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docx
14页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 一 研究背景基本公共服务是指筹集和调动社会资源,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包括实物产品和非实物性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的方式来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过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在区域和城乡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也越发凸显,严重影响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1]这种情况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共享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如受教育权利和就业服务;二是享受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大致相等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从政策角度看,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十九大报告确定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化,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民生问题对社会公共服务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关系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满足问题。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提升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与城市区域功能和人口分布之间的协调性由此可以看出,正确认识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以及空间差异,统筹城市区域协同发展,对于进一步提升首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从基本公共服务的多个维度出发,结合相关指导政策和可获得数据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科学评价的方法,测度北京市整体以及16个辖区2012~2018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变化进一步,还将根据各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水平差异,利用空间分析工具探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布局和类型特征通过概括总结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最后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二 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一)指标体系构建在公共服务的具体内涵上,“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把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分为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八个领域《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围绕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养老和公共文化等列出了14项主要指标。
通过总结这些发展指标,并考虑北京市各区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设置五个维度,共20个评价指标,涉及的领域包括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另外,对照已有相关文献[3],这一指标体系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可比性,详见表1表1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维度指标名称单位权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覆盖率%0.045医疗保险覆盖率%0.038登记失业率%0.048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元0.054医疗卫生万人卫生机构数个0.089万人医院床位数张0.055万人执业医师数人0.060人均卫生公共支出元0.056教育文化中小学师生比%0.043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册0.051人均财政科技支出元0.047人均财政教育支出元0.052基础设施道路面积占比%0.043建设用地占比%0.037单位面积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平方千米0.048人均用电量千瓦时0.057生态环境污水处理率%0.04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0.037林木绿化率%0.035人均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元0.054|Excel下载表1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二)权重确定与水平测度熵权-TOPSIS方法是将信息熵赋权法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的一种多属性决策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首先使用熵权法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再将权重与指标标准化值相乘构建加权矩阵,最后根据各评价对象与最优解、最劣解的相对距离来计算相对贴进度,进而判断评价对象的优劣水平该方法能够充分运用原始数据的信息,且不受参考序列选择的干扰,具有几何意义直观、信息损失少以及运算灵活等优点最近几年,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用该方法评价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4]利用该方法测量北京市及各辖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步骤如下1)构建判断矩阵其中,xij表示第i个辖区第j个评价指标的实际值在本文中,m∈[1,16],n∈[1,20]2)计算规范化矩阵,对各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3)计算信息熵(4)定义指标权重(5)计算加权矩阵(6)计算最优解和最劣解(7)计算每个辖区i与最优解、最劣解的欧式距离(8)计算相对贴进度,即各个辖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三)空间特征分析基于熵权-TOPSIS方法得到16个辖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本文还将进一步讨论首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差异与关联特征在空间统计分析中,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DE)和莫兰指数(Moran’s Ⅰ)是揭示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有效方法。
前者主要从重心、分布范围、密集性、方向和形状等角度揭示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整体特征[5],而后者一般用于测度地理要素的空间相关性本文除了使用标准差椭圆揭示各辖区公共服务发展的空间特征以外,为了检验它们在空间上是否存在相关性,还将采用局部莫兰指数来分析空间聚集或交互作用测算公式如下:其中,Ci和Cj分别表示第i和j辖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C为每个辖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均值vij表示空间权重矩阵通过局部自相关可以看出辖区之间存在的集聚或分散效应,包括四种类型:高-高(HH)、高-低(HL)、低-高(LH)、低-低(LL)三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空演化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2013~2019年的《北京区域统计年鉴》,其中涵盖了2012~2018年连续7年全市及各辖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信息数据利用熵权法首先计算出20个指标的权重大小,然后使用TOPSIS方法计算全市及16个辖区历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最后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探索各区均等化水平的时空布局和聚类特征一)总体演化趋势分析由图1可知,2012~2018年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从0.328增长至0.446,增幅约为120个点。
其中的含义可从两方面阐释:其一,发展水平稳定提升且增幅较大,说明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保障基本、共建共享的理念得到了较好贯彻;其二,发展水平的数值较低,虽然这一数值是与各区比较的相对结果,但也表示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包括各辖区在内的历年最优值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程度较低从全市与各辖区间的标准差上也可以看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绝对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前后增长了近40%与此同时,反映相对差异的变异系数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内部非均衡特征比较显著图1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趋势与差异图2展现了基本公共服务五个维度经过加权后的变化趋势可以明显看到,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水平最高,增长也较快,主要原因是北京市过去几年不断增加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接近14%不仅如此,人均执业医师和医院床位数量也有提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和3.1%增幅最大的是教育文化方面,2018年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重要性已升至第二位其中贡献较大的是财政对科技和教育领域的支出,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8.5%和9.5%生态环境方面也有较大改善,但后期有所下降,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是节能环保上的财政支持。
社会保障与基础设施两个维度也有所改善,比如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每年提升3~4个百分点,单位面积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率超过10%图2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维度贡献(二)各辖区演化趋势分析表2列出了2012~2018年16个辖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发展趋势概括而言,各区的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提升最多的是朝阳和西城,均超过160个点其他超过全市整体提升幅度的依次还有海淀(145个点)、密云(127个点)和怀柔(120个点),升幅最低的包括丰台、门头沟、通州、大兴和平谷等,增加不到80个点从发展水平上看,2018年最靠前的辖区依次是西城、东城、海淀、朝阳和怀柔,均在0.4以上;发展水平靠后的辖区包括大兴、昌平和通州,均在0.3以下表2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算结果年份辖区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东城区0.4310.4620.4620.4850.5120.5410.547西城区0.4040.4300.4430.4790.4880.5270.565朝阳区0.3070.3250.3480.3690.4030.4390.473丰台区0.2410.2440.2550.2700.2850.3020.320石景山区0.2580.2650.2800.2990.3150.3290.348海淀区0.3610.3690.3900.4300.4390.4920.506门头沟区0.3190.3310.3250.3500.3670.3690.378房山区0.3190.3290.3250.3670.3760.3780.411通州区0.2150.2240.2320.2580.3000.3290.294顺义区0.2980.2990.3170.3490.3610.3610.406昌平区0.2060.2130.2300.2500.2590.2810.295大兴区0.2230.2300.2270.2550.2540.2670.282怀柔区0.3480.3480.3740.4000.3920.4200.468平谷区0.3220.3210.3370.3760.3820.3900.360密云区0.3370.3580.3700.3900.4010.4250.464延庆区0.2780.2830.3010.3280.3320.3670.391|Excel下载表2 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算结果从发展的均衡程度上看,2012~2018年各辖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差异不断扩大,极差由0.225增长至0.283。
早期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较好的为东城和西城两个首都功能核心区,均等化水平都在0.4以上,而到了后期,这些地方不仅仍然保持领先水平,而且其增长幅度也高于落后地区这也再次说明了北京市公共服务发展中“保障基本”力度提升的同时,“均衡发展”仍然存在不足这种发展格局上的两极分化对实现全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构成了巨大挑战,未来仍需通过机制创新和财。





