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陆的变迁》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路.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48259947
  • 上传时间:2024-01-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01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海陆的变迁》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路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东阿中学的刘秀苓,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这一节的课件设计意图和设计思路,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本节课件使用powerpoint2003制作而成,共设计了39张幻灯片,5段小视频,所使用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教师教学用书》光盘内的图片五段视频均由优酷网,酷6网,土豆网等视频网站下载,并转换为MPG格式,在装有windowsXP操作系统并使用powerpoint2003播放可以取得最佳效果考虑到本节课教材容量较大,要合理安排时间,同时接合初一学生活跃,有着较高的探研热情但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很浅薄,理性思维比较弱的特点,我将本节课件的设计思想订为以下四点:(1) 选用了丰富的影音和图像材料,在教学中自始至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研热情2) 对教材内容,材料和活动题,进行重新的整合,以课件串连,设计一个边讲边探讨的小故事,从而突破本节的教学设计中的难点——大陆漂移说3) 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突破本节的重点:构块的运动4) 创设情境,设计适合初一学生的学情的练习,通过多媒体课件,落实本节的知识。

      现在我就接合课件说一说本节的设计思路:课本中有一段“沧海桑田”的文字材料介绍,我将它变成了成语故事小动画 “沧海桑田”,并提出问题:“麻姑看到了什么样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由现象导入本质,教师总结,引入新课本节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海陆变迁的原因,魏格纳的故事,板块的运动,收获园地,学习网站链接第一部分:海陆变迁的原因:根据课本第一框题中有一个三个实例的活动题,我将这三个实例做成多媒体课件材料,逐一认识,每一则材料都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片,反映一个海陆变迁的原因第一则材料中,将提问的问题细化为一系列的小问题,地质学家发现什么?这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原来是什么样子,后来又怎样了,它发生了什么样的海陆变迁?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的过程,为后面的问题做好铺垫第二则材料就可以直接提问台湾海峡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海陆变迁?从而总结原因第三则材料则更换提问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也可以使海陆发生变迁最后对三则材料进行汇总,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第二部分:魏格纳的故事:本课第二框题“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主要是讲大陆漂移说内容,本部分内容,是本节课较为难以处理的一个部分因为本部分内容并非重点问题,但在课本设计上却用了很多文字,图片,活动题,还有一段阅读材料。

      如果不将本部分内容,加以重组和整合,不但用时较多,还会使教学过程零乱不堪所以我将本部分内容重组,将以阅读材料为线,插入课本中的图片及活动题,设计成为一个多媒体课件中的一个小故事先用课本中的人们对大洲和大洋是否固定不变的讨论,导入魏格纳的故事——大陆漂移说在整个小故事当中,始终使用这一组相同的图片和标题,一是为了美观和课件的风格统一,二是为了营造故事的氛围,使学生的兴趣保持始终我将小故事,设计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一至两张幻灯片组成:第一部分偶然发现,通过故事中魏格纳的发现,引导学生也在地图上发现大洲轮廓的相似性,既而进入第二部分大胆假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明确证明自己假设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证据,从而顺理成章的进入第三部分寻找证据,我将课本中的两个活动题,设计成为两个证据,让学生认识到在生物相同性和古老地层的相似性都可以做为证据使用,接着进入第四部分提出学说,用一组flash动画演示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再次阅读课本内容,认识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最后进行第五部分科学启示,学生讨论在故事中受到的启示本环节结束时,学生已能将知识目标升华为感情目标,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启发,从而完成感情教育。

      第三部分:板块的运动:首先通过一段板块构造学说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本环节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之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结合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进行填空,对本环节内容有一个初步完整的认识接下来对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进行逐一学习,利用六大板块的空白图,完成学生的自学,并由学生指图讲解,对六大板块进行粗读之后,出示六大板块的名称,对地图进行细读,回答几个简单问题接着学习六大板块的内容之二,板块是在不断运动的,引导学生认识两种板块运动方式利用红海的变迁实例对张裂运动进行认识,并认识张裂运动的产生使红海发生的变化再通过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三个地区的观察,认识挤压运动的实例,接着播放一组板块挤压的动画,先让学生完整看一遍,再分三段具体观察,认识挤压运动带来的地壳变化再利用刚才的知识,对以上三个地区的变化进行分析并用喜马拉雅山的不断长高,来提示学生板块的运动仍在继续并引出世界山系的分布,引导学生利用课本最后一页世界地形图,认识两大山系的名称在稍做总结后,出示两段录像片断,一个是火山,一个是地震,并在播放时,教师用语言进行解说,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用flash动画演示,火山地震常发生的地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板块边缘多火山地震,再用一组材料来印证,学生的答案,从而最终总结出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在本环节的设计中,课件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有理有据地帮助学生将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一一理解,并巩固下来,节省了教学时间第四部分:收获园地——巩固练习: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是收获的时候了,看看我们这一节课都收获了哪些知识?引领学生将本节课主线内容做一个小结接着进行巩固练习,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卡通形象蜡笔小新创设了一个情境——是真是假,通过本练习的内容,对学生知识进行落实最后向学生介绍两个学习网站让有条件的学生也可课下了解更多关于海陆变迁的知识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计,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