公共图书馆都不符合国际标准,这就加大了读者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矛盾1.2.3读者要求开放的呼声高涨2007年,《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就“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举行联合调查,共有近两千人参与了调查其中,在“你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否应该向公众全面开放”的调查中,有75.99%的人选择“应该,高校没有独占书籍资源的权力,公众应该从高校图书馆中广泛获益[5]读者普遍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公共资源,是纳税人供养的社会文化资源,摒弃身份、地位、贫贱之别,给每一个想读书的人阅读的机会,这是高校图书馆的现实使命与重大责任。

      2高校图书馆全民性对外开放服务的现状2.1运行模式有局限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目前采取以“联盟”为主的模式,分两种:①系统内联盟其服务项目有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服务对象是参与联盟的各单位的用户此类联盟以教育系统联盟最为显著,以江苏为例,近几年,江苏省各高校依托JALIS,构建了多个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如:“南京高校文献资源服务”大学城模式;以苏州、无锡为代表的中心城模式;以徐州、淮阴、盐城等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地区为代表的教联体模式;以常州科教城为代表的高职高专模式[6]这样的“联盟”登录时都需要账号和密码,也就是说,在一定意义上是限制某些人的行为这是狭义的对外开放服务②跨系统联盟它是由多个不同性质的单位(通常是由文化、教育、科研三大系统)联合起来的,多以借阅文献为主,但也受条件限制,其服务对象是针对全社会各层次、各行业的用户这是广义的对外开放服务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江西、吉林、天津、深圳等地都已建立跨系统联盟,以首都图书馆联盟、“深圳文献港”等闻名2.2服务内容单一目前,以上两种“联盟”,无论是馆际互借、原文传递还是到馆享受服务都是以借阅为主,鲜有专门针对社会读者的活动联盟内的成员馆之间在享受对方的服务项目上不能完全和本馆的服务对等,是有条件、有限制的。

      目前,“首都图书馆联盟”的成员馆多数都对社会读者设置了“门槛”,因校而异,有的规定只能阅览不能外借,有的要求单位出具介绍信,甚至有个别图书馆要求“买门票”大多数图书馆是以收取一定费用,办理临时借阅证的形式向社会用户开放2.3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向全社会服务缺乏统一的服务法律与制度建设作为保障,虽然有政策指导,如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但对高校图书馆如何对社会开放等具体问题,如对外服务的方式、范围及要求等没有形成规范体系,增加了实施过程中的任意性[7]有关社会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制度不完善或不醒目,多数图书馆没有在馆内或网站上注明校外读者办证等事项,没有明确的服务规则2.4专职部门缺乏多数高校图书馆没有设立专门进行全社会服务推广的部门,一般由读者服务部代为管理2.5服务理念落后高校图书馆的制度职能定位(见表1)和本位主义思想,使其习惯了封闭式管理,还无法完全接受向全社会服务的理念,即使有可能,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也利用种种借口,将社会读者排斥在校门外目前,还没有一所国内高校图书馆打出服务大众的口号或目标来彰显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决心与价值3国外高校图书馆全民性对外开放服务实践放眼国外,德国著名图书馆学家诺德所说的“图书馆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共识。

      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知名大学的图书馆也都以开放著称(见表2)由表2可知,国外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得比较早,图书馆普遍认为:既然接受了国家税金的补助,理应向全社会开放有图书馆法作为保障,为社会读者提供的服务项目繁多,与校内读者的权利相当,在提供服务资源方面主要以纸质资源为主,涉及版权问题的所购买的电子资源一般不向社会开放,但自建的各类数据库大部分还是开放的,还有的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公开展示珍贵资料,比如:熊本大学图书馆将其收藏的珍贵资料“阿苏家文书”向市民展示,共有6,000多人前来参观展览[9]4我国高校图书馆全民性对外开放服务的改进措施4.1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人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是社会的图书馆,大学师生可以去图书馆阅读,市民获取知识的权益也应该受到尊重、保护和激励,这不仅是大学精神的内在需求,彰显大学的开放胸襟,更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责任高校图书馆要强调为社会服务的大学服务理念,树立服务大众的目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用户”提供服务,深化“以用户为本”的基本服务理念在开放程度、服务力度上不搞一刀切,走分层次开放,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开放4.2法律制度纵观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先进的国家,就是得益于法律、制度建设,如:美国早在1925年就制定了“图书馆法”,日本的《国立国会图书馆法》、《图书馆法》和《学校图书馆法》,保障了图书馆生存的连续性和合法性。

      完整、健全、规范的法律制度,保障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规范与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尽快制定图书馆法,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方面的各个环节加以规范4.3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在对外开放服务中,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而要按照自身的特点,开展“特色”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储备书库,把复本多的书存储起来,供社会读者借阅;在数字时代,通过数字技术、物流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也是开放高校图书馆的一种方式,图书馆自建的各类数据库可以向读者开放;高校图书馆将馆内的珍贵资料向社会巡回展览;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本校学科专业针对社会读者开展特色服务4.4一揽子问题解决方案对高校图书馆向全社会开放持反对态度者认为,图书馆对外开放会造成人员、经费的不足,影响本校的教学和科研,以及社会读者诚信等笔者认为,影响是有限的,一切问题都有解决方法高校图书馆可以引入志愿者、支持馆员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2002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也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收取适当费用[2]”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适当收费、吸引政府支持、基金帮助、团体和个人参与,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可以先向其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产业机构等比较需要高校专业文献的人员开放,然后再依据条件的成熟、完善程度,逐步扩展到向全社会的普通市民开放为保障校内人员有利用图书资料的优先权,已借给市民的图书资料在需要时可要求市民及时归还;在期末考试期间图书馆停止对外开放,等等采取分层次、分时段服务,解决影响教学和科研的问题借鉴近年来国内免费博物馆开放过程中探索的提前预约机制,免去高校图书馆对流量失控的担忧借鉴西华大学图书馆的经验,使用二代身份证进行借阅管理,图书全部使用电子标签管理系统,解决社会读者诚信问题Reference:[1]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2012-12-21].[3]《图书馆服务宣言》.[EB/O。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