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贝克汉姆传球及任意球技术运用分析.docx
9页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贝克汉姆传球及任意球技术运用分析 吉雅太(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摘 要】传球是现代足球最基本的技术之一,精准的传球是实施一切技战术的基础;而速度快角度刁钻的任意球更会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贝克汉姆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的传球及主罚任意球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发现贝克汉姆的传球成功率明显高于一般运动员;在强对抗下传球的成功率非常高,显示出优秀的技术能力和对抗能力;在弱对抗情况下,敢于冒险进攻,向对方危险区域传威胁球,并保持了较高的成功率;任意球主罚技术更是十分精湛,除助攻队友进球外,还能直接得分关键词】第18届世界杯;足球;贝克汉姆;传球;任意球一、前言(一)选题依据传球是现代足球最基本的技术之一,精准的传球是实施一切技战术的基础现代足球比赛快速激烈,具备准确、稳定的传球技术能力对全队的战术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当中,关键性的进球往往是通过准确的传球形成的;而速度快、弧度好、落点极佳的任意球,不仅能助攻队友,还可以射门得分,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
所以,在比赛中有一名脚法出众,传球与任意球技术高超的球员将对比赛的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在2006 年德国举办的第18 届世界杯足球比赛当中,英格兰队依靠队长贝克汉姆的出色发挥,取得三胜一平一负的战绩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本文通过对贝克汉姆在第18 届世界杯足球赛中传球及主罚任意球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在不同场区、不同对抗程度下的传球技术运用特征和任意球主罚特点,为我国改进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此方面的理论帮助二)文献综述传球是现代足球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是足球比赛实施一切技战术的基础传球是组织进攻、变化战术、渗透突破、创造射门、实现战术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比赛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当代足球正向着快速、全攻全守的方向发展着,在比赛中不停顿的及时传球,高度准确的转移中长传、高速运控球中进行隐蔽性传球以创造射门机会、进球良机,已是世界足球强队的重要标志目前针对传球的分析主要有:传球次数、传球成功率、传球方式、对抗程度、传球场区、上下半场对比等中外优秀足球运动员在传球技术上最突出的差距是中国运动员在对抗条件下运用传球次数较低在强对抗、次对抗条件下,中外足球优秀运动员虽然传球成功率几乎相同,但是中国优秀足球运动员传球运用次数明显少于外国优秀足球运动员,在强对抗条件下尤其明显;在弱对抗条件下,中国优秀足球运动员传球运用次数较多,但成功率低,这主要由较多运用威胁性传球导致。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贝克汉姆代表英格兰队在2006 年第18 届世界杯足球赛所参加的5 场比赛中,传球及主罚任意球技术运用情况二)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来自wWw.lw5u.coM] 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以及在中国期刊网等论文收录网站上,检索与“传球及任意球技术运用”相关的关键词,了解目前国内外足球学术成果中,对足球比赛中球员传球及任意球技术运用情况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 录像观察法观看贝克汉姆在2006 年第18 届世界杯中代表英格兰队所参加的5 场比赛的录像,进行观察统计通过对这5 场比赛的反复统计,不断完善统计指标,最终确定统计尺度和操作办法,对比赛中贝克汉姆传球及任意球技术运用的实施次数、效果、技术运用特点等进行分析统计以比赛转播录像为准,对于由于电视台转播问题引起的统计数据的少量缺损,在分析时会相应的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录像中有关统计的内容,采取定格、慢放、重放的方式观看,确保统计的准确性3. 数理统计法对通过录像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三)统计概念与尺度1. 场区划分按前场30 米,后场30 米,其余约45 米为中场的方式把场地分为三部分2. 统计指标尺度弱对抗状态:队员在传接球时其身旁2m 以内无防守队员的情况下传球,防守队员尽最大努力也不可能触到球, 只对进攻队员的传射行动构成轻微的防守障碍。
强对抗状态: 队员在传接球时其身旁2m 以内有防守队员进行防守的情况下传球,防守队员伸脚便能抢到球并对进攻队员的传射行为构成极大的威胁短传: 指在15m 内的以地滚球为主的传球中长传球: 超过15m 以上的以空中球为主的传球无目的的踢球动作不作为传球统计传球成功: 指传出的球的力量、方向、落点均很合适( 不包括接球失误)传球失败: 传出的球落点有误或在未等同伴控球时即被中途断截三、结果与讨论(一)贝克汉姆与英格兰队其他中场队员传球情况比较分析在本届世界杯中,英格兰队共报名了9 名中场球员,其中8 人获得上场机会贝克汉姆除在四分之一决赛对阵葡萄牙队时,因伤在下半场刚开始就被替换下场外,几乎打满英格兰队其余全部4 场比赛,显示英格兰队战术实施对其的依赖性在贝克汉姆参加的5 场比赛中,通过主罚直接任意球打进一球,同样是主罚任意球迫使对方打进一粒乌龙球,并两次助攻队友破门得分而英格兰队本届比赛一共打进5 球,其中4 球就与贝克汉姆直接有关,另一粒进球也是贝克汉姆右路下底传中,对手将球顶出罚球区后,由乔·科尔远射打进可以说英格兰队的进球均由贝克汉姆的组织而取得,他是球队当之无愧的进攻组织核心,对英格兰队取得三胜一平一负的成绩功勋卓著。
在传球数据上,从表1 可以看到,贝克汉姆的各种方式传球数据均高于全队平均值,尤其是长传球和传中球数据明显高于全队平均值具体的看,首先,贝克汉姆的短传次数在8 名球员中排在第四位,并且只比第五位的哈格里夫斯多1 次,说明短传配合并不是贝克汉姆的优势技术所在其次,长传球次数上,贝克汉姆与队中另外两名优秀的中场球员杰拉德和兰帕德长传次数明显高于其他球员,这是由英格兰队长传冲吊为主的打法决定的,也说明这是贝克汉姆的优势技术第三,贝克汉姆在5 场比赛中的传中次数竟高达48 次,场均也高达9.6 次,远远高于其他队员这样的数据说明贝克汉姆在本届世界杯中正常发挥了自己的特点,利用自己落点极佳的长传球,速度快角度刁钻的定位球给对方制造了巨大的威胁他的技术特点与英格兰队的打法结合的非常完美英格兰队的球风一直以大刀阔斧,长传冲吊而著称,是欧洲力量型打法的代表自从在1994 年第十五届世界杯预选赛中遭遇失利后,英格兰队在主教练维纳布尔斯的率领下,逐渐在传统的英式打法中融入了更多的技术成份,使得英格兰队的打法更趋完善但中后场队员准确的长传和边路配合后下底后犀利的传中,仍是英格兰队克敌制胜的法宝贝克汉姆进入英格兰国家队后迅速成长为球队进攻的灵魂,皆缘于他的长传球优势。
(二)贝克汉姆在荣膺最佳球员的比赛中传球及任意球技术运用情况在小组赛英格兰队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的比赛中,英格兰队2 :0 击败对手,赛后贝克汉姆荣膺本场比赛最佳球员称号比赛中两队排出了完全不同的阵型,英格兰队大打进攻,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则立足防守,踢得非常谨慎,整场比赛都试图与英格兰队取得一场平局英格兰队的两翼频频插上助攻,使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疲于防守随着比赛的进行,贝克汉姆等中场队员不停地寻求突破,英格兰队慢慢地渗透到了对方的防守区域在比赛即将结束的时候,贝克汉姆助攻克劳奇打进一粒非常漂亮的进球;并随后传球给杰拉德,帮助后者打入一记远射,最终以2-0 取胜从表2 中贝克汉姆与本队其他中场队员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他本场比赛的短传、长传、传中成功次数均远远高于中场队员平均水平在全场比赛90 分钟的时间里,贝克汉姆一次又一次地向对方的禁区里传出极具威胁性的传球其中第83 分钟时的一次长传便助攻了队友克劳奇,后者利用头球攻破对方球门,打进本场比赛英格兰队的首粒进球同时这也是本届世界杯英格兰队队员取得的首粒进球比赛的下半场,出于战术需要,贝克汉姆还临时担任了一段时间的边后卫英格兰队的开局并不好,但正是贝克汉姆利用个人的出色发挥以及[来自wWw.lW5u.Com]队长的人格魅力激发起了全队的斗志,并调动全队进入本方熟悉的比赛节奏。
在比赛过程中,贝克汉姆助攻英格兰队取得首粒进球的那次长传质量非常高随后杰拉德的远射进球也是来自贝克汉姆的传球从表2 可以看到,贝克汉姆在本场比赛的传中球次数达到了14 次,通过右边路的不断冲击,给对手制造了巨大的威胁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通过对贝克汉姆在第18 届世界杯足球赛5 场比赛中的传球射门情况的统计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个特点:1. 在英格兰队中场队员的传球技术运用统计中,贝克汉姆的各种方式的成功传球次数均高于平均值,其长传球和传中球成功数据明显高于全队平均值,体现出其优势技术所在2. 贝克汉姆前、中、后场的传球成功率都很高,保证了球队进攻组织的稳定他在不同场区的传球成功率,后场大于中场,中场优于前场这是因为越接近对方的球门,组织进攻的难度也就越大,成功率必然会随着场区的前移而下降,符合现代足球的基本规律另外,他在后场的传球次数非常少,与中前场的传球数有明显区别,并且成功率很高说明贝克汉姆奔跑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经常回到后场参与防守二)建议通过对贝克汉姆传球及主罚任意球特点的分析,建议我国教练员应注重提高运动员在强对抗下传球的准确度和成功率,在需要控制球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将球保持在本方脚下,需要进攻的时候能够大胆的传出速度快、准确、落点好的威胁球;还要注重培养具备出色的任意球主罚能力,既能助攻队友进球、又能直接得分的优秀运动员。
参考文献[1] 杨一民.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2] 杨一民,何志林.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 余见旭.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传球控球效果的比较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2).[4] 凌士银.中国队传球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6).[5] 夏祥鹤,张冉.中国足球队攻入前场30米传接球技术诊断[J].中国体育科技,1998,34(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