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版六安一中之歌汇编.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54336639
  • 上传时间:2022-09-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8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版六安一中之歌汇编 敦品砺学,以天下为己任 ——六安一中校训 一 六安一中是一所年逾***的老校,是安徽省重点中学,首批省级示范高中,省级课改样本学校,也是国家教育部确认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但是,她不是一位走路蹒跚的“白发老妪”,而是在风风雨雨中“返老还童”,演变为一位容貌俊美的青春少妇,以她丰满的胸膛、充盈的乳汁,哺育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皖西儿女 六安一中是我的母校为表达对母校及其老师的感激,在1987年第三个教师节时,我曾发表过一篇短文《我心中的苹果——写给母校六安一中》,文中说“尽管人生多艰,征途漫漫,但母校永远像一盏明灯在我的心头闪耀”: 确记得,1956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全校师生聚集在大礼堂内,等待1957年第一声晨钟的敲响窗外朔风呼啸,屋内春深似海我们班的文体委员谢存远,小辫子一甩,领着我们唱起了一支歌:《可爱的苹果》歌声刚起,便得到千百人的应和: 可爱的苹果呵, 可爱的苹果呵! 你代表我们热烈的心, 去慰问我们敬爱的先生 先生培养我们, 就像园丁培养你一样! 我们感谢敬爱的先生, 我们感谢敬爱的先生! …… 我们昂头唱着,泪光莹莹,满脸生辉。

      那歌声,先是舒缓,如溪流潺潺,古琴铮铮;继而激越,如风雨骤至,群马夜奔;俄顷,又如大海雪浪澎湃,似乎整个大厅、整个天宇,都在和浑厚、深沉的歌声产生共鸣 那歌声,融入我的记忆,注进我的血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直响在我的耳边我于1959年夏天离开母校,大学毕业后又回六安工作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留恋她,关注她,讴歌她,多次投入她的怀抱参加活动,更喜欢在她的校园漫步流连,一次又一次都像是在梦幻之中初来母校时,她地处古城六安北市的边缘,校舍除两栋两层小楼外,一溜儿都是平房往北、往东是农村的村落和田园;往西透过六安师范的操场,可望见淠河边的白杨树和百舸竞过的白帆;往南则是几座高低有致的砖窑,时不时升起几缕淡蓝色的烟霭学校的大门原来向东,也不怎么庄严后来,经全校师生员工的双手,沿着与六安师范操场分隔的一条水流,筑起宽阔的大道,把校门延至今天的校门处 沧海桑田如今,上述的一切都变了母校成了闹市中的一片绿洲她的周围马路宽广,街道纵横,经济繁荣,市廛声喧随着母校人气的加浓,校园周围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不时闪出青春的面影而母校本身,也渐渐变得雍容华贵,容光焕发当年我们引以为豪的那两栋两层小楼,如今知羞地闪在一角。

      代之而起的,是建筑面积两万三千平米的两幢凌空接云的教学大楼,建筑面积六千七百平米的逸夫楼科技馆,建筑面积五千平米的艺体馆,建筑面积四千二百平米的图书馆,建筑面积八千平米的三幢学生公寓,建筑面积四千五百平米的学生餐厅,还有全省一流的中学运动场而最大的变化是,当年只有12个班的完全中学高中部,而今竟拥有126个班,统招生、择校生、借读生共八九千人不仅如此,母校还和自己控股的民办皋城中学、六安中学,构成主体健硕、两翼腾飞的教育集团,在六安的教育史上书写着一篇又一篇瑰丽华章 每年高考揭榜之后,六安一中的高考成绩总在皖西的山水大地刮起一阵阵旋风,激起一道道波澜202x年以来,先后有3人荣获全省文理科第一名、3人荣获全省文理科第二名;同时,学生的各类竞赛成绩,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曾荣获数十个大奖 学生的整体高考成绩,更是喜人、惊人以最近5年的应届统招生高考成绩为例—— 202x年:应届高考报名人数1326人,理科荣获全省第一名;一本达线率46%,二本达线率86.2%,三本达线率95.9%;600分以上人数331人,居全省第一 202x年: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1529人,理科荣获全省第二名、第三名;文科全省前百名中,六安一中有7人,为全省第一;一本达线率50%,二本达线率91%,三本达线率96%;600分以上人数为全省第一。

      202x年: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1550人,文科荣获全省第二名;一本达线率48.2%,二本达线率80.5%,三本达线率95.95%;600分以上人数300人,为全省第一 202x年: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1510人,理科有两人并列荣获全省第二名;全省理科前百名中,六安一中有13人;全省文科前30名中,六安一中有3人;600分以上该校有9人,占全省600分以上的1/16;一本达线率54%,二本达线率91%,三本达线率96.3% 202x年: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1620人,理科荣获全省第一名;一本达线率55%,二本达线率91.97%;居全省前100名人数中的第一;600分以上人数为全省前两名 六安一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业如此突出,这其间凝结着学校领导、老师及全体员工的多少心智和汗水啊!数字是枯燥的,但上述的一组组数字又是鲜活的、跳动的,极具生命活力、蕴含蓬勃青春的母校呵,你用什么法宝达到如此高的***,获得如此令人**的成绩? 我又一次走进母校,走近校长,走近老师,同他们促膝交谈,同他们品茗探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 六安一中现任校长唐书钧,1955年10月生,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人。

      石婆店镇,位于裕安同金寨、霍邱三县区的结合部,是大别山北麓的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我国晚清著名的文物书画鉴赏家、诗人裴伯谦,曾经踏访过这一带,在他的《睫暗诗钞》中留下了不少诗篇在《石婆店至石龟岭》一诗中写道:“十里好山云外碧,一湾修竹水边青人家午饭香初熟,鹅鸭塘阴睡未醒在《观音洞》一诗中,他写道:“一湾春水向西流,夹岸青松绿竹稠洞口苔深云不散,闭门僧已上齐头 如此美丽之地,但过去并未给百姓带来美好的生活由于地处原六安县的边陲山区,石婆店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唐书钧出生于一个富农的家庭5岁时,父亲在1960年的大饥馑中去世,丢下他和母亲及一个刚满周岁的弟弟家里塌了顶梁柱,又逢阶级斗争岁月富农家庭的处境,母亲只得带孩子到了外祖父家中艰难竭蹶之中,母亲带着弟弟改嫁了,将幼小的唐书钧留在了外祖父家小学还没有毕业,“文化大**”开始了唐书钧辍学在外祖父家,虽然老人们百般怜惜这个外孙,但他还得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强烈的渴求读书欲望的驱使下,他哀求外祖父让他上了石婆店戴帽初中读书可是,外祖父家里也太困难了,又加上舅舅考取了大学,家庭亟需有挣工分的人,半年不到,年仅12岁的唐书钧又辍学了在土地上匍匐挣扎的唐书钧,把附近只有两名老师的凡桥小学,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劳动之余,有事没事总爱往学校跑,在学校找书读,也爱为学校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他的举动,感动了两位教师,也让他们看出了这个山沟孩子的不同凡响因此,当1973年这个小学需要增添一名民师时,他们推荐了唐书钧,并最终排除种种干扰,使17岁的唐书钧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 到了学校,唐书钧正如高尔基所说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他很快掌握了小学教育的基本功,但唐书钧眼望高山,攒足了攀越的力气他要越过更高的峰岭,走向大世界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只有小学毕业文凭的他报名参加考试,一举考取了六安师范中文专业 1980年元月从六安师范毕业后,唐书钧被分配回故乡六安县独山中学任教,主要是教高中语文通过对教学的深入,他感到力不从心,需要补充自己于是,他于1982年考取了合肥教育学院历史系,脱产学习1984年毕业后,仍回独山中学工作,除了担任繁重的语文、历史教学和班主任等工作外,还任独山中学的副教导主任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不凡的能力,1988年他调任六安县孙岗职业中学副校长1990年又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政教系,再次脱产学习1992年毕业后,调任独山中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1993年8月担任独山中学校长经过7年独掌一校的艰苦卓绝的磨炼后,于202x年5月调任六安一中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纪委书记202x年2月,任六安一中校长、党委书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