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贤土方与井点降水方案.docx
29页1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述1)工程名称:禹洲南桥新城 15 单元 05A-02A 地块项目2)项目地点:上海市奉贤区大叶公路、浦星公路3)建设单位:上海泽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主体设计单位: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5)基坑围护设计单位: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6)监理单位:上海创众工程监理有限公司7)岩土勘察单位: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8)施工总承包单位:名筑建工集团有限公司9)土方专业分包施工单位:上海远星机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10)工程地理位置22、建筑概况本工程拟建建筑由 4 幢 18 层高层住宅、8 幢 14 层高层住宅、38 幢 4F 多层住宅、一层地下车库及公建配套用房组成,本工程高层住宅为剪力墙结构,公建配套及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3、基坑概况(1)基坑规模地下车库基坑:基坑呈不规则图形,基坑周长约 1630m,开挖面积约95430㎡2)开挖深度根据建筑设计资料,本工程±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5.600m 场地整平绝对标高按+4.000m 考虑,即相对标高 -1.600m按照底板垫层底计算,基坑开挖深度为 5.00m,集水井等局部落深 1.5m/2.9m。
34、周边环境根据甲方提供的设计资料,周边环境条件如下,目前地下管线资料尚未明确,待后续提资补充1)场地内部:场地内部现为空地2)基坑东侧:基坑边线距离该侧用地红线最近约 3.3m3)基坑南侧:基坑边线距离该侧用地红线约最近 6.0m,红线外 3.0m 为规划 13.0m 宽市政道路4)基坑西侧:基坑边线距离该侧用地红线最近约 3.2m,红线外 3.0m 为32.0m 宽贤浦路南段西侧为规划 3F~4F 幼儿园,距离基坑边线最近约13.1m,计划在本基坑完成后再施工5)基坑北侧:基坑边线距离该侧用地红线最近约 4.4m,红线外侧为约50.0m 宽城市绿化带基坑周边管线与地库施工先后情况需进一步摸排、调查,围护结构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予以调整加强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DG/TJ08-61-2010)3.0.1、3.0.2 条的规定,结合本工程基坑实际挖深和周边环境,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三级,环境保护等级:三级二、编制依据1、设计依据 业主提供的建筑设计图纸等; 地质资料:《南桥 05A-02A 地块项目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编号:2016-022(GK ) ) ; 沪建交[2012]645 号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基坑和桩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 ;4 收集的周边资料; 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图纸 本工程施工图纸2、规范依据(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2)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18-2012)(3)地方标准:(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DG/TJ08-61-2010)(上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2010)5(上海市标准《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DG/TJ08-40-2010)(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 (DG/TJ08-2001-2006)其他有关的规范、规程及文件要求等3、地质条件3.1 工程地质与地貌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拟建场地属于滨海~平原地貌类型,拟建场地内为空地。
本次基坑围护设计时自然地面按绝对标高+4.000m 考虑本地块基坑围护设计、施工影响较大的土层情况如下:基坑围护设计主要参数一览表 表 1抗剪强度(固快)土层编号 土层名称天然重度γ(kN/m 3) c(kPa) φ (°)比贯入阻力 ps平均值(MPa )② 粉质粘土 18.4 18 18.0 0.62③ 淤泥质粉质粘土 17.3 13 15.5 0.41③夹 砂质粉土 18.3 4 30.0 1.33④ 淤泥质土 16.6 11 10.0 0.50⑤1-1 粘土 17.5 15 12.5 0.71(1)第①1 层杂填土:含碎石、垃圾、石块、植物根茎等,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土性较差2)第②层褐黄~灰黄色粘土,夹薄层粉土,土质尚均,呈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渗透性较差3)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含少量有机质,夹薄层状粉土,土质不均,呈流塑状态,高等压缩性,渗透性较差6(4)第③夹层灰色砂质粉土,含少量云母碎片,夹较多薄层粘土,土质不均匀,松散,中等压缩性,渗透性较强5)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含有机质条带,呈流塑状态,夹薄层粉土及粉砂,土质均匀,高等压缩性,渗透性较差。
6)第⑤层灰色粘土,含有机质、贝壳碎屑及泥钙质结核,呈流塑状态,夹薄层粉土,土质尚匀,高等压缩性,渗透性较差第③、④层土层厚较大,且为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模量小的软弱土层,流塑状态,有较明显的触变及流变性根据勘察报告资料,土层比贯入阻力 Ps 平均值为 0.41MPa/0.50MPa,固结快剪试验得出土性指标平均值较低,土性特别差,需特别注意围护结构的安全性以及基坑开挖后减少对坑底该层土的扰动以避免围护结构破坏以及工程桩的偏位详细工程地质资料见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2 地下水根据临近场地地质资料,拟建场地浅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其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面蒸发等影响根据上海地区类似工程勘察、设计经验,本次基坑围护设计时,地下潜水水位埋深按地表以下 0.5m 考虑3.3 不良地质条件本工程场地地质资料及现场踏勘情况,基坑东侧局部有小范围明浜分布施工前应对场地内明、暗浜进行详细摸排,查清暗浜分布范围及埋深,对暗浜区域清淤后采用素土分层回填夯实,暗浜范围内搅拌桩水泥掺量相应提高3%,重力坝格栅适当加密4、降水体系本工程设计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案,根据土方开挖顺序和出土路线详细布置降水井点。
除井点降水措施外,地面及坑内应设排水措施,及时排除雨水及7地面流水坑内排水严禁在坑边挖沟5、土方开挖施工技术要求(1)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并取得基坑围护设计单位认可后方可施工2)土方开挖前应具备开挖条件,监理单位应按相关标准对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或验收;开挖应按照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平衡、限时的方法确定开挖顺序(3)土方挖机、运输车辆直接进入基坑作业时,应采取保证坡道稳定的措施,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4)基坑开挖的土方不得在临近建筑及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堆放,并应及时外运(5)基坑分层开挖厚度不应大于4m,临时边坡坡度不大于1:1.5,高度大于4m 时,应二级放坡(6)坑底以上30cm土方应采取人工修底的方式挖除,并防止坑底土体扰动;混凝土垫层应做到随挖随捣,挖土到设计标高后,应在8小时内浇筑垫层,垫层浇至围护桩边,无垫层坑底最大暴露面积不得大于200m²(7)邻近基坑边的局部深坑应在大面积垫层完成后开挖,严禁一次开挖到底(8)基坑分块开挖时,开挖至坑底后,相应分块底板需在15天内浇筑完成(9)基坑边超载应控制在15kN/m²以内,并严格控制不均匀堆载;大量超载位置应另行加固(10)挖土机械严禁碰撞工程桩、围护桩、降水井管、支撑;挖土应先掏空降水井管、工程桩四周,避免立柱承受不均匀的侧向土压(11)基坑开挖暴露的基坑边长不宜超过40.0m,相邻底板浇筑完成后方可8开挖下一阶段土方。
6、基坑降水施工技术要求(1)施工单位必须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基坑围护设计图纸及周边环境情况制定详细的降水设计、施工及运行方案2)基坑开挖前应进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疏干降水,预抽水时间根据基坑面积、开挖深度决定,不宜少于15天;对于分层、分块开挖的基坑,开挖前坑内水位应降至开挖面以下0.5~1.0m 3)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在基坑外侧设置由集水井和排水沟组成的地表排水系统,避免坑外地表水流入基坑内;排水沟宜布置在止水帷幕外边缘0.5m以外;坑外排水沟应有可靠的防渗措施,防止由于围护体位移引起排水沟开裂损坏,导致地表水渗入坑周土中4)基坑内宜设集水井和排水明沟或排水暗沟以疏导基坑内明水;集水井中的明水应采用抽水设备抽至地面;盲沟中宜回填级配砾石作为滤水层5)降水期间须密切关注坑外水位变化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6)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要求:① 井管直径取 Φ(38 ~55 )mm钢管,水平间距取1.2~1.5m;成孔直径不小于300mm,成孔深度大于过滤器底端埋深0.5m ,单套总管长度宜为50~60m ② 过滤器长度为1~2m,过滤器底端封闭;过滤器表面的进水孔直径10~15mm,中心距30~40mm;紧贴滤管外壁采用双层滤网包裹(内层40目、外层18 目) ,最外层用铁丝缠绕包扎。
③ 滤料采用干净的中粗砂,应回填密实,滤料回填顶面与地面高差不小于1m;滤料顶面与地面之间须采用粘土封填密实④ 每套井点设置完毕后,应进行试抽水,检查管路连接处及每根井管周围9的密封质量;井管内的真空度不小于65kPa;抽出的地下水应肉眼不见泥砂、避免混浊三、施工方案1、井点降水方案1、概况根据基坑规模、挖深以及地质情况,本工程基坑降水主要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共布置 113 套2、降水要点1.基坑大面积底板采用轻型井点降水,轻型井点采用开深沟槽施工或场地表层大面积卸土后进行施工,以保证降水管插入深度,否则降深达不到要求;2.基坑内部有很多管桩、暗墩加固,故轻型井点的排布必须绕开工程桩密集、搅拌桩加固区域;3、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1.降水施工设备本次轻型井点降水设备采用 JSJ-60 型射流真空泵机组,该设备为目前市场上通用的真空抽水设备机组主要技术参数:最大抽吸深度:-7.0m最大抬升高度:+8.0m 最大真空度:-0.1Mpa适用真空度:-0.04~-0.08Mpa 最大排水量:30m3/h 离心泵电机场机功率 7.5kw。
102.轻型井点降水构造轻型降水井管采用 6 米长的 Ф48 钢管制作,端部配置 1 米长的滤水管,总长 7 米,井点管间距 1.2 米,总管采用 Ф100 的钢管,每组长度不超过 50 米,以下为轻型井点构造图井点降水构造图3.轻型井点降水布置轻型井点降水布置:根据降水机组机械性能,常规两组降水间距为 10~15米进行布置,基坑预降水时间在 15 天左右,井点管随着土方开挖进行分批拔除地下水位降深应基本保持在基坑底面以下 0.5~1.0 米处,以能保证基坑清槽及地下结构顺利施工,本次基坑内部降水根据设计要求共布置 27 套,C 剖面放坡区域布置 2 套4.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成孔11在井点安装前应预挖降水施工沟槽以方便成孔,保证降水效果井点降水成孔施工采用水冲法,该方法是用高压水冲刷土体,用冲管扰动土体助冲,将土层冲成圆孔后埋设井点管,成孔孔径不小于 300mm,井点管间距 1.2m冲孔深度应比井点管底部深 0.5m,以确保滤管四周及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