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田生产方式的哲理体系.pdf
2页一、豐田生產方式的哲理體系□豐田生產方式TPS 哲理的理論框架包含「一個目標」、 「兩大支柱」和「一大基礎」□「一個目標」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生產,最大限度地使顧客滿意「兩大支柱」是准時化與人員自覺化准時化(JIY-Just in time)生產即以市場為龍頭在合適的時間、生產合適的數量和高質量的產品,JIT 需要以拉動生產為基礎,以平准化(Leveling System) 為條件所謂拉動生產是以看板管理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後道工序根據「市場」需要進行生產,對本工序在制品短缺的量從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制品量,從而形成全過程的拉動控制系統,絕不多生產一件產品平准化是指工件的被拉動到生產系統之前要進行人為的按照加工時間、數量、品種進行合理的搭配和排序,使拉動到生產系統中的工件流具有加工工時上的平穩性,保證均衡生產,同時在品種和數量上實現混流加式運動,起到對市場多品種、小批量需要的快速反應和滿足功能人員自主化是人員與機械設備的有機配合行為生產線上產生質量、數量、品種上的問題機械設備自動停機,並有指示顯示,而任何人發現故障問題都有權立即停止生產線,主動排除故障,解決問題同時將質量管理溶入生產過程,變為每一個員工的自主行為,將一切工作變為有效勞動。
□「一大基礎」是指改善(Improvement)改善是 TPS 的基礎,可以說沒有改善就沒有TPS這裡的改善是指這樣的含義:1從局部到整體永遠存在著改進與提高的余地在工作、操作方法、質量、生產結構和管理方式上要不斷地改進與提高2消除一切浪費TPS 哲理認為不能提高附加價值的一切工作(包括生產過剩、庫存、等待、搬運、加工中的某些活動,多余的動作,不良品的返工等)都浪費這些浪費必須經過全員努力不斷消除3連續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 是當今國際上流行的管理思想它是指以消除浪費和改進提高的思想為依托,對生產與管理中的問題,采用由易到難的原則,不斷地改善、鞏固,改善、提高的方法,經過不懈的努力,以求長期的積累,獲得顯著效果□二我國企業推行TPS 活動中存在的問題□80 年代初,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就派出一個40 人的代表團專門訪問豐田公司,進行了現場考察學習達半年之久,回來後在一汽各分廠推行豐田生產方式特別是到了90 年代初,一汽變速箱廠采用豐田生產方式,取得了降低在制品70%的佳績另外,湖北東風汽車公司的「一個流」生產,以及上海易初摩托車廠的精益生產都收效甚佳但是這些廠家都存在一個怎樣繼續深入發展TPS 的問題。
在國內也有眾多的企業試行豐田生產方式未能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何正確理解TPS 是關鍵問題 ,概括地說 ,在國內對 TPS理解不完善的地方大致在如下幾個方面:□(1)關於 JIT 的問題豐田生產方式不僅僅是准時生產與看板管理,如果僅僅從形式去效仿看板管理是不能成功的 JIT 是 TPS 核心問題之,拉動生產是JIT 的主要手段,也是大野耐一的典型代表作但是JIT是不能脫離另一支柱人員自主化和改善而獨立存在的因而TPS 的開發必然是一個企業整體的、長期的行為它是一個系統管理,是一個全員參加的、思想統一的、不斷改進的系統過程TPS 的開發從局部試點開始,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絕不能局限在局部,不能孤立存在□(2)關於推行豐田生產方式的條件改善是 TPS 哲理的基礎與條件 ,也就是推行TPS 首先從連續改善入手目前,天津豐田技術中心在豐田公司與天津汽車公司在合資企業正在推行TPS,他們就是先從改善入手,而不是馬上推行JIT原因何在 ?首先是因為改善是貫穿TPS 的產生、成長、成熟的發展的整個過程其次 JIT 的實行需要有較高水平的管理基礎來保證如,快速換模,先進的操作方法,合理的物流系統,科學的定額和期標准,員工素質與設備完好率高等。
所有這些條件必須具備,才能實行JIT 生產 □(3)關於質量管理質量管理不是獨立存在的體系,它必須溶於生產過程我國的企業都設有專門的質量管理部門,這樣一來,使質量管理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管理體系而質量管理是不能脫離生產現場的加工操作及包裝、運輸的全部過程的,必須融為一體,而不是獨做表面文章□(4)關於工業工程 (IE-Industrial Engineering)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生產調整部部長中山清孝指出「豐田生產方式就是工業工程在豐田公司現代管理中的應用」可以說工業工程是豐田生產方式實現的支撐性技術體系,特別是改善活動依托的理與方法主要是IE同時也是美國、西歐各種現代管理模式(例如:CIMS,MRPⅡ)的技術支撐體系因而,我國企業要推行TPS,特別是建立適合國情、廠情的TPS,就一定要從推行工業工程入手,否則很難成功□(5)關於整體化問題我國許多企業在推行質量管理、工業工程、技術改造、市場研究,CIMS 工程等都按職能部門劃分,甚至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各搞一套,這是不正確的上述工作應集成一體,形成全廠行為,確立本企業的模式,以IE 為支撐技術,經過連續不斷的改善與努力,最終求得企業整體化效益。
□三、我國企業推行TPS 的途徑與策略 □(1)培訓既是推行TPS的突破口,又是TPS 工程自始至終的工作內容,應在全公司范圍內培訓TPS 哲理和工業工程的理論與方法同時要注意研究國內外推行過TPS 企業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2)堅持從規劃入手,試點與系統開發的並行工程我國企業開發TPS 應從一開始就做整體發展規劃,搞清本企業推行TPS 的條件有哪些還不具備確定改善的對象與目標,規劃推行TPS 的總體方案,從試點從手,充分考慮全系統的開發與推廣重點攻克快速換模,物流系統設計與改造,信息控制系統(如看板管理 )設計等問題,建立適合本企業的TPS 模式 □(3)加快體制改革的步伐TPS 工程不是單純的管理和技術問題,它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它的實現毫無疑問,需要與體制改革相適合,同時需要體制改革的支持,這恐怕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推行TPS 的關鍵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