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 修订-可编辑.docx
2页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1. 仁爱孝悌:“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一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孝”是人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悌,敬爱兄长 “融四岁,能让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我们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一个青少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2. 谦和好礼:“谦”即为谦虚,“和”即为和睦家族、邻里, “好礼”即为有礼,注重礼义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故事,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被人称颂的人大都是 “谦和好礼”的3. 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
“知报”就是知恩必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4. 精忠报国: “忠”即为忠于国家,忠于皇帝报国即为报效祖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将都是精忠报国的典范譬如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收复宝岛台湾的郑成功5. 克己奉公:“克已”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 “奉公”就是服从于整体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个人利益服要从集体利益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有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是古代人对克已奉公的最好诠释这个思想更加符合当前阶段党的思想路线6. 修己慎独: “修已”就是自我修身,加强修养和自觉性;“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已,有高度的自觉性加强自我修养最关键的是“慎独” 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可见慎独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高高在上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如此的强大 7. 见利思义:“义”指义气,正义义”和“利”(概称为“义利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孔子说“见利思义”,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孟子的论述最为人们所熟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2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然,舍生取义的极端情况不是总会发生的,大多数情况下,要做到的是“见利思义”和“先义后利”孔子说“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也不是说君子不需要利,而是说对君子而言,谈论“义”更能明白,因为君子是在“义”的前提下谋取“利”,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古以来“舍身取义” 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的屈原和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及文天祥曾吟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诠释了“舍生取义,死而无憾”的人生态度8. 勤俭廉政:即勤劳节俭、谦明正直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端,为官清正廉明白居易曾怒打行贿人,而朱元璋更是体恤群众从而每天“ 四菜一汤”,不铺张浪费 只有这样的君主,这样的臣子才会有所作为,并被后人牢记9. 笃实宽厚:“笃实”即为忠诚老实它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宽厚”即为待人宽宏大量李世民不仅以史为鉴,还宽厚待人,所以他才能成为一名被后人称赞的明君10. 勇毅力行: “勇毅”就是做事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力行”就是身体力行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平时“温良恭俭让”,但涉及到“仁”的大问题时,却是“当仁不让”把重视内在修养和必要时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结合起来,才是一种完美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