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影响因素模型.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8938476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85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摘要】在积极组织行为研究兴起的背景下, Morrison (2⑻6)首次提出了亲社会违规行为的概念,它是 一种具有亲社会性和利他性的违背组织规则的行为目前对 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员工的个性特征和同事行为对亲社 会违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文章在概述已有影响因素模型的 同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分别从行为态度、 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分析员工亲社会违规行 为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丰富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影响因素模 型关键词】亲社会违规行为影响因素计划行为理论关于员工对制度或规则的反应行为,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促进员工遵守规则或避免他们违背规则这些研究暗 含的前提是员工违背规则的动机是利己的而事实上,违背 规则行为的动机也可能是利他的随着积极组织行为研究的 兴起,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研究员工积极行为的呼声越来越 高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Pro-socialrulebreaking)便是 其中之一现有研究已验证了工作自主性、同事行为和个性 特征对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影响,未能从认知角度系统分析个 体行为决策计划行为理论是分析个体行为决策的有效工 具,已被证明能很好地解释许多行为(比如消费者的购买行 为,青少看参与体育锻炼行为,以及交通违规行为等)。

      因 此,本文试图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支撑,系统地探索亲 社会违规行为的影响因子,并结合以往的实证研究,提出其 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希望能有助于未来对亲社会违规行为 的进一步研究一、亲社会违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1、亲社会违规行为的提出背景亲社会违规行为的提出源于对员工遵守或者违背规则 行为的相关研究要探讨员工遵守或者违背规则的行为,我 们需要先定义什么是“规则”当提及员工遵守或者违背规 则的行为时,“规则” 一词是相对于“规范’’而言的一个 组织的规则(rule)是指组织明确阐述的关于成员如何执行 其工作的政策、规定或禁令规则与规范不同,规范(norm standard)是指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容许或期望的行为范 规则与规范的区别在于:组织规则是正式的,强制性的,通 常至上而下实施,它是科层控制系统(Bureau cratic control system)的一部分如果员工违背了正式的制度, 他们会受到组织的惩罚;如果员工违背了规范,他们会受到 相应社会群体的惩罚管理学领域早期对规则的探讨源于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韦伯认为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所有的组织都必须对其持续 的活动做出规定规则体系被认为是科层制的重要特征。

      员工遵守规则对组织的高效运作非常关键因此,以往对员工 遵守或违背规则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促进他们遵守规 则,避免他们违背规则例如Tyler&Blader比较了命令控 制(Commandand control)与自我监管(Self-regulatory) 对员工制度遵守行为的影响,发现自我控制能更好地让员工 执行制度Reynaud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了例行程序在促进员 工执行制度方面的角色和作用Sekerka Zolin分析了员工 在哪些工作情景下会扭曲制度(Rule-bending)学者们对 另一类积极组织行为,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的研究还把遵守公司制度作 为组织公民行为的一个维度,即组织服从(Organizational Obedience)组织服从指个体不仅接受组织的规章制度和程 序并加以内化,而且在行为中严格认真地遵守,即使在没有 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对OCB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组 织承诺、工作认知、对领导的信任等有利于促进员工的组织 服从行为上述对规则的研究暗含了一个前提:员工遵守规则有利 于组织,而违背规则多是出于利己的动机。

      而事实上,违背 规则行为也可能是利他的例如在组织不当行为的研究中, 瓦迪和韦茨以不同的动机将组织不当行为分三类:破坏型、 自利型、组织型破坏型的行为动机是意图损害组织资源或 报复组织,比如故意破坏公用设备;自利型的行为动机是谋取私人利益,比如偷窃行为;而组织型的行为动机则是为了 组织获得更多的资源或者寻求更好的组织发展的机会第三 类组织不当行为与前两种截然不同,其行为动机是利于组织 本身的,这对违背规则也可能是利他的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瓦迪和韦茨还指出,大多数学者将研究重点聚焦于破坏型和 自利型的不当行为研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者关注组织型 的不当行为研究这也导致了管理者忽视了员工利他动机的 违规行为,将这种类型的违规行为与一般违规行为等同起来 对待,Dahling用有工作的大学生样本验证了亲社会违规行 为与主管评估的任务绩效的关系,发二者负相关说明尽管 亲社会违规行为的意图是积极的,但却没有得主管的认可2、亲社会违规行为及其特点Morrison ( 2006 )首次提出了亲社会违规行为 ((Pro-social rule breaking, PSRB)的概念,指出亲社 会违规行为是员工为了帮助组织或者组织的利益相关者有 意识地违背正式的组织政策、规定或禁令的行为。

      她通过访 谈研究总结了主要的三类亲社会违背规则行为,即员工为提 高工作效率、帮助同事工作或更好地服务顾客而违背规则的 行为要理解亲社会违规行为的概念,首先应理解亲社会行为所涵盖的范围通常,我们认为亲社会行为涵盖了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是指行为人以帮助其他个人或组织团体为目的的 自愿行为,并且不期望其他个人或组织团体给予回报亲社 会行为所涵盖的范围比利他行为要广,行为人可以期望该行 为对自己好的结果,亲社会行为是指行为人帮助其他个人或 组织团体的自愿行为,并且行为人期望对他人或组织团体有 好的结果,但不排斥利己性其次,亲社会违规行为违背了 组织规则,即组织明确要求所有内部成员需要遵守的规章、 制度或禁令的总称根据Morrison对亲社违规行为的定义,以及对规则和 亲社会行为的阐述,亲社会违规行为有以下几个的特征:该 行为违背了组织规则,这里强调的是组织的正式规章、政策 或禁令,而非一些非正式的组织规范;该行为是行为人经过 理性考虑后有意识的自愿行为,行为人的无意违规行为、违 规的行为意向并没有转化成行为等都不被包括在亲社会违 规行为之内;该行为并不一定对行为人完全不利,行为人也 可以期望从该行为中获得好的结果,这体现了该行为的“亲社会性”而非完全的“利他性”学者们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提出的近似概念还有积极偏离行为(Positive deviance/Construetive deviance)和组织权 宜行为(Organizational expedience)。

      积极偏离行为是指 员工出于值得尊敬的意图有意识地背离特定群体规范的行 为组织权宜行为是指员工为了迖到组织制订或批准的目标 而违背、曲解或延伸组织的规则、指令或组织认可的规范的行为这三者看来既相互关联,也有所不同三类行为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出于积极的意同时在违背对象、希望的结果、受益对象、影响因素和结果方面有所区别如表1所示,组织权宜行为与亲社会违规行为的违背对象都是组织的规则,而积极偏离行为的违背对象是群体规 范组织权宜行为与亲社会违规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 强调为达到组织设定的目标而不顾方式手段,而后者强调员 工因希望有益于组织、顾客或同事而违背规则另外,现有 研究对两类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结果的分析也有所不同比较 而言,三个概念中亲社会违规行为的违背对象、希望的结果 和受益对象都最清晰,测量工具也相对成熟3、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影响因素__相关研究 目前对亲社会违规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Morrison在提 出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同时,以积极偏离行为的理论模型为模 型基础,认为工作价值、工作自主性、移情、积极的个性、 冒险倾向和同事行为对员工的亲社会违规行为有影响并采 用情景模拟调查考察了亲社会违背规则行为的影响因素,发 现工作自主性、同事行为和冒险倾向对亲社会违背规则行为 有正向影响。

      Curtis对饭店行业员工的情景模拟调查发现, 大五人格中的责任感对亲社会违背规则行为有负向影响 Dahlingetal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亲社会违规行为的测 量量表,提出责任感、工作要求、同事行为和反生产行为会影响员工的亲社会违规行为并用有工作的大学生样本验证 了这些变量对亲社会违规行为有正向影响通过对以往亲社会违规行为研究的总结和分析,发现目 前的亲社会违规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主要以积极偏离行为的 影响因素模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影响因素主要侧重于工 作本身的特征(工作价值、工作自主性)和个体本身的特征 (移情、积极的个性、冒险倾向),另外考虑了个体的环境 特征(同事行为),其现有模型汇总情况见表2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现有模型并没有系统的行为理论作 为支撑来解释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发生原因而以工作特征和 个体特征为主要变量也不能系统地解释亲社会违规行为,比 如大五人格特征中其余四个维度的变量均没有得到验证 Dahling (2011)试图用其他行为来解释亲社会违规行为, 并验证了反生产工作行为与亲社会违规行为的高度相关,但 并没有揭示出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其他影响因素由于目前的 研究模型不具备系统性和完备性,故较难准确解释和预测员 工的亲社会违规行为。

      在各个行为理论模型中,计划行为理 论对于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有较好的解释度和预测度,是 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在许多种行为领域中都有所应用据 此,我们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模型基础,探索亲社会违规行为 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对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 地系统分析,提出较以往更系统的影响因素模型二、计划行为理论简介计划行为理论是由Ajzen在多属性态度理论(Theoryof Multi-attribute Attitude )和理性行为理论(TheoryofReasoned Actio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属性态度理论 认为人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行为意向,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人 们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和评估又对其该行为态度产生影响理 性行为理论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认为行为意向受到行为态度 和主观规范两方面的影响,而行为意向直接影响人的行为 Ajzen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加入影响行为意向的第三个 变量:知觉行为控制这便形成了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模型, 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行为意向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 行为控制三个变量的影响,行为意向作为中介变量影响行为 的产生其中,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执行某种行为的好恶程 度,高行为态度的个体对某个特定行为的偏好越强,其行为 意向也越强。

      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行为决策中所感知到的重 要他人和群体对自己的影响,也包括个体在行为决策中所感 知到的社会压力主观规范变量衡量了重要他人或群体对行 为个体的影响,其表现为外界认为该个体是否应该执行该行 为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特定行为困难或容易 的程度知觉行为控制越强,执行该行为越容易,行为意向 越强另外,知觉行为控制反映了行为的实际控制情况,它可以直接预测实际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图1虚线箭头) 在三个前因变量中,Ajzen并没有明确表明行为态度变量刻画的是个体对行为的情感性偏好还是利益性(工具性) 偏好情感性偏好指的是个体喜欢或不喜欢执行该行为,或 是执行该行为后体会到的心里愉悦程度;利益性偏好指的是 个体认为该行为对自己的有用性程度(有利的/无利的、有 价值的/无价值的)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衡量了个体 行为决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维度,在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时应 注意两种偏好的区别三、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变量分析 亲社会违规行为反映了员工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过程,员工必须在遵守规则或是帮助他人中做出决策,但这通常是很 难抉择的一方面,员工会发现在特定情境下遵守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