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试卷(二)(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1.docx
11页单元检测试卷(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清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 A解析 根据“近代”“英国人民”及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可以判断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故A项正确2.在近代,仁记洋行(下图)是天津最有名的英商实业,它进驻天津应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C.《北京条约》签订后 D.《黄埔条约》签订后答案 C解析 《北京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因此答案为C项3.《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反映出( )A.普通民众缺乏国家民族的意识B.普通民众早已习惯于隔岸观火C.当地政府不准许下层民众参战D.清政府与民众没有相同的利益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出国人对外国侵略的冷漠,说明当时国人并没有意识到鸦片战争是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民族意识不是很强,A正确;鸦片战争是近代最早的西方侵略中国的战争,故“早已习惯于隔岸观火”表述错误,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当地政府不准许下层民众参战”,排除C;在外来侵略面前,政府和民众是有相同的利益的,排除D。
4.直接导致下表所示人口数量变动的历史事件应是( )江苏人口数量变动表(部分)1851年1865年苏州府657.1万228.9万江宁府452.9万108.7万镇江府247.5万51.9万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答案 A解析 表格显示1851~1865年,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天国运动以南京为中心,活动于苏南地区,导致该地区人口的递减,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局限于北京地区,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位于黄海和辽东半岛地区,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主要活动于京津地区,故D项错误5.下表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军182名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由此可知清末( )起家身份进士武进士举人武举贡生生员末弁无功名合计人数811037315117182晋升身份大学士总督巡抚布政、按察使布政使提督、总兵提督同品中等文武官员以下及未授职合计人数225175371086182A.阶层流动方式有悖传统B.科举选官体系完全崩溃C.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D.社会流民问题十分严重答案 A解析 材料表明军功是湘军成员晋升的主要途径,不同于往常的科举,说明阶层流动方式有悖传统,故A正确;“科举选官体系完全崩溃”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社会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故D错误。
故选A6.《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 )A.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B.满足了农民的愿望C.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D.实现了社会的公正答案 C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实行圣库制度,显然没有消灭私有制,并不是农民所想要的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正确;该制度违背历史潮流,A错误;B与材料主旨相反;D项公正说法绝对7.“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该状况的出现是由于美国取得了(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协办定关税权答案 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列强之间进行侵略权益的分享,一国获得的侵略权益其他列强们也自动获得,这属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内容,选B是符合题意8.1894年11月《纽约世界报》谴责日本时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作者列举佐证其观念的有力史实是( )A.日本两次挑起世界大战,野蛮侵略亚洲邻国B.日本发动甲午战争,野蛮侵略中国C.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强东北大片国土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制造南京大屠杀等惨案答案 B解析 依据题干“1894年11月”“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可知,是指对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批评,故B项正确。
A、C、D三项都发生于20世纪,故排除9.1900年6月,上海《字林西报》发表消息称东南各省督抚照会各国领事,表示无论北省有何举动,东南各省必当保护各国官商,而各国不得调动军队到东南各省这表明当时( )A.民主革命风潮波及南方各省B.清朝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C.列强势力范围大致划定D.地方可以越过中央进行外交答案 B解析 题干所提的时间信息“1900年6月”,这时八国联军已经开始侵华,民主革命风潮已经出现,但是并没有波及南方各省,故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列强的势力范围在此前早已划定,故C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信息直接反映了地方官员与外国领事之间的外交活动,题干中的“表明”需要透过这一现象看到本质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10.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两段历史的分界点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 B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此后民主共和思想开始广泛传播,B正确;A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开始;C是思想启蒙运动;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1.下表是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一年各地兵变统计表。
该表说明( )时间兵变次数时间兵变次数时间兵变次数民国元年28民国五年24民国九年19民国二年4民国六年17民国十年11民国三年13民国七年8民国十一年45民国四年3民国八年7合计179A.辛亥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稳定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外国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D.国民党新军阀之间混战不断答案 A解析 表格中的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一年各地兵变不断的现象表明辛亥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稳定,故选A12.《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中写道:在山东威海卫,“人民对北京的政治,丝毫不感兴趣,总统上升到皇帝这事,一点也打不动他们”这说明( )A.民众无视已有的民主权利B.政治变革保持了社会稳定C.辛亥革命脱离了中国实际D.辛亥革命失败存在必然性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了下层民众对政治变革的冷漠,这是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社会动员的结果,说明辛亥革命没有深入地改造中国社会而走向失败的必然性,故D项正确13.有人在日记中写道:“省城各学校之学生,各执小旗,书‘讨卖国贼’等字,奔走呼号……询系留日学生因驻日公使章宗祥将青岛私卖于日本,追章返国至天津,用炮击章,而步军统领捉拿19人下狱,议治该留学生之罪,都中各校一齐罢课,以救在狱之学生。
该日记写于( )A.1919年5月 B.1927年4月C.1937年7月 D.1945年5月答案 A解析 依据“驻日公使章宗祥将青岛私卖于日本”“各校一齐罢课,以救在狱之学生”可知,该日记写的是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A项正确14.下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D.人民解放战争蓬勃开展答案 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的主体是学生、个人,很少有军人与妇女参与,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期间展开的,与漫画中的“苏俄”“学生”等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1946年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与“苏俄”和“学生”等没有太大关系,故D项错误15.某学者认为“在这十年期间,中国有两个中央政府,一在北京市,一在广州,可是两方所能控制的区域都极为有限下列事件中,发生在“这十年期间”的有(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国民革命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 D.②④答案 D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北京的中央政府指的是北洋政府,组建于1912年;在广州的是广州国民政府,组建于1925年;辛亥革命爆发于这两个政府组建之前,所以发生在“这十年期间”的事件不可能有辛亥革命,故排除A、B、C项;故选D。
16.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观察下图判断,193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发动政变,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B.党内“左”倾错误泛滥,红军遭受重大损失C.日本侵占东北,中国共产党撤出东三省D.共产国际解散,中国共产党失去外援答案 B解析 根据“1934年”可知是红军长征的时间,党内“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红军遭受重大损失,故B正确;A是1927年,C是1931年,D是1935年,三者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7.1927年,毛泽东“因‘军事机会主义’而在中共中央里落选”军事机会主义”主要是指毛泽东( )A.将革命的力量转向农村B.进攻长沙遭受重大挫折C.不服从共产国际的指挥D.在反“围剿”中指挥不力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部队走向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被一些坚持城市中心道路的党内人士认为是“军事机会主义”,故选A18.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这一观点表明( )A.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B.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C.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D.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答案 A解析 材料体现当时仍存在“左”倾思想,故A正确,B错误;这次大会未正确分析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与动力,故C错误;这次大会存在着“左”倾思想,不是纠正右倾主义路线,故D错误。
19.“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B.长征时期红军的艰苦斗争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答案 C解析 “首战平型关”指的是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所以这段歌词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20.下列三个纪念馆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林则徐纪念馆 邓世昌纪念馆 谢晋元纪念馆A.列强侵略 B.民族抗争C.鸦片战争 D.抗击日本答案 B解析 林则徐、邓世昌和谢晋元均是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故B正确21.抗战期间,许多外国人纷纷涌进中国西北,来到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的抗日大本营延安,特别是美国人是这一时期最多的,有数十人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