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孩子需要艺术.doc
5页教育孩子需要艺术----爸爸,你打死我算了【教学目的】有的家庭对孩子管得过多、过严,就会使孩子产生排斥和逆反心理,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教育毫无效果结果是家长生气,孩子憋气,两败俱伤经调查,多数学生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都遇到过类似的尴尬本课题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家长了解怎样对待孩子犯错应该怎样使用惩罚让家长懂得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家长必须掌握这门艺术教学方法】游戏体验、话题讨论由游戏导入,让家长在游戏中感受、领悟,使家长认识到只有了解孩子,才能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语言,激发孩子积极性,让其快快乐乐地做事、学习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存在不足 【教学准备】气球若干、牙签若干(每位家长桌面放两只气球、一只牙签);情景剧排演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能一起走进今天的家长课堂,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题目是《教育孩子需要艺术》的第一部分——“爸爸,你打死我算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1、首先,我想请各家长一起来做个游戏,叫做:见缝插针游戏规则:拿出其中一个气球吹起气球,然后把牙签插入其中,使气球不爆。
〔提醒家长注意,只有1个气球,每人只有一次机会〕2、感受分享:请完成游戏的家长谈谈:①你在这个游戏中感受到了什么? ②谈一谈您是怎么做到的, ③谈一下成功经验 ④您受到了的哪些启发;请没有完成游戏、将气球扎爆的家长谈谈: ①您想谈点什么吗? ②谈觉得为什么会扎爆,③我们的规则是只有一次机会,能谈一下扎爆后的心情吗 ④通过游戏你想到了什么?⑤如果有第二次机会,你会怎么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用接纳、包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家长,为家长创造充分表达的气氛〕3、教师小结,导入新课:大家体会非常深刻,既要找准位置,讲究技巧,还要把握力道,拿捏火候否则容易“扎爆”这跟教育孩子是相通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育孩子时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用“打”或“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可能产生类似的效果——将孩子“扎爆” “爆”是各位家长能够接受的结果吗?气球爆了,可以再买,而我们的孩子是不可复制的,如果“扎爆”了,影响的将是孩子的一生二、案例分享现场调查:有多少家长认同“不打不成材或是棍棒下面出孝子”? (如果有人举手,可以请他简单的说一下理由,不做评判;如果没人,可以表扬作一过渡,如,在座的各位家长都非常的优秀,我们今天的课程一定会进行的非常愉快、顺利)现在分享一个案例,看完后,相信您对以上观点会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1、大家看一则案例情景剧表演:爸爸,你打死我算了(现场表演或播放视频、录音) 星期天晚上,爸爸加班回来看到儿子正在上网拼杀 爸爸:“作业做完了吗?” 孩子:“……”爸爸:“我问你话呢!作业做完了吗?” 孩子:“你烦不烦?见面就知道问作业爸爸:“我不问你作业问什么?少罗嗦,作业做了吗?” 孩子:“一会儿就做!”爸爸:“成天就知道上网!我让你上网!”爸爸一怒之下,把网线扯断了 孩子一把拉住爸爸的胳膊,愤怒地喊:“你要干什么?你给我把网接好了!” 爸爸:“我叫你接上!有时候我真恨不得打死你!”孩子:“你打吧,从小到大你打我还少啊?!今天,你打死我算了,反正我也活够了爸爸扬手一个耳光,儿子连躲也没有躲一时间,爸爸失去了理智,耳光一个接一个地打向了儿子最后,直到孩子的嘴角开始流血,直到爸爸打累了,瘫倒在沙发上,孩子都一声没吭……2、话题讨论:案例中的家长采用了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思考一:用这种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有没有按照家长的意愿改变自己?思考二:继续打骂下去,可能会发生什么?看来,案例中的教育方式可能产生很多不好的结果,家长需要反思自己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活动3、活动一:你觉得什么样的家长喜欢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纸上写出第3/7页你认为合适的3-5个词语,多者不限)4、活动分享:(先读出自己写的词语)你觉得打骂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吗?你是怎么理解的?5、案例中的教育方式导致父子关系越来越糟,使彼此的心灵越走越远。
此时,我们迫切想知道:两位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试着走近两颗受伤的心灵:心灵独白(可用录音或请家长现场朗读,见教材47-48孩子与爸爸的心灵独白)6、活动二:听了爸爸和儿子的心里话,我想,每个家长内心深处肯定又有了不同的体验,现在请大家分别站在孩子和家长的角度上,在2分钟内写出几个词表达他们此时的内心感受:作为孩子会有什么感受: 作为家长会有什么感受: 7、分组分享,集体交流8、总结:正如刚才各位家长写的,当我们试着走进两位当事人的的心灵的时候,我们不禁为这一对父子感到非常的难过:“爸爸,我觉得我很累难道我的生活就只有学习吗?现在,我常常觉得活着很没有意思,有时候我真想让你打死我算了!”多么让震惊的话语,这是一个小孩子发自内心的呐喊,不值的发人深省吗?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这究竟是谁的错?在活动一中,大家用了那么多的词汇来指责爸爸可是,爸爸的良苦用心又有谁能理解呢?当这个一路被自己的父亲打进同济大学,深深信奉“不打不成材”的爸爸,又在用棍棒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他得到的是什么?是失落,是后悔,是不甘,是无奈,是痛楚的自责,打在儿身上疼在爹心里呀!„„这番痛苦又有谁能理解呢?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使这对父子经受着心灵的痛苦煎熬?什么样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9、活动三:游戏吹大气球游戏第4/7页带着问题,我们做一个游戏。
①游戏体验:吹气球比赛游戏规则:请将气球吹起,不停地吹,尽量吹大,越大越优秀在游戏过程中,要不停地提示家长,还不够优秀,继续吹„„)谈感受:结合本案例,谈这个游戏对你有什么启发? (可让吹爆的和没吹爆的家长分别来谈)恭喜您没有吹爆气球,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现在有什么感受? 很不幸,您把唯一的气球吹爆了,为什么会吹爆呢,谈谈您的感受! ②教师小结:要把气球吹的尽量大,还不吹爆,需要技巧,如果总觉得不够大,给气球越来越多的压力,不加注意,将吹爆“气球”教育孩子同样如此!③话题探讨:在刚才的吹气球游戏中,大家体验过,如何把教育做到孩子心里,还不伤害它那么:●“教育需要艺术”,在座的各位家长,你们认可吗? ●大家是否愿意尝试一些“打骂”之外其他的教育方式呢? 既然这样,我们做一个讨论:分组讨论: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这个案例中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呢?(可让其他组作简短评论:其他组对这个组的回答满意吗,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刚才各组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回应,都非常精彩感谢大家的参与 ④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当父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及时找教育专家孔屏老师进行了咨询,以下是咨询实录:(请家长配合朗读,见教材49-51的“教育故事”) 10、教师归纳、总结案例中的父亲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因为当年的自己很优秀,所以无法接纳今天孩子的不优秀为了让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将来能考上好高中好大学,这位父亲采用了打骂的方式对待儿子,他以为孩子不打不成材然而,“案例中的孩子非要打骂吗?”“他做错了什么?”“爸爸真的是为孩第5/7页子好而打骂他吗?”“不被打骂的孩子就真的不成材吗?”交流了这么多,相信现在每位家长心里肯定有了正确答案打骂”实际上是一种惩罚惩罚和赏识、表扬、鼓励一样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惩罚同样需要艺术什么情况可以使用惩罚?该怎样惩罚孩子?这些都是需要家长掌握的以上内容在教材51-54页上有详细讲述,大家可以在课后认真阅读体会,在这里,我只与各位家长分享以下观点(每条观点可根据需要简要阐述或重点讲解):◆下面四种情况考虑施惩罚 ◎当孩子故意犯错的时候;◎当孩子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 ◎当孩子对温和的说教不敏感的时候; ◎当孩子听不进道理的时候 ◆十条建议◎惩罚要适度,慎用、少用,最好不用; ◎惩罚要及时; ◎惩罚要明理;◎父母在惩罚立场上应该一致; ◎惩罚要与积极的帮助建议相结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惩罚方式; ◎惩罚不能情绪化; ◎惩罚要注意场合; ◎不能以“劳”代罚;◎惩罚必须坚决,要坚持到底; ◎ 要言出必行; ◆七条原则 1、犯错就要处罚。
第6/7页2、把要求对孩子讲清楚 3、惩罚之前先警告 4、开始与结果要明确 5、犯错后立即惩罚 6、让孩子明白受罚的原因 7、要言出必行 【课后作业】1、读读本课后55-57的“名人教子的故事”,写出读后感2、自学《谁稀罕你的奖励》,认真思考:怎样表扬、奖励孩子才算适度?-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