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华阴市_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8页华阴市2018-2O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高一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3.第Ⅰ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围绕着40亿光年外的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运行的“超级地球巨蟹座55e”,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10倍,没有自转运动,公转周期18小时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 该“超级地球”可能位于A. 地月系 B. 太阳系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2. 该“超级地球”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A. 质量庞大 B. 距恒星近C. 公转周期短 D. 没有大气层【答案】1. D 2. B【解析】【1题详解】该“超级地球”围绕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运行,说明不在太阳系内,因此A、B错误;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而“超级地球”位于地球40亿光年外,说明不在银河系中。
因此该“超级地球”最可能位于河外星系2题详解】该“超级地球”以恒星为中心运行,可能是行星,自身不能发光发热,其热量主要来源于恒星,其热量多少主要取决于距恒星的远近,因此其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距恒星近房地产开发是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下图为住宅区楼间距与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为了使我国北方住宅区一楼正午也终年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 )A. 夏至日 B. 春分日 C. 冬至日 D. 秋分日4. 我国南方住宅区的楼间距,理论上比北方的要小,原因是( )A. 南方地势平坦 B. 南方气候更温暖潮湿C. 南方的白昼时间比北方长 D. 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答案】3. C 4. D【解析】【3题详解】我国北方住宅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住宅楼的影子较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住宅楼的影子最长,为了使住宅区的一楼正午始终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冬至日,故C项正确,A、B、D项排除4题详解】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楼间距越大;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影子较短,所以住宅区的楼间距比北方要小,故D项正确;楼间距大小与地势起伏无关,故A项错误;楼间距大小与气候无关,与昼夜长短无关,故B、C项错误。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C.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D.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影响地球的磁场,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6. 下列能反映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是( )①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 ②大气运动 ③生物演化 ④地热资源A. ①②④ B. ②③④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答案】5. C 6. C【解析】【5题详解】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大气的核聚变反映,故A项错误;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与地震发生无关,故B项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太阳活动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故D项错误6题详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现象是 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是转化的太阳辐射能,故①正确;大气运动、生物演化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故②、③正确;地热资源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不是太阳辐射的影响,④错误。
结合选项,C项正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7. 上面①、②两幅图表示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A. 气旋、反气旋 B. 冷锋、暖锋C. 暖锋、冷锋 D. 反气旋、气旋8. 下列关于图示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境时,可能带来沙尘暴、寒潮等恶劣天气B. ②过境时,降水位置在锋后,多带来连续性降水C. ①过境后,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升高D. ②过境后,阴雨连绵,气温上升,气压升高【答案】7. B 8. A【解析】【7题详解】冷锋天气降水主要分布在锋后,暖锋多为锋前降水根据图示天气系统形态及雨区的位置可知,图示①、②两图分别表示冷锋、暖锋,故B项正确8题详解】据上题可知,①②两图分别表示冷锋、暖锋①过境时,可能带来沙尘暴、寒潮等恶劣天气,①过境后,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气压升高②过境时,降水的位置主要在锋前,多带来连续性降水,②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故A项正确点睛】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4)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它上面的身躯庞大下面的底座狭窄,科学家们称它为“平衡石”下图为“平衡石”景观图和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9. 图示“平衡石”岩石类型属于右面关系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10. “平衡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 岩浆活动--冷却凝结--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C.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 沉积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来源m]【答案】9. A 10. C【解析】【9题详解】读图,a为沉积岩、b为岩浆岩、c为变质岩、d为岩浆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它上面的身躯庞大下面的底座狭窄,科学家们称它为“平衡石”。
图示“平衡石”岩石类型属于右面关系图中的a,故选A10题详解】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它上面的身躯庞大下面的底座狭窄,科学家们称它为“平衡石”平衡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故选C读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11. 关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西岸为寒流12.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 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B. 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C. 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D. 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答案】11. B 12. C【解析】试题分析:【11题详解】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在中低纬度,南半球洋流分布呈逆时针、北半球呈顺时针运动,而且大洋的东岸都为寒流、大洋的西岸都为暖流;选项中大陆东岸即为大洋西岸,是暖流;故选项A正确12题详解】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可知,图中洋流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故排除选项A;洋流②为秘鲁寒流,对南美洲西岸气候降温减湿明显,故排除选项B;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会随着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到欧洲西岸海域,故排除选项D;图中P处因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表为世界某大洲A、B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mm)资料据表完成下面小题13. 下列关于A城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 B.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C. 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D. 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和多雨14. 造成A、B两城市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地势 B. 洋流C. 大气环流 D. 纬度位置【答案】13. D 14. C【解析】【13题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断,A城市位于北半球,夏季气温不高,降水少,冬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说明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D项正确14题详解】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据表格信息可知,A城市位于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影响,属于地中海气候;B城市位于大陆的东岸,是季风性湿润气候,受季风影响,所以气候差异主要是大气环流影响,故C项正确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上升,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还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增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关于三峡水库对库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增加 B. 空气湿度增加C. 土壤肥力增加 D. 地质灾害减少16. 上述材料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 生产性 B. 平衡性C. 差异性 D. 整体性【答案】15. B 16. D【解析】【15题详解】三峡水库建成后影响鱼类的洄游产卵、淹没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植物等,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故A项错误;三峡水库蓄水后,导致库区蒸发增大,气候更加湿润,故B项正确;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增强,土壤肥力下降,故C项错误;大型工程可能诱发地震,滑坡频率增多,地质灾害增多,故D项错误16题详解】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要素,据题意可知,水库蓄水影响了河流径流,导致泥沙淤积,水质下降,滑坡频率增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D项正确下图为“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 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少 B. 草原上常见斑马、长颈鹿C. 森林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 该区域景观展示的是亚洲18. 图中荒漠带内有绿洲的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和分异原因是( )A. 热量 纬度地带性差异 B. 水分 经度地带性差异C. 热量 垂直地带性差异 D. 水分 非地带性差异【答案】17. C 18. D【解析】【17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地位于北温带地区,荒漠带位于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故A项错误;该地草原是温带草原,不会经常看见斑马、长颈鹿,故B项错误;森林带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中森林带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