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小型国有企业深化产权改革的思考.docx
5页新形势下中小型国有企业深化产权改革的思考 汤 颖(广东省广业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30)【摘 要】经过前段时期大规模中小型国有企业重组改革,国有资产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但是现有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各种新老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权改革,通过内部整合或外部合作,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主要对中小型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深化产权改革进行讨论研究关键词】国有;中小型;产权;深化改革经过3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我国国有企业的分布和质量得到优化和改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2000年以后国家和各省、市陆续出台了促进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后,各地积极推进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采取国有资本全面退出或退出控股地位,或合并进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等办法,全面放开搞活中小型国有企业现有的国有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处在竞争性、非国家战略控制的领域这些企业的进一步产权改革,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能力一、新形势下中小型国企现状1.中小型国有企业权属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中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在十五届四中全会后大大加快,全面放开发展经过改革,现有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过整合重组后,归属于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集团所属下属企业;另一种是属于地方国有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所属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在企业性质上表现有国有独资企业或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关系上,属于上级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集团直接持股或委托管理;管理关系上,从属于上级企业的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范畴地方国有企业,规模上多属于中小型国有企业,对当地经济社会仍有较大影响,但并非属于国家战略控制领域2.中小型国有企业仍然占有较大比重根据统计资料反映,中小型国有企业占全国国有企业总户数的73%;占国有资产总量的45%,其中小型国有企业仍达到四分之一规模地方国有企业,特别是县市级国有企业,占全国国有企业总户数近70%,资产总量和从业人员占全国国有企业均超过50%,这部分多数属于中小型国有企业3.中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有待深化中小型国有企业整体划入大型国有企业或者转变为国有公司,基本上未进行更深一步的产权改革,改变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关系,并未深入触及国有资产产权和企业治理、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二、目前中小型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经过前期大规模“抓大放小”和“放开搞活”等改革后,目前中小型国有企业仍然有着传统国有企业的问题,如机制不灵活、运作效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等老问题;同时,还面临着自主经营责任不到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重视、上级主管单位监管不严,以及人员负担重、维稳压力大等新问题一)对中小型国有企业进一步产权改革不重视经过十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目前国有企业已经基本摆脱了大面积亏损的局面,国有资产实力大大增强,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也大为增强,目前对国有企业进一步产权改革的紧迫性似乎已经没有当年那么紧迫,因此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重视,对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遗留的问题采取修修补补的办法对付经济增长带来的国有企业矛盾减少,大型国有企业的成功,掩盖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如果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目前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各种问题将会集中暴露出来二)中小型国有企业的行业质量仍有待提升[来自wwW.lw5U.coM] 经过上一轮的改革,保留下来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都是相对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很多只是出于地方垄断地位,具有较好盈利能力,从而成为保留在国有企业体系内的企业。
此外,有一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受限于国有企业的本身局限性,原有较为优秀的国有企业,经过几年的运作逐步落后于市场如何重新调整国有企业的行业布局和正确定位,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摆在国有企业面前要进一步改革的任务三)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需要进一步规范从企业外部治理上看,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董事会和总经理依然受到行政的干扰,董事长、总经理都由上级党政机构“一纸任命”,无法形成制衡,董事会形同一个“空壳”同时,国有企业经营者拥有的是企业资产的控制权、支配权,而不拥有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决策和有效管理权这样容易使经营者过分追求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会不同程度地危害国有企业的利益,降低企业经营效率,阻碍企业的发展从企业内部治理上看,国有企业转为公司后,大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虽然表面上都按公司法要求,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采取董事会聘任总经理从制度安排上说,权责界定基本清晰但是多数企业仍沿袭原有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制的结果是换汤不换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和决策作用,监管职能与经营职能混杂不清,监督约束机制建立不健全,。
四)中小型国有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与市场经济要求有较大差距国有中小企业的共同点就是规模小,经营分散,依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浓重色彩,组织制度建设不符合市场竞争的发展规律,管理体制滞后于市场的竞争要求在内部管理方面,国有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家长制”作风,导致其在组织结构、人事劳动、财务会计、生产经营、市场供销等各方面的管理均缺乏严格规范内部监督以上级企业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为主,内部控制因企业自身体系缺陷,监管机构形同虚设,经营者自我控制不[来自wWw.lW5u.Com]严,存在着表面合规实质缺乏有效监管在人事管理方面,中小型国有企业对人员管理实行二元治理结构,高层人员由上级管理,中层及基层由本单位管理,两者利益不一致,导致公司运作中出现冲突,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一方面,高管人员行政化倾向严重,对上负责、求稳心态明显,在考虑经营和发展的同时更自身政治上的稳定与和谐另一方面,人员晋升和退出机制不合理,一些能力低的员工不愿分流离岗,能力高要晋升要按资排辈,加重了企业人工成本,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影响了企业持续发展在激励机制方面,根据现有的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规定,国有企业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以经营效益为考核重点,同时在合规、安全生产、维稳等方面予以一票否则制度。
这种激励导向导致国有企业经营者以稳为主,而非以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和企业长远持续发展为主,致使企业错失了不少发展良机,国有资产实质上相对贬值,失去了应有的经济收益在分配制度上,在理论上国企经营者收入的依据并没有真正解决,在实践中没有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和分配原则存在高层人员和一般员工收入差距较大,分配不公的现象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没有落实到位三、深化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势在必行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现状和问题,无一不是需要进一步对中小型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才能加以解决,以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小型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不会影响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改革的阻力和障碍也较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推进产权改革深化中小型国有企业,通过产权多元化改革,一是可以真正建立以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互相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有利于用市场评价标准选择企业经营者,有助于出资人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选择优秀经营者,有助于企业家职业化;三是有利于优化激励机制,减少短期行为,吸收经营层、技术骨干持股,可以将个人自身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拥有更强的凝聚力;四是通过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制衡达到科学管理,堵塞管理漏洞,如减少铺张浪费、损公肥私等行为。
四、深化中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模式选择中小型国有企业深化产权改革,在实现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鉴于现有中小型国有企业普遍具有较好资产,或者处于地方经济较优地位,原有的国有企业退出并不利于体现国有资产的价值建议从内部重组和外部合作,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1.内部资源和业务整合属于国有企业集团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内部资源、业务整合:(1)股份制改造,将中小型企业转变了下属战略经营单位,作为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进行管理;(2)内部国有资产划转,将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和资产整合进新的业务部门一方面可以增强集团整体竞争力,解决中小型企业本身实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整合改变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管控程度以及内部治理,逐步向现代企业转变2.吸收经营层、技术管理骨干持股尽管在前段时间的实践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非议,但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创新模式,其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随着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这一改革模式应在规范操作中进一步推进,已达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留着优秀人才,调动企业家、技术管理人员积极性,共同分享经营成果,达到“共赢”的目的3.优势互补合作,引入优势合作企业实施产权多元化。
利用中小型国有企业在行业或地方的市场地位,以及本身的实力,通过出让部分股权的方式,与央企、省级国企或大型外资、民营企业合作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同时,一方面改善企业本身的治理结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增强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们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继续深化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既是我国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小型国有企业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势在必行希望引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的重视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