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_5岁儿童合作对象与合作策略认知特点的调查研究.doc
6页4_5岁儿童合作对象与合作策略认知特点的调查研究4学前教育【摘耍】幼儿期是个体各种社会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耍 时期,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 注己有研究调查了幼儿对合作行为和合作本质的认知特点,文章进 一步探讨了 4〜5岁儿童对合作对象和合作策略的认知状况调查研究 发现:4~5岁儿童合作对象认知整体发展较好,有78. 95%的儿童能够 觉知同伴的情绪变化和同伴的真实意愿,77. 19%的儿童能够理解同伴 的意愿;对合作策略的认识较为浅显、具体,轮流、谦让是4〜5岁 儿童运用较多的策略关键词】4〜5岁儿童合作对象合作策略认知 一、问题的提出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目前社会经济全球 化以及技术分工的细化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团队精 神、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耍求因此,近年来, 儿童合作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心理和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 点问题,合作认知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耍领域合作认知,简单而言 就是对合作的认识,它包括个体对合作及其意义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 上形成的对共同冃标和共同行动规则的理解[1]在已有儿童合作研 究领域,研究者从儿童的合作行为表现、合作类型分析、影响合作的 因素、合作行为认知等方面入手,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女口,陈 琴(2004)探讨了 4~6岁儿童对合作行为和合作本质的认知特点和规 律,发现在幼儿阶段,儿童对合作的认识尚处于形式认知阶段,即对 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几个人在一起”有了较为清楚、明确的认识, 但对合作的一些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如共同目标和行为配合等的认 识则明显不足[2]Siegfrien (2001 )等的研究表明,不论是在个人 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两难情境,还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的两 难情境下,同伴间的相互认同和相互信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儿童 选择合作[3]已有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儿童的合作认知 和合作行为发展中的一些基本特点和规律,但对儿童的合作认知不同 方面的具体表现情况,如儿童如何认识合作对象的情绪、情感、意愿, 对合作过程中的常用策略认知情况等缺乏具体、细致的研究二、研 究方法与过程(一)被试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重庆市北 陪区某幼儿园中班、大班各一个班儿童作为被试,除去部分不合作儿 童(即对大部分问题都不回答的儿童),被试共57人,男32人,女 25人,男女比例为1.28 : lo其中中班幼儿27人(男幼儿14名,女 幼儿13名),平均年龄4. 69;大班幼儿30人(男幼儿18名,女幼 儿12名),平均年龄5. 14o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研究采用谈话法, 参照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徳判断发展中的故事访谈法,设置一定的故事 情境和相关问题,征求教师的意见,编制“幼儿合作对象与合作策略 认知”访谈提纲,并设计相关图片。
合作对象部分,问题的设置围绕“两个小朋友在一起下棋”的图片进行,告诉被试“假如其中的…个 小朋友是你,另一个是你的好朋友”,然后询问以下问题(:1)岁 儿童5学前教育你们两个在下棋的时候,你的好朋友总是输,他的心情会 怎么样?(2)你能看出来他不高兴吗?(根据笫…问的回答,灵活 提问)(3)如果他不高兴,他还愿意继续跟你玩吗? (4)如果他真 的不想玩了,而你还想玩,你会怎么做?其中,前两个问题考察儿童 对合作同伴情绪的觉知能力,第三个问题考察儿童对合作同伴意愿的 觉知,第四个问题考察儿童对合作同伴情绪的理解状况合作策略部 分,问题的设计围绕合作发起吋和合作过程中两个阶段展开,对合作 过程中儿童常用策略的分析,选取了意外事件和冲突事件两个情境三)数据统计与分析正式施测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由主试向幼儿说 明问题,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询问幼儿问题的可能答案和原 因,另外一人如实、详细地记录幼儿的回答并进行录音在对数据进 行止式统计、分析之前,本研究运用评分者信度,检验了数据编码结 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检验结果显示,在0. 01显著水平上,合 作对象认知部分评分者一致性系数为0. 925,合作策略认知部分评分 者一致性系数为0. 895o最后,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 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一)4~5岁儿童合作对象认 知特点分析合作对象认知,主要考察儿童对合作对象的情感、态度、 需要、意愿等的觉知与理解本研究重点从被试对合作伙伴情绪的觉 知、意愿的觉知、意愿的理解三个方面对4~5岁儿童合作对象认知 特点及规律进行探讨在梳理、分析儿童对相关问题具体回答情况的 基础上,研究结果从能和不能两个维度,呈现儿童对合作对象相关方 面的认知状况具体情况见表1表1 4~5岁儿童合作对象认知状况 分布年龄能不能总计对同伴情绪的觉知4岁19(70. 37%)8(29. 63%) 275 岁 26(86. 67%) 4 (13. 33%) 30 总计45 (78. 95%) 12 (21. 05%) 57对同伴意愿的觉知4岁21 (77. 78%) 6 (22. 22%) 275 岁 24 (80. 00%) 6 (20. 00%) 30 总计45 (78. 95%) 12 (21. 05%) 57对同伴意愿的理解4岁21 (77. 78%) 6 (22. 22%) 275 岁 23 (76. 67%) 7 (23. 33%) 30 总计44(77. 19%) 13 (22. 81%) 57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总体而言,4、5岁 儿童合作对象认知的整体发展水平较好,分别有78. 95%的儿童能够 觉知同伴的情绪变化和同伴的真实意愿,77. 19%的儿童能够理解同伴 的意愿。
从年龄发展来看,在合作对象认知方面,4岁儿童和5岁儿 童差异不明显,整体发展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5岁儿童在游戏中, 能够更好地觉知同伴的情绪和同伴的意愿,分别有86. 67%和80. 00% 的5岁儿童,能够根据游戏进展情况觉知同伴的情绪状况,与4岁儿 童70. 37%和77.78%的水平相比,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差异不明 显然而,在对同伴意愿的理解方面,情况却恰恰相反,4岁儿童(77. 78%)要略好于5岁儿童(76.67%),但差异不明显二)4〜5 岁儿童合作策略认知特点及规律合作策略认知,《学生实用现代汉语 词典》将策略解释为:善于灵活运用符合当时貝体情况的方式方法 [4]合作策略,即在合作情境下,人们所采用的促进合作行心理发 展6学前教育为发生及合作成功完成的行为合作策略认知,是指儿童 对促进合作行为发生、促进合作行为顺利进行的一切方式、方法的认 识,如对计划、言语协商、谦让、轮流、分工、配合等的认识通过 分析儿童的回答,对不同情境下儿童的常用策略分别进行了整理、归 类,并统计了相关频次,具体见表2、3、4表2合作发起阶段儿童 策略运用情况(频次,%)求助教师轮流、排队争抢好孩子先玩其他 4 岁(27 人)5(18. 52%) 15(55. 56%) 1 (3. 70%)3(11. 11%)3(11. 11%)5 岁 (30 人)4(13. 33%) 17(56. 67%)2(6. 67%)5(16. 66%)2(6. 67%)总计 57 人 9(15. 79%)32(56. 14%)3(5. 26%)8(14. 04%)5(8. 77%)由表 2 可见,4~5 岁儿童在合作发起阶段,对策略运用的认识集中表现在:轮流排队、 求助教师、让表现好的小朋友先玩、争抢等。
儿童策略认知的这些表 现特点可能跟平时教师在分配任务时的指导原则有关,在幼儿园观察 过程中,发现自由活动发玩具时,教师经常会说:请小朋友们站好, 不要讲话,哪个小朋友表现好,老师就先请他拿玩具教师的这种指 导可能会对儿童的策略认知产纶…定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中班儿 童和大班儿童在这一阶段策略认知的特点,发现他们的认识是一致 的,运用最多的策略都是轮流排队、其次是求助教师,然后是让表现 好的小朋友先玩表3合作中意外事件背景下儿童策略运用情况(频 次)谦让协商求助他人争抢其他4岁(27人)谦让(13)女孩子5水 平低20 7 4 3水平高45岁(30人)谦让(23)女孩子6水平低42 3 0 2水平高10总计57人谦让(36)女孩子11水平低62 10 4 5水平 高14由表3可知,在合作过程中遇到意外事件时,4〜5岁儿童表现 一致的是:运用频率最高的策略都是谦让,其次是求助于他人,包括 求助于教师和其他儿童但是中班儿童即4岁左右的儿童更多谦让女 孩子,如让女孩子先走,大班儿童更多谦让的是能力、水平高的儿童, 如让能干的小朋友先走在其他策略选择方而两个年龄班的儿童也表 现出了不一致,中班有1/4左右的儿童选择求助他人,而大班儿童的 这一选择只有1/10;另外,在27名中班被试中,没有人选择协商解 决,有4名儿童选择了争抢,如不让他走,我要先走,而在大班的 30名被试中,没有人选择争抢,有2名儿童选择协商解决。
心理发 展7学前教育表4合作中冲突情境下儿童策略运用情况(频次)对抗告 诉教师讲道理另找伙伴终止游戏其他4岁(27人)4 9 7 5 0 25岁(30 人) 1 5 9 7 5 3总计57人5 14 16 12 5 5由表4可知,在合作过 程中遇到冲突事件时,4〜5岁儿童运用较多的策略依次是:讲道理、 告诉教师、另找伙伴、对抗和终止游戏等在这一问题情境下,中班 和大班儿童的策略认知也表现出了不一致,中班儿童运用较多依次 是:告诉教师、讲道理、另找伙伴、对抗等;大班儿童运用较多的依 次是:讲道理、另找伙伴、告诉教师或终止游戏、对抗等中班儿童 运用最多的是告诉教师,在大班儿童中,告诉教师的选择是排在第三 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班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更依赖教师,大 班儿童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自主性综观表2、表3、表4,可以发 现4〜5岁儿童在合作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境下,所经常使用的策略 也不相同,说明了儿童的策略认知还比较具体、浅显整体上看,合 作发起阶段儿童运用最多的策略是轮流、排队,占总体的56. 14%; 合作过程中遇到意外事件时,儿童更多使用谦让的策略,57名被试 中,有36名选择此策略,而且偏向于谦让能力水平较高的儿童,如 让能干的儿童先向前走,让下棋下得好的儿童先走等等;而在合作过 程中遇到冲突事件时,比如有同伴不遵守规则,儿童运用的策略广且 分散,运用相对较多的是讲道理、告诉教师和另找伙伴,57名被试 中,有16名选择讲道理的策略,14名选择告诉教师,12名选择找其 他同伴玩。
四、结论1・4〜5岁儿童合作对象认知整体发展水平较好, 分别有78. 95%的儿童能够觉知同伴的情绪变化和同伴的真实意愿, 77.19%的儿童能够理解同伴的意愿从年龄发展来看,5岁儿童比4 岁儿童能更好地知觉同伴的情绪和意愿变化,但差异并不明显2. 从整体上看,4~5岁儿童对合作策略的认知较为浅显、具体,对轮流、 谦让、求助教师等简单策略有较好的认知,缺乏对言语协商、组织协 调等积极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认知在合作发起阶段,儿童运用最多 的策略是轮流、排队,占总体的56. 14%;合作过程中遇到意外事件 时,儿童更多使用谦让的策略,占总体的63. 16%;合作过程中遇到 冲突事件时,儿童运用的策略广且分散,运用相对较多的是讲道理, 但仅占总体的28.07%从年龄发展来看,相对于4岁左右的中班儿 童,5岁左右的大班儿童更多使用讲道理的策略,中班儿童更多依赖 教师,选择告诉教师或请教师解决的儿童多于大班儿童参考文献: [1]陈琴・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 育,2004, 4[2]陈琴・4~6岁儿童对合作本质的认知特点研究[J]•学 前教育研究,2004,5[3]SIEGFRIEDDEWITIE, DAVIDDECREMER. Self-Contro-landCooperat io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