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八十一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9页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八十一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0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200文到道光十九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600文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参考答案:选D 为了扭转长期以来的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转而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改变自己贸易的不利地位,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并出现了银贵铜贱的现象,故D项正确2. 学者江晓原指出,“古人之所以热衷于虚构或牵合天象记录,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天象记录可以直接为具体的政治措施提供帮助其思想依据是A.三纲五常 B.敬天保民 C.天人感应 D.格物致知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三纲五常是维护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敬天保民这种思想肯定人民是根本,强调的是顺从人民的意愿,对人民进行保护,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天象记录可以直接为具体的政治措施提供帮助”反映的是天人感应理论,故C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3. 伴随着国家疆域的渐次扩张,罗马法也经历了历史的演进下图所示疆域的历史时期,罗马实施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 C、公民法 D、习惯法参考答案:B4. 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参考答案:C【详解】概括材料可知,我国宪法修正案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权的内容和没有反映出公民的法制意识增加,故AB项排除材料不仅除了体现出经济职能,还体现了习近平的思想,故D项错误5. 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较为落后C.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D.家庭手工作坊发达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
依据材料“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结合所学可知,“两窑轮烧”说明当时辽阳三道壕出现有计划有组织的专业烧窑活动,产品生产面向市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手工业生产,并未涉及农业生产;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手工业生产,并未涉及商业发展情况;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出其经营形态为家庭手工作坊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所有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使用权 D、士地的规模参考答案:C7.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知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人口被迫迁往西南等大后方。
国民革命时期是由南向北主动进行北伐,土地革命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而非各阶层人民积极性,排除AB;C虽有道理,但是材料中“心理统一”和“认同感”是指加强了中国各个阶层的团结,共同致力于抗日战争,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不是材料的核心思想,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 抗日战争8. 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A.倡导愚孝思想B.强化宗法伦理C.确立儒学正统D.重视文化教育参考答案:B材料中的“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说明统治者试图通过强化宗法伦理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9. 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
一定的政治学说都是受现实政治和文化背景制约的柏拉图认为,哲学家不应该受到法律教条的束缚,要追求真理,坚持自己的看法,主张由知识与道德贵族等少数人统治城邦,重正义尚知识,重视人治贬斥法治材料表达了柏拉图对雅典不良政治的不满因此选择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弊端10.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A.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成果B.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C.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D.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大力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推动了苏联工业化发展,故A项正确;西方经济危机发生于1929年10月24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苏联工业化建设,而是强调苏联大力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苏联工业化建设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而是强调苏联大力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结合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1. 《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材料反映了: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B.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参考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本题考查阅读文言文,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引文“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等信息可知政府要实行茶叶专卖制度,把老百姓的茶园都征用,官府管理采收,制作,贩卖茶叶,最后茶农只能赚到卖苦力的钱,也就是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的现象,由此分析可知D的表述符合题意 12. 宋书版刻风格多样,浙本多用欧体,蜀本多用颜体,江西刻本则欧、柳兼具清末民初,西冷印社仿刻宋版字体、拼版印刷,是为“仿宋体”的由来据此可知A.宋代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B.宋亻代书法崇尚唐楷法度C.宋体是书法和雕版技术的产物D.仿宋体具有多种字体字形参考答案:C从材料“宋书版刻风格多样,……用欧体……用颜体……则欧、柳兼具”“仿刻宋版字体、拼版印刷,是为“仿宋体”的由来”中可以分析,宋体是书法艺术和雕版印刷术的产物,故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宋书版刻风格多样”说明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书法倡导“有意无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故B项错误。
点睛:关键信息材料“宋书版刻风格多样,……用欧体……用颜体……则欧、柳兼具”“仿刻宋版字体、拼版印刷,是为“仿宋体”的由来”13.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到:“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参考答案:B 解析:从“陕甘宁”“边区”等信息可以判断民歌所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情况A项是在1927年到1937年间抗战爆发前;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重点进攻中中共主动退出了延安;D项是在1956年,已经定都北京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14. 2008年10月8日新华网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在德国重新畅销(见右图)目前该书的销量已经比2005年提高两倍这一现象说明 《资本论》“热”了,马克思“火了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B.只有《资本论》才可以拯救金融危机C.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D.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参考答案:C15. 奋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坏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参考答案:D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古代的先进技术没能得到适当的发挥所以答案选D16.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等信息说明《南京条约》迎合了英国工业品自由进入中国市场的需要,体现了贸易自由化的要求,A项正确;“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按例交纳”反映了中国针对英国而制定了关税税则,不能说明失去关税自主权,B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并非立即出现出超现象,C项错误;材料所述的英国对华贸易未体现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项排除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7. 《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下列说法与材料中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D.“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参考答案:D18.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